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19课《三个小伙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伙、伴、把、巴、拉”,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在田字格中美观规范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并依据重点词句进行表演。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到困难时,大家只有各展所长,团结协作,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并依据重点词句进行表演。
  一、导入新课,学习生字。
  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个小伙伴》的故事。
  认读词语:伙伴。
  师:这两字都是单人旁的字。单人旁要瘦窄写。
  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瞧,这三个小伙伴来啦!出示第一幅插图,认识三个小伙伴:小野猪、小象、小袋鼠(认读词语)
  2.谁来介绍介绍这三个小伙伴各自的特点?
  硬硬的嘴巴、一个皮口袋、长长的鼻子(认读词语)。
  3.看看图,这三个小伙伴要看什么去呢?
  朗读第一自然段: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同上山栽树。
  换词理解:一同就是什么意思?(一起、一块儿)
  书中的三个小伙伴一同栽树,你和小伙伴一同干什么呢?(练习造句)
  4.小朋友们看见过栽树吗?指名简单说说。
  5.栽树可真不容易啊!但是这三个小伙伴没有带任何工具,他们栽树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自己大声读读课文,想一想,读完后用横线把小伙伴遇到的困难画下来。
  6.交流,指导朗读:注意停顿的位置,问句要向上扬,读好问的语气。
  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
  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
  没有水桶浇水/怎么办?
  师:小伙伴们遇到这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呢?
  三、品词品句,学习表演。
  1.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小野猪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硬硬的嘴巴。”不一会儿,小野猪就用嘴巴拱出了一个树坑。
  (1)没有锄头挖树坑的时候,小猪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指导读好:不一会儿。
  (2)(如果学生边读边做了动作)大家学习他的样子一起练练。
  (如果学生做得不好)教师进行指导后大家再练习。
  师:你为什么这样挖坑呢?看图观察小野猪的嘴,师简介猪吃食的生活习性,学习表演“拱”
  (3)再指一名学生表演,师生配合。师读问句,一生演,大家齐读动作。
  师:这一自然段有三句话,第一句话先提出问题:“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
  第二句话写了小野猪想的办法,请你来读:小野猪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硬硬的嘴巴。”
  第三句话就写它怎么做的,请大家一起来读:不一会儿,小野猪就用嘴巴拱出了一个树坑。
  师:下面的第3.5自然段也是这样写的,请小朋友们学着刚才的样子读一读,试着做一做动作。
  2.小袋鼠是怎样帮忙解决问题的?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师:小袋鼠你的皮口袋在哪里?用手拍拍。请你到前面来表演一下。大家和他配合朗读朗读第一句和第三句。
  表演:运,从别的地方运到这里。
  大家一起来试试,老师进行配合。
  3.终于可以栽树啦!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三个小伙伴把小树栽进坑里,施上肥料,培上泥土。
  你知道这里是哪三个步骤吗?请三个小朋友上来表演三个步骤,大家帮助朗读。
  理解:培上泥土(动作指导,把土盖上,还要拍紧些。)
  4.这时需要水桶浇水了,怎么办?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一生配合,一生表演
  师:浇一下可不行,要把树坑浇的湿湿的。
  同桌练习
  5.说说栽树的顺序,填上序号。依据顺序和填空练习背诵课文。
  6.小树终于栽好啦!齐读第六自然段。
  练习朗读:小树栽好啦!
  师:小动物们是怎么说这句话的。看图,学习表演“又跳又笑”着说:“小树栽好啦!小树栽好啦!”
  积累:又唱又跳、又蹦又跳
  5.说一说,三个小伙伴栽树时遇到那么多困难,为什么还能把小树栽成功呢?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团结协作。各展所长。)
  四、学习生字,规范书写:把、巴。
  1.认读生字:把、巴。
  2.观察字形:相同点,不同点;左窄右宽;竖弯钩要拉长。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影,临写。
  4.展示反馈。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并把综合性学习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应该积极倡导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  关键词: 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 教学策略 综合性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由于过分看重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综合性,也忽略了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针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以及
小学语文新课程指出:语文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自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以来,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曾一度被冷落的语言文字训练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但语言训练方法不当,语言训练过程流于形式,大多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课堂上语言训练收效甚微。怎样在语文课堂教
在本论文中,我们主要开展了两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方面,我们基于过渡金属的银催化剂,一锅串联快速构建稠环异喹啉类化合物库;另一方面我们基于老药新用的研发策略发现了一类新的KCNQ2激动剂。稠环异喹啉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药物活性分子和生物碱中,具有非常广泛的生物活性。现有的稠环异喹啉的合成方法往往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催化剂昂贵、反应路线繁琐、条件较为苛刻以及收率较低等。因此,在本论文第一章节中,我们开发了
摘 要: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训练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教学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学生能力 培养方法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训练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教学活动要立
语言表达是人们生活和学习交流的重要手段,而较高的语言表达水平唯有经过不断训练才能达到。文本,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优质资源。文本中所选的课文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同时教材的主题式组合编排、口语交际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拓展空间,能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和创作精神。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语文的技能。
日本教育家上笙一郎教授在他的《儿童文学引论》中说:“所谓儿童文学,是以通过其作品的文学价值将儿童培育引导成为健全的社会一员为最终目的,是成年人适应儿童读者的发育阶段而创造的文学。”顾名思义,就是关于儿童的文学,是专门写给儿童看、为儿童服务的文学。儿童文学曾被人们认为是“小儿科”,但现在当它绚烂地走进儿童生活并占据当今小学语文教材80%以上课文,成为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肯定了儿童文学的重要
“要把学生教得不懂。”这是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提出的一个重要论点。钱伟长还进一步说:如果把学生都教懂,这是教育的失败;只有把学生都教得不懂,这才是一种真正的教育,这才是一种成功的教育。此话初听,颇感费解,细细一想,发人深省,意味深长。  一  下面我们先看笔者教学课文《三打白骨精》(苏教版第十二册)时的教学片段实录。  师:同学们,通过两节课的学习,课文你们都读懂了吗?  生:都学懂了。(因为课文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