蕴师之清风,育德之馨香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hear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学记》 云:“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教师教人做事,做天下之事;教人做人,做堂堂正正之人。古今中外莫不给了教师这个职业最大赞扬与尊重,《尚书》中说:“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 天子、诸侯每年都要视学,并举行隆重典礼,以视“尊师重道”。夸美纽斯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一个称呼,一种职业,看似平凡而普通的工作,却被赋予了太多的期望。在世人眼里,教师知识广博而人格高尚,是知识的化身、智慧的源泉、道德的楷模。
  2013年,海南万宁,校长带着6名小学女生开房,2014年厦门大学教授吴春明被指猥亵诱奸女学生。(来源:《钱江晚报》)
  人们寄予教师太多的期望,当期望没有达到反而还有所失望时,质疑声、谴责声,声声不绝。教师师德本约定俗成,在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
  2014年初教育部公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将中小学教师骚扰学生、体罚学生、要求学生有偿补课等10大项行为,划定为“违反师德”。2014年10月9日,教育部又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建立高校师德建设6大长效机制,划出高校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高校教师不得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不得索要或收取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不得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
  近年,教师的不道德行为甚至违法行为事件曝光次数居高不下,将教师群体推到风口浪尖。抄袭、剽窃、性骚扰、假公济私、暴力体罚,一一出现在教师这一群体当中并蔓延开来,这个社会还拿什么来信任教师?信任的底线在哪里?教师教书育人,自身的修为如此不堪,还拿什么教育学生?子曰:“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如此师德,如何去塑造学生的灵魂?
  师德失范今何如
  1.职业理想不坚定
  一些教师对本职工作倦怠感重,经常敷衍塞责,得过且过,不认真备课,照本宣科。如此,容易使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满意度降低,造成教育信任危机,进而导致教育的失败。有些老师工作多年,工作却毫无起色,毫无成绩可言;有些老师按捺不住教师职业的清贫、寂寞,心理上出现扭曲、失衡或热衷于“第二职业”,身在课堂,心在商场。
  2.师生关系失调
  一些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师生间的冲突,造成师生间矛盾激化。某些学生言行举止不当,教师便挖苦讥讽,变相体罚或直接体罚学生。一些教师对某部分“讨喜”的学生亲近,经常关注;而对相当一部分“不讨喜”的学生则放任不管。据有关调查,学生辍学80%以上的原因是在班上经常受到忽视、批评、嘲讽。
  3.专业化水平不够高
  一些教师对教材缺乏深入研究,不能深入挖掘、有效整合资料,导致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唯分数至上,只注重学科知识的培养,素质教育未能实施到位,忽视了对学生良好品行的培养;不能及时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教学方法呆板,从而导致教育教学水平不高。
  4.职业言行不当
  部分教师不注重细节,衣着不整,在各类场合不时冒出脏话、粗话;从教不廉,利用家长关系牟取私利,收取财物;弄虚作假,套取公共资金;学术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更有甚者,有意挑逗异性学生,与其发生不正当关系,误人误己。
  缘来何事煞师风
  1.内因
  (1)有些教师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法律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言行缺乏约束,对有些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行言语上的侮辱,侵犯学生的人格尊严;更有甚者对学生进行身体上的伤害,侵犯学生的生命健康。此外,还有不少教师为了能够顺利参加职称评定,恶意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或者是利用自身的职务之便,贪污学校的资金。这些都是师德陨落的表现。
  (2)有些教师教书而不育人,只注重教授课本知识,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不管不顾。有些教师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单位的矛盾,把生活中的不满情绪带到教学中,使学生成为其泄愤的工具。
