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企合作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现象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x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耳闻目睹一些与校企合作有关的事件,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些看似个案的事件,其实反映出背后各种问题。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践训练;实习;企业需求;资源整合
  高等职业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对于高职学院来说,校企合作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条件,是培养高职应用型人才的一个必要途径。发展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带动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并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性,对培养计划的优化,教学内容的适用性,教学效果评价的准确性等方面都产生良性的推动作用。一些办学成功的高职学院,往往也是校企合作工作开展得比较出色的院校。
  在我教学工作的几年中,耳闻目睹了一些与校企合作有关的事件,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些看似个案的事件,其实反映出背后各种问题。我想把这些现象写出来与同行探讨,希望能引起一些思考、找到症结和良方。
  现象一,逃跑的实习生
  企业与学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接收毕业班实习。这是我们最常见的合作模式,按理是三赢的合作:企业能引进人才,学校完成实践教学,学生在实践同时完成就业对接。然而却经常发生学生不满意企业,不顾而去,企业正常秩序被打乱,学校在中间两头不讨好的事情。
  典型代表事件是前几年我校与某酒店与我校酒店管理专业签订合作协议,学生到酒店实习期间,因为不满意酒店的工作和生活安排,向学校提出。在学院召开紧急会议商讨解决方案的时候,学生已经自行租了辆大巴全体回校,随即酒店方拿着协议准备告校方毁约。据说有意与我们合作的酒店不乏环境好档次高有知名度的酒店,但是经过这一事件后,我们再不敢轻易与酒店签类似的协议。
  这类事件每年或多或少会发生几次,细节不一定相似,结果基本为实习生逃离实习单位。分析其事件诱因,大概有三个方面的错位:
  (1)企业对学生的期望过高。这里面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技能方面。许多企业只知道实习生缺乏经验,但是学生对工作程序和一些注意事项方面往往有不了解的地方,建议企业能安排专人指导。第二是工作态度方面,实习生还没有把自己从学生的身份转变到职业身份,仍带有散漫依赖的习气。
  (2)学生对工作预期过高,对职业忠诚度不够。这一点跟我国青年的成长环境有关,很多人在考大学之前只负责好好学习,并不了解也没怎么考虑具体的就业的情况,也就没有明确的职业倾向。到了报志愿的时候,对社会的各行各业也不过是通过传媒等渠道知道一些表面的东西,很多电视节目会呈现出每一行业风光亮丽的一面,造成了一个错觉,仿佛学管理的都是经理,学设计的都是总监,学计算机的都是比尔盖茨。当现实到达企业被要求从底层做起,就有太大的心理落差。近年高校环境不断改善,学生如到民营企业实习,很可能生活环境比不上高校,也让学生产生一定的逃避心理。
  有些学生由于当初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并没有很慎重地选择专业,遇到这些的不如意,很容易放弃原来所学选择一些看似简单的工作。近年毕业生美其名曰创业,电子商务的数量有所上升,其实里面不乏逃避上班者。
  (3)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职业态度方面的教育不够。就目前的情况分析,一般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专业方面的课程。高职虽然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多数是职业道德一类的理论课,即使有简历制作、面试表现之类比较实用的内容,但并不足够,而且很多是一刀切的大课,上课的老师很多时候是行政人员兼课,没有根据不同的职业不同职位去指导学生进入职业角色。
  在家庭教育方面,由于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一些家庭不需要依靠孩子负担经济,也不愿意孩子受苦受累受委屈。所以在孩子工作受到一点不顺心的时候有些家长并没有鼓励他们积极承受压力,无形中促使了很多不成熟的行为发生。
  现象二,不靠谱的企业
  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校企合作的招牌欺骗毕业生和学校,甚至把学生骗到传销组织。
  (1)员工培训式招生。曾经有一个公司主动联系到我们,表明他们前景很好人才缺口非常大,希望与我们开展校企合作,每年将招收大量实习生。当时我们非常重视这件事,准备组织师生到该公司参观交流,并计划开展订单式培养。然而沟通过程中发现对方表述前后矛盾,一方面表示学院教学与他们接受的员工的技能需求有出入,但是却不肯透露具体的要求,而对我们提出的订单式培养也表现出不太大兴趣,再接触几次,发现他们对专业的探讨也不太有耐心。最后我们通过其他渠道终于了解到,该公司其实是一个职业培训机构。他向各个高校招收实习生,先以高薪职位吸引,然后要实习生接受一个收费几千元为期3个月的培训,培训结束后大多数以没达到要求为由不录用或录用到一个相差很远的职位了事。
  慢慢发现这种培训式招生,已经成为某些不太有竞争力的创意公司的一个主要经济来源。学校一不留神就会成为招生中介,把学生成批成批地送到他们的培训班。
  (2)校企合作式销售。曾遇到所谓行内闻名一个大企业,要跟高校合作项目课程,计划直接把项目放在高校课堂完成。然而在向一些高校老师打听虚实后,发现很多学校的情况是,校方按要求建了实训室之后,项目课程开展得并不像预计的那么顺利。过了一段时间发现其实他们和设备销售公司关系甚密,校企合作更多是被当作一种销售方式。
