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正交试验的瓦斯隧道通风管道布置研究

来源 :四川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_shen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隧道内瓦斯的浓度是影响隧道内工作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瓦斯浓度受瓦斯涌出量、通风量大小、风管直径、风管出口距工作面的距离、风管悬挂位置、风管贴壁间隙等因素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瓦斯涌出量只会影响隧道相同位置瓦斯浓度的大小,其规律不会发生变化。文章基于正交试验研究不同风管直径、风管出口距工作面距离、风管悬挂位置、风管贴壁间隙对瓦斯分布规律的影响,每个因素选取三个水平,确定最佳风管布置方式,并探明四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铁路瓦斯隧道; 瓦斯扩散; 正交试验; 数值模拟; 风管布置
  【中国分类号】U453.5【文献标志码】A
  截至2016年底,我国公路隧道总计为15 181座,其中长隧道为11 584座,特长隧道为3 647座[1]。铁路隧道总计为14 100座,其中特长隧道为111座,短隧道及长隧道为13 989座,仅成贵铁路线上就有117座瓦斯隧道[2]。目前,隧道施工通风研究比较滞后。瓦斯是隧道建设重大的地质灾害,如果对瓦斯在隧道内的运移及分布规律认识不够,导致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最终将导致重大事故。
  康小兵[3]等利用CFD数值计算软件对瓦斯隧道施工期间不同通风风速降低瓦斯浓度效果进行了模拟计算。袁帅[4]以营盘山隧道为研究背景,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附壁射流、瓦斯运营等问题,并提出了风室接力+巷道式通风方案、比较了压入式通风和巷道式通风的通风效率等。张恒[5]等为提高风仓接力施工通风的通风效率,研究了风仓长度、隔板长度及风机在风仓两侧的布置方式对轴流风机通风效率的影响。
  本文以某铁路瓦斯隧道为依托,基于CFD数值模拟,采用正交试验分析,得到风管布设的最佳方案。
  1 正交试验
  正交试验是部分因子设计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试验方法,在不失去试验可靠性的基础上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具有很高的效率。为了满足正交试验的“均匀整齐”的特点使试验具有代表性及可靠性,正交试验要满足以下要求:
  (1)任意因素的各个水平作相同数量的试验;
  (2)任意两个因素的水平组合作相同数量的试验。
  正交试验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正交表,它是一种安排多因素试验的一类表格,安排试验和分析试验结果都需要用到该表,每个正交表都有一个代号Ln(qm),其中L表示正交表,n表示试验总数,q表示试验的水平数,m表示表的列数,也即表中能容纳的最多因素数。表1为一个4因素3水平试验的正交表。
  正交表的正交性体现在:
  (1)任一列中,各水平都出现,且出现的次数相等;
  (2)任两列之间各种不同水平的所有可能组合都出现,且对出现的次数相等。该正交表最多安排4个因素,每个因素均为3个水平,一共要作9次试验。正交试验设计程序及结果分析流程如图1所示。
  2 正交试验设计