  (3)有些教师本身文化素质水平低,但又不注重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对待学校开展的教育培训,态度消极,毫不放在心上,完全不在意对自身职业素质提高的机会。同时,在平时也仅仅是研究教科书,对其他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书籍不感兴趣,忽略自身素养的提高。
  (4)现实中有部分教师师表意识淡薄,上课散漫、迟到早退,不注重仪表、举止粗俗;不顾职业道德,考试送感情分,泄露考题;极个别教师因个人成见和怨气,任意发牢骚抱怨,表现不满情绪,而给学生留下了极为不好的印象。
  2.外因
  (1)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教师面临竞争上岗、职称评定、年度考核等问题。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职务聘任制,加剧了教师的竞争压力。而现行的教师职称评定“重科研,轻教学”,致使一些从教多年、教学经验丰富而在科研方面不擅长的教师职称多年得不到晋升。一些心理较脆弱的教师往往因为压力过大而导致心理危机,产生自卑、嫉妒等情绪。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容易使一些教师在教学上掌控不好,从而导致多种施暴行为出现。
  (2)经济利益的驱使。随着社会意识的多元化,有许多的教师抵制不了物质财富的诱惑,甚至把教学仅仅当成获取金钱利益的手段。除正常的教学活动外,许多的教师利用各种时间、机会开设各种补习班、辅导班,违规招生,收取高额的培训辅导费用,将大量的时间精力花费在本职工作之外的补习班、辅导班上,以致对本职的教学工作不上心,对学生不负责任,造成教学工作的失职。
  (3)教师待遇不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在国民经济16行业中,教职工的平均工资排在第11位。较低的工资水平使得许多教师无法安心地站在教书育人的第一线,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的教师而言,许多的教师在教书之外还“盘算”着借用各种机会“跳”出教师这个岗位。   比如,由于工资待遇较低,有的教师虽已有十多年的教龄,但依旧私下坚持着想通过国家公务员的考试进入待遇较好的公务员系统。此外,也正是由于教师职业的工资待遇不高,使得越来越少的具有较高素质的高校毕业生愿意加入教师这个行业,使得教师行业整体的职业素质水平不断降低。
  (4)教师声望的下降。教师的社会声望是由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与教师的素质决定的。教师待遇不高极大地影响了这一职业的社会吸引力,大大降低了教师职业受人尊重和受人羡慕的程度。此外,教师行业的负面新闻使得人们对教师师德质疑越来越多,使教师声望大打折扣。
  为师千法,师德为本
  (一)立师德,制度完善始
  1.现行的评价制度有待完善
  现行的评价制度包括教育部门对学校教育、人才考核的制度,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制度,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制度,等等。
  (1)人才的成长是通过在社会的不断实践以及自身的努力实现的。学生在学校接受的只是基本教育,不能仅凭分数高低判断一个学生素质的高低。教育部门须切实改革以往对学校教育、学生成才的评价,由重升学率、重分数转变为对学校综合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创造环境。这样,广大师生才能真正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主动学习,健康发展,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2)学校不能只以科研成绩或学生升学率、优秀率作为考核教师教学成绩的唯一标准,而应从教师教学、思想品行、科研、继续教育、考勤等方面综合评价。中小学若不单纯以考试论英雄,高校不单一以科研论英雄,教师压力减轻,可化解不必要的矛盾,从而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激励,完善师德考核评价机制
  首先,学校可以举办各种表彰教师的活动来激励教师,比如评选“优秀班主任”,设置“教书育人奖”,开展“最美教师”等活动来激励在岗的教师职工。其次,学校可通过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营造良好的氛围,有效激发教师的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学校应当注重对教师师德的评价,师德的表现可与奖金、工资等挂钩,激发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内驱力。学校可参考教育部有关规定,对教师的思想政治表现和职业道德进行检查、考核和评比,把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考核的内容和依据。
  教育部划出对高校教师师德禁行行为的“红七条”,这样依靠外力重建师德底线或许能起到不小作用,然而再严厉的惩罚也只是起到震慑的作用。师德是没有“红线”的,所谓的“红线”应该在教师的心里。教师对学生,不仅仅是传授学识这么简单,职业精神要求教师应该对学生负有一种宗教般虔诚的道义责任。教师声望、师德的重建需要每一位教师发自内心的身体力行。
  (二)立师德,教师修身起
  1.懂法知法,以德执教