  (3)招聘式找关系。曾经有一个企业发来一份奇怪的招聘要求,没有限专业,但要求学生家长在市政系统工作。
  这样形形式式的企业,我们不时会遇到一些,学校有时很难辨别真假,需要通过仔细的评估,谨慎选择。
  现象三,企业的其他需求
  接收实习生,建设实训基地是我们最常见的校企合作方式,其实还有一些非主流的合作方式可以开展,我们不妨探讨一下企业和学校的需求如何能够兼顾。
  在艺术系有2个合作企业没有接收过一个实习生,但是却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一个是中德合资的石膏板厂,一个是国内知名照明产品生产企业。我们的材料与工艺课程和灯光设计课程需要使用他们的场地和设备,只要提前预约,他们会安排工程师技术支持并接待提供使用过程中的耗材。能够持续多年地给我们提供无偿的帮助,除了企业实力雄厚和社会责任心外,他们也是通过对学院对口专业的支持,作了一次企业的宣传和广告植入。了解了这点,我们曾把有需求的其他合作企业介绍给这2个企业,这样我们成功地把各方需求和资源进行了整合,达到多赢的结果。
  另外,也有企业除了接受我们的实习生外,还希望与我们签订员工培训的协议。特别是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有实力的生产企业,他们希望通过员工培训,在提高员工素质的同时,也把高校培训作为一种福利,让员工有归属感,增加企业凝聚力。这些培训项目有可能涉及到跨系的合作,可惜由于没有人跟进,这些提议一直未能推进实现。
  通过这些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校企合作方面虽然我们已经获得一些成果,但是不能松懈,需要用更认真的态度去解决林林总总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我们需要有开拓创新的气概,服务师生的心态,细心严谨的作风,与时俱进的理念去开展工作。
  作者简介:江红梅(1975—),女,广东广州人,本科,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美术设计系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英语是世界通用的语言,在经济全球化逐渐加剧的情况下,其地位与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在此环境下,应用语言学的不断发展以及其在英语中的应用也得到了不断的推广.我国现
采用RP—HPLC法测定双黄败毒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样品用70%乙醇超声处理,以C18为固定相,甲醇-水-磷酸(45:55:0.2)为流动相,280nm为检测波长,用HPLC法测定其中黄芩苷含量。黄芩苷的线性
距离市区不远,有一户种花卖花的人家,满院子的花草,即使你不买,主人也会热情打招呼,像深交了多年的故人。闲时,喜欢去那里看看花花草草,闻闻花香,满腹的浊气顿消。  忙于琐事,忽然想起现在是菊花妖娆的时节,便急忙奔去。偌大的院子里,却寻不见菊花的影子。女主人见我失落,问:“是因为没看到菊花吗?”我点点头。她说:“其实你来得刚刚好,有一盆很珍贵的兰花开了。今天早晨才开的,它像知道你来似的。”一边说着,一
1.引言 西方音乐厅的声学设计有比较成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但是适合中国民族音乐演奏和欣赏的音乐厅的设计理论和实践都比较缺乏。对传统的经典民族音乐和古乐来说。需要什么
摘 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拓宽了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影响着视觉传达设计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多媒体是现代艺术设计视觉传播媒介,其主要应用在多媒体网络中,影响着人们的视觉导向、视觉冲击力以及感知和记忆等,便于有效信息的获得。多媒体表现形式一方面增加了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途径与传达方式,另一方面也存在着版面受限、技术不足等问题。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的视觉传达设计主要表现在交互性设计与信息设计,可以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普及,会计工作逐步从记账、报账等转变为财务分析和经营决策。会计核算软件等科技产品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会计信息的处理方式.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的同时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和职业岗位的不断变化,我国高职语文教学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局面,面对应然追求与实然现状的鲜明对比,当前的高职语文教学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因此,高职
摘要:“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它之所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是因为它既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又有独特的思想渊源和理论依据。它是一些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积淀演变而形成的育人理念,它蕴含着马克思关于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理论、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杰费里·普费弗与萨兰奇克的资源依赖理论的部分精髓。  关键词: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思想渊源和理论依据“工学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