  本文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案中,取对铁路隧道内瓦斯分布规律影响较大的风管直径、风管出风口距工作面距离、风管悬挂位置、风管贴壁间隙4个因素作为正交试验的基本影响因素,每个因素选取三个水平。风管的直径取1.2 m、1.5 m、2.0 m三个水平,风管出口距工作面的距离取10 m、20 m、30 m三个水平,风管的悬挂位置取拱顶、拱肩、拱脚三个水平,风管的贴壁程度用风管距隧道壁面最近的距离进行量化,取0.2 m、0.5 m、0.8 m三个水平。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出风管直径、风管出风口距离工作面距离、风管悬挂位置、风管贴壁间隙的最佳组合。各影响因素及选取的水平数对应的参数如表2所示。
  正交试验对结果的分析需要在瓦斯工区风流范围内选取目标因子,试验选取隧道内风流场稳定后工作面的平均瓦斯浓度作为目标因子来表征施工通风效果,瓦斯浓度越低,通风效果越好。
  本试验主要考察四个因素对瓦斯浓度分布规律的影响,不考虑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因此正交表选用L9(34)型正交表,试验方案设计如表3所示。1~9的试验号分别记为工况1~工况9,对这9个工况分别进行建模,并使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提取目标因子,进行数理分析。用极差分析试验数据,确定试验因素的最佳水平及最佳水平组合。
  3 正交试验瓦斯扩散数值模拟
  对以上9种特定工况建立隧道模型划分网格进行数值模拟,为使结果具有可比性,9种工况都计算1500步。9种工况计算不同横断面瓦斯浓度分布云图如图2~图4所示。
  4 特定工况正交试验分析
  为了对正交试验进行数理分析,试验选择工作面上的瓦斯平均浓度为目标因子,表征通风效果,对正交试验结果采用极差分析法(及直观分析法)进行分析。根据正交试验表进行的9次试验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
  4.1 各因素实验结果相应指标计算
  (1)分别计算风管直径A同一水平试验结果的相应指标。
  4.2 判断各因素对瓦斯排放效果的影响大小
  根据上述的计算,风管直径所对应的极差RA为0.001 450,风管出口距工作面距离所对应的极差RB为0.001 144,风管悬挂位置所对应的极差RC为0.001 167,风管贴壁间隙所对应的极差RD为0.001 178。得出RA>RD>RC>RB,说明风管直径对瓦斯排放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风管贴壁间隙、风管悬挂位置及风管距工作面距离。而现阶段隧道在进行施工通风设计时风管的直径通常是靠设计人员的经验进行选取,缺乏相关规范。
  4.3 确定各因素对应的最优水平
  以工作面瓦斯浓度为纵坐标,因素水平为横坐标,得排放效果趋势图如图5所示。
  从图5可以知道:风管直径为1.5 m时,瓦斯平均浓度值最小;风管出口距工作面距离为20 m时,瓦斯平均浓度值
  最小;风管悬挂位置为拱脚时,瓦斯平均浓度值最小;风管贴壁间隙为0.5 m时,瓦斯平均浓度值最小。
  5 结论
  (1)风管直径所对应的极差为0.001 450,风管出口距工作面距离所对应的极差为 0.001 144,风管悬挂位置所对应的极差为0.001 167,风管贴壁间隙所对应的极差为 0.001 178。通过极差分析发现,风管直径对瓦斯排放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风管贴壁间隙、风管悬挂位置及风管距工作面距离。
  (2)通过正交试验分析,风管布设的最佳方案为风管直径取1.5 m,风管出口距工作面距离取20 m,风管悬挂位置在拱脚,风管贴壁间隙取0.5 m。
  参考文献
  [1] 蒋树屏.中國公路隧道数据统计[J].隧道建设,2017,37(5):643-644.
  [2] 赵勇,田四明.中国铁路隧道数据统计[J].隧道建设,2017,37(5):641-642.
  [3] 康小兵,丁睿,许模,赵帅军.高瓦斯隧道施工通风处理数值模拟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9(3):311-316.
  [4] 袁帅.特长铁路瓦斯隧道施工通风优化及安全控制技术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7.