  近些年不断披露出未成年犯罪、教师违法犯罪等事件,说明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法律意识亟待加强。依法治国,依法治教,教师需要了解掌握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并自觉遵守,以此为准绳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除此之外,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能对教师形成一定的法律约束,让教师明白教学主体以及教学对象在教育过程中享有的各项权利和义务,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体现和提高职业水平。
  2.治学严谨,术专业精
  (1)教师是一门专业。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门职业,认为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教师职业最大的特点是所面对的是人,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因此,要做好教师,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必不可少。
  教师需要有学科知识、实践性知识和相关文化知识等。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同时,自己也要不断丰富、充实,与学生共同成长。
  (2)专业技能。教师除了要拥有丰富的知识外,还要会教学生,并进行教育研究。了解教育的规律,学会“怎样教”“如何教”,利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一般知识,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了,师德得到认同,教师的社会地位、声望等自然也就随着提高。
  医生的专业能力不强,就可能出现医疗事故;律师的专业能力不强,就不能很好地维护自己当事人的利益;建筑工人能力不强,就砌不正墙,盖不好房子。“专业责任与它的专业能力紧紧相连,专业水平越高越能体现职业道德。缺乏基本专业能力便不可能很好地履行专业责任。”同样的,教师的专业水平不够,就不可能教好学生,也就体现不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师德高于一般的社会要求,它要求教师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师德也体现在教师的专业能力当中,师德与能力相互统一。
  3.爱校爱生,公正平等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说过“有教无类”,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而把人排除在教育外,2007年我国真正实现了9年义务教育,所有孩子都可接受教育。但是在学校、在班级课堂,关注一部分“好”学生,忽视一部分“坏”学生的现象严重。成绩好的、家庭条件好的、长得漂亮的学生通常受到更多的关注,而那些默默无闻的、成绩较差的“不讨喜”的学生经常会受到冷遇甚至嘲讽。教育的本质,是生命影响生命。知学有难易,材有美恶,广博引导,开启心智,好教师所为也。
  4.淡泊名利,自励自省
  一个人生活的价值不在于其平凡或是伟大,而在于能否在大千世界寻得真正的自我,并展现真实的自我。不计得失,愿意付出,是许多平凡教师的写照。
  2014年最美乡村教师张伟,农村推广新课改模式的积极推行者。为了让学校教师开阔眼界,他组织学校教师去省内外先进的学校学习,并且自己带头开展为期一学期的评课赛课。因为生活清苦,张伟的妈妈甚至要每天在学校的食堂捡别人吃剩的馒头。张伟去世后,家人在他钱包里发现了两张银行卡,一张的余额为零,一张为1700多元。这是他做教师20年,任校长10多年给家里留下的全部积蓄。正是因为许许多多在自己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教师,使得更多的孩子接受了更好的教育。山的伟大在巍峨,海的伟大在深邃;教师的伟大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默默付出。
  当教师站在三尺讲台的舞台上,最富有生气的“戏剧”就开始了。这戏剧也许是世间最长的,也许除了学生再不为其他人所知、所闻,这样的舞台平凡而冗长。但对学生,三尺讲台上的教师的影响却是无可比拟的。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做演员需要演好戏,做教师就要谨守职业道德,做好教师。
  《学记》云:“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社会重视教育,尊重教师,首先是由于教师德高身正,严于自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须从自身做起,广博才学,修身养德,赢得社会尊重。
  师德,为师之本。若每一位教师谨守职业道德,从小处做起,点滴汇聚成河流,则可重立师德、正师风、做良师。
  (策划编辑:李胜兰)
其他文献
对老师无理的学生,老师既不能体罚,更不能让他们流失,给社会输送“小混混”。热情帮助而不无情放弃,宽容原谅而不记恨在心,这正是人民教师高尚的品质,也是人民教师应具有的修养。学校少一个学生流失,社会少一份不安定的因素,家庭少一些不幸。班主任老师热心帮助、耐心教育、诚心感化一个后进生非常重要。  这是我当班主任29年来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那天星期一学生晚休,我值日,学生下晚自习是21:00,学校要求在2
