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侵犯行为的危害及矫正方法

来源 :新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zhou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幼儿教师和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与同伴一起玩耍时,有时会以自我为中心,表现为推人、打人、咬人、吐口水,或抢夺他人物品等,稍大的孩子有时还会有言语攻击、谩骂等不良行为。我们把这些不和谐行为称为侵犯行为,或叫攻击行为。
  幼儿侵犯行为的危害
  幼儿侵犯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制止与矫正,会影响儿童人格和品德的发展,进而影响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1.影响幼儿自身心理健康和良好品质的形成。侵犯行为会阻碍儿童社会性、个性和认知的发展,若延续至青年和成年,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社交困难等问题。
  2.影响其他幼儿的成长和集体的和谐。大量研究表明,有侵犯行为的孩子,同伴关系一般较差,大多数同龄孩子会对其避而远之。尤其是在小班,受侵犯行为的影响,一些小朋友会产生心理恐惧,产生不愿上幼儿园的想法。有侵犯行为的幼儿经常惹事,有时甚至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教学秩序,教师需花很多时间来解决矛盾。
  3.影响家长和邻里关系。孩子侵犯行为会引起家长、孩子之间的矛盾,如果家长和老师对这类情况处理不好,不能正确对待,就会影响家园协作和邻里关系。
  4.埋下社会犯罪祸根。如果对幼儿的侵犯行为放任自流,孩子长大后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有资料表明,70%的暴力少年在早年儿童期就有侵犯行为。因此,对幼儿侵犯行为的研究一直是发展心理学家最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之一,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
  幼儿侵犯行为的疏导、矫正
  侵犯行为是不被接纳的行为,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障碍。因此,如何采取恰当的手段对幼儿侵犯行为加以疏导,使幼儿个性向良好的方向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肃课题。幼教工作实践中,我们通常采取如下策略:
  1.减少环境刺激
  幼儿心理学家认为,在引起侵犯行为的因素中,环境提供的刺激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一方面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增添大型玩具和各种活动器材、绘本等,给幼儿提供更多自由选择玩具和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从而减少因等待、拥挤、干扰等因素诱发的侵犯行为。此外,教师还应为小班幼儿提供机会,观察、学习中大班幼儿间的人际互助行为,学会互助、合作,并通过强化形成稳固的亲社会行为的模式。
  另一方面,家长要指导孩子观看适宜的电视、电影、动画片,使孩子感受一个个受人欢迎的人物形象,增强孩子向榜样学习的愿望,从而减少侵犯行为。例如,有些小班幼儿喜欢模仿奥特曼打怪兽,经常侵犯其他孩子,其实他并不是真的想去欺负别人,只是太过于沉迷于动画片的故事情节,无意识地侵犯和伤害到其他小朋友。我们可以和家长沟通,减少孩子在电视机前停留的时间,多带他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2.运用榜样和认知训练策略
  在集体生活中,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冲突时,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化解。例如,设法让他明确打人、推人、抢夺等行为是不对的,小朋友、老师和家长都不喜欢。小班幼儿一般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为此,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给孩子呈现一个有侵犯行为的幼儿形象,讨论这一幼儿的表现及其危害,使其意识到这样的孩子是不受欢迎的,从而对自己的侵犯行为产生否定。
  3.适时进行移情训练
  心理学家认为,人之所以实施侵犯行为,是因为他们遭受了挫折。所以只要提供场合或机会,让那些遭受挫折的人把自己的愤怒和挫折发泄出来,他们出现侵犯行为的动机就会减弱。因此,教给那些受到挫折、干扰的幼儿移情宣泄的方法,就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侵犯行为的发生。例如,引导他们在适当的场合大哭大叫一通,以宣泄内心无法排遣的挫折、愤怒与烦恼,适时吸引幼儿参加各种有趣的游戏,巧妙地转移幼儿的情感等。
  4.不要对侵犯行为过度关注
  幼儿有可能以侵犯行为来引起他人的注意,因此,应对其采取不予强化、不予注意的措施,而对被其攻击的對象却给予充分的关注。这种一冷一热的不同态度,实际上也为有侵犯行为的孩子提供了非侵犯行为的榜样。那些对侵犯行为大声斥责的成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在强化孩子的不良行为,因为孩子认为自己的行为引起了成人对他的注意。科学的做法是,淡化幼儿的侵犯行为,让其独自待在房间里或暂时剥夺其参加某项活动的权利等,这样既可以使孩子体会到侵犯行为的不良后果,也可以有机会使其平静,以便进一步与他交谈,展开教育。
  5.规则引导,奖罚诱导
  对侵犯行为幼儿的奖罚必须适时适度。比如,幼儿一旦做出亲社会行为,教师、家长应该即时给予肯定。这种正面的认可强化可以使幼儿的亲社会行为逐渐巩固。幼儿产生侵犯行为应及时制止,可先将其隔离,并给予批评教育,使幼儿认识到侵犯行为是不可取的。
  不管何种奖惩方式,目的都是让幼儿认识到侵犯行为的不可取,从而使幼儿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6.多给孩子创造互相合作的机会
  教师要多给孩子创造合作的机会,让他们相互协作、友好相处。有些孩子是因为喜欢某件物品而去攻击他人,我们可以教他想一些办法,与小伙伴协商来解决。例如,用某件东西与小朋友交换,或有礼貌地向小朋友借过来,玩一会儿再还回去,而不是抢夺,这样就减少了矛盾和纠纷的产生。同时,在平常的活动中有意识地为有侵犯行为的孩子与经常被侵犯的孩子创造相互合作的机会,让他们感觉到生活中任何人都离不开同伴的配合和帮助,同时也通过孩子之间的相互协作,让孩子明白同伴之间应当友好相处,体验到同伴间友好相处的快乐。
  只要社会、家庭、幼儿园形成合力,幼儿一定能在有效引导下掌握良好的行为准则,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逐渐学会适应他人,关心他人,养成与他人通力合作的良好品质,从源头上减少侵犯行为的发生。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教育科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 陈建军
其他文献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有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可见,家长和学校相互配合,家长是否有效的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的教育效果。  因此,老师和家长要及时沟通,建立强大的家校联合体系,还要善用孩子们的表现欲和荣誉感,巧加奖罚,使
九年级是毕业班,面临中考,班主任责任很重,既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又肩负着提高学校中考成绩的重任,可谓任重而道远。那么,怎样才能做好九年级班主任工作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五个“心”。  做有责任心的班主任  “责任犹如一把琴,那当微风拂过的瞬间,我们听到的是永恒。”班主任工作需要有责任心,要传道,要授业,要解惑,每一方面都要付出心血,不能有丝毫马虎。  每个九年级毕业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班主任留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这需要班主任不仅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要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班级管理制度化,日常管理民主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级如果没有严明的纪律就无法形成凝聚力。在班级管理方面,我认为“先专政后民主”,抓而不严,不如不抓。在新学期的前两周,建立科
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赏识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學生的优点,并及时予以鼓励和赞扬,从而激发学生对教育行为的主动性。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促使他们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都需要教师的赏识和爱。  去年接手三年级时,班上有个学生叫刘礼贺,他在学校经常调皮捣蛋,扰乱课堂纪律。  我多次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在于抓住儿童的上进心,在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们每天都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那些自控力比较弱的学生身上,这些“调皮鬼”常常会给你制造意想不到的麻烦,即使天天批评他们,效果仍微乎其微。我逐渐认识到“调皮鬼”们对批评已经产生了“免疫力”。不妨换一种方式,多些细心和耐心,
刚参加工作时,我对班主任工作的热情非常高涨,渴望能够通过这个平台,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但是,刚开学的前两个月,我们班的月考成绩连续两次在年级垫底,这不禁给了我当头一棒。我顿时感到了很大的压力,便开始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班级管理的方法,然后紧锣密鼓地开始实施了。  我打着“无缝隙管理”的旗号,开始了我的“保姆式”管班模式。每天早晨,我先到学生宿舍叫学生起床,然后和他们一起跑早操,一起值日,一起去食堂吃
试验选取12周龄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大鼠饮用去离子水,处理组大鼠饮用含100 mg/L氟化钠的去离子水,染氟56 d后,取附睾组织,经Bouin's固定液固定制作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