摘 要:情感教育注重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提高他们的独立调控能力,使得学生对身边的事物都抱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融入情感教育是新课改的理念与要求,它将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开展情感教育是本文主要研究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情感教学;小学语文;情境  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在教学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而连接心灵沟通的桥梁就是情感的交流。情感融入教
1 控制根结线虫传播和蔓延技术    根结线虫靠自行迁移而传播的能力有限,一年内最大的移动范围为1 m左右,通常只有20 cm~30 cm。但其借助外界的力量迁移和传播的能力非常强,当然这种外界力量大多是人为制造的。只要采取的措施得力,就能将线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换鞋  要做到一人一棚一鞋。换鞋对切断设施与设施之间的根结线虫传播非常有效。    旋耕机消毒  近几年来,根结线虫的危害越来越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应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然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一些困惑:①课内、课外如何把握资源的“度”?②课内资源毕竟少于课外资源,怎样让两者更好地结合而不产生矛盾,不发生冲突,究竟课内资源和课外资源孰轻孰重?③资源的运用会不会把一堂语文课上成科普课或其他类型的课,从而没有体现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特点?  在广州中星小学跟岗学习的第三天,笔者听了中星小学陈康
武举制度的设立,是为国家选拔靠谱的武将。对武将的要求,素质肯定要全面,武功、谋略、战术、大局观、忠诚度,都非常重要,有一身蛮力是远远不够的。  宋代对整个武举制度进行了完善,具体来说,宋代武举分为比试 (资格考试)、解试、省试和殿试四级,考试科目既考武艺,又考文化。武艺科目包括弓步射、弓马射、弩踏、抡使刀枪等器械。  科目的变更是根据当时的战争需求设立的。唐代的翘关、负重等科目,到宋代,被挽弓开弩
每个人都有欲望,每一种生活都有需求。女人的生活总有一些绕不过的山、避不开的坎,这些“坎”是女人要用一生去跨越的。只有能够拥有智慧的女人,才能远离那些看上去很美的“罂粟”,从容而优雅地生活——    太爱面子会让你提前衰老    有些女性心里总是有一种幻想,那就是一不经意间掉入到一个花花世界:有绿叶、流水,还有至爱的花裙子。眼眸流转,她早已躲在花园里沉思,穿起了花衣服,花儿成了她的保护色。她们将自己
2017年8月,在伊朗举行的第29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儿子钟知闲获得金牌,被保送进清华大学。于是,这个从小就被认为是“电脑迷”的孩子成了大众眼中的“天才”。但作为母亲,我曾一度为他内向的性格和爱玩电脑游戏的习惯而忧心不已。只是,我们始终坚信“每个孩子的成长自有轨迹”,在给他足够的爱与陪伴时,我们努力给他创造宽松的环境,坚持以兴趣引导他成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闲从小就内向怕生,他平常喜欢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惯性,我国绝大多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一直是跟着老师这根指挥棒,一旦离开了老师这根指挥棒就不知所措。因此,必须加强校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学习学习习惯自学能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步骤,在素质教育中,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这正说明了传授自学方法的重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教育事业在一定程度上呈现质的飞跃,这一形势为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新课程改革对初中班主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学生学习知识、思维发展、习惯养成和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班主任需要强化班级管理的效果,为学生提供和谐且积极的班级环境,落实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基于此,笔者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实际状况,分析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关键词】初
【摘要】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课堂评价经历了发展的过程,从教师单一评价到教师、学生共同评价,从终结性评价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堂评价的方式方法发生了很大转变。教无定法,评无定则,只要能发挥积极作用的评价方式都是好方法,都是值得肯定的,本文主要从教师角度来谈谈如何做好课堂评价。  【关键词】课堂评价;多元化;教师  目前,课堂评价形式主要为学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