  [5] 张恒,张俊儒,周水强,等.特长隧道风仓接力通风关键参数及其效果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9,19(3):795-803.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依托尼泊尔巴瑞巴贝引水隧洞工程,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穿越断层破碎带双护盾TBM掘进模型,基于围岩LDP曲线、接触面状态、接触应力三个指标分析地层与护盾的相互作用机制,得到掘进过程中护盾与围岩接触规律,进而分析卡机的产生与判据,结果显示依托工程掘进过程中卡机的发生是必然的。  【關键词】双护盾TBM; 断层破碎带; LDP曲线; 卡机分析  【中国分类号】U455.49【
【摘要】山岭隧道往往会遇到富水断层破碎带。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保持生态平衡己成为在富水断层区隧道修建的目标。为了为类似施工提供一定的类比和参考,文章以浦梅铁路牛峒山隧道为依托,采用Flac3D有限差分模拟软件,对不同环状排水盲管间距下隧道的二次衬砌应力、内力以及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对于富水区隧道而言,环状盲管的不同布置方式主要影响二次衬砌的应力大小,而对结构的内力、安全性影响不大。  【關
【摘要】球状风化体是花岗岩地层中十分常见和突出的不良地质体,是由于花岗岩长期受不均匀风化作用所致。球状风化体的存在,直接影响隧道施工的安全性、高效性和经济性,准确地探明球状风化体分布情况是花岗岩地层中隧道工程面临的难题。文章介绍利用工程地质调查法确定球状风化体地表分布密集段,通过地质探地雷达法和地震反射波预报法双重物探手段揭示球状风化体密集段的风化界面,最后采用超前水平钻探法对掌子面前方球状风化体
在180 MPa,20 h的蠕变时效条件下,研究了Al-Cu-Li合金在155~175°C的蠕变行为、微观组织和析出行为。温度的升高导致蠕变时效行为发生显著的变化,包括蠕变曲线的变化、蠕变时效早期蠕变速率的提高和蠕变量的增加。拉伸测试结果表明,在更高的温度下,试样提前达到峰值。利用透射电镜(TEM)观察温度对AA2198合金在蠕变时效成形中微观组织演化的影响。在更高温度时效的样品中观察到了更多较大的位错,甚至有缠结的位错结构。在相同的时间内,温度越高,T1相析出的越多。根据分析结果建立了一种新的机制,解释
外回程机构是应用于轴向柱塞泵的机械结构,为研究其润滑特性,基于外斜盘倾角和偏距影响下的外回程球铰副相对运动速度矢量方程,推导出适用于外回程球铰副的Reynolds方程,对比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外回程球铰副的摩擦润滑特性。结果表明:当外斜盘倾角一定时,外回程机构一个工作循环中最大油膜压力的最大值和总摩擦功率均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偏距的增加而减少;而偏距的变化对轴向泄露流量的影响甚微。当偏距一定时,一个工作循环中最大油膜压力的最大值随着外斜盘倾角的增加而减少,总轴向泄露流量随着偏距的增加而增加。由此可知,以
传统车间调度仅考虑单一因素影响下的资源配置的效果,本文研究了智能制造车间环境下AGV与机器的双资源集成调度问题。综合考虑机器、工件和AGV等约束,建立了AGV与机器的双资源集成调度数学模型。确定基于拓扑地图的双向单路径固定式引导系统,定义了AGV运输任务模。采用改进A*路径寻优算法确定最优路径,阐述路径冲突消除机制。利用改进NSGA-Ⅱ算法确定机床的加工工件序列,引入竞争机制进行AGV运输任务分配。通过车间生产实例对所提模型和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AGV与机器双资源环境下的集成调度策略是有效
【摘要】我国西部地区以高原山地地貌为主、构造应力强烈且断层发育,在这种自然条件下的隧道围岩势必是软弱破碎的。为保证施工与运营安全,超前预支护措施的合理采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管棚作为一种工程中广泛采用的超前预支护措施,对保证围岩和掌子面的稳定具有显著的作用。基于此,文章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软弱破碎围岩隧道下管棚的力学行为进行研究,探明了管棚在软弱破碎围岩中的受力特征。  【关键词】软弱
【摘要】桥梁高墩通常采用变截面墩,桥墩工程量占比较大,需要求解相对正确的计算长度换算系数才能更好地指导设计,文章介绍了两种计算长度换算系数的求解方法,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变截面墩; 计算长度换算系数; 换算惯性矩  【中国分类号】U443.22【文献标志码】A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高速公路逐渐向山区延伸,山区地形复杂,桥墩工程量占比越来越大,而桥墩设计时计算长度换算系数取值对桥墩
为了弥补传统控制方法的缺陷,满足日益增长的板凸度精度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优化模型,以提高热轧带钢产品的质量。为了丰富数据信息并保证数据质量,建立预测模型的实验数据均来自于某热轧厂,并通过计算多项评价指标来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建立主成分分析结合布谷鸟搜索(PCA-CS)算法优化的预测模型,并与粒子群优化算法(PSO)优化的模型及传统SVM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并讨论了这三种模型的预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CA-CS-SVM模型具有最高的预测精度和最快的收敛速度,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
电磁信号是反应地震前兆活动的重要信号,在过去几十年里有很多观测震例和研究实验。但是,由于没有密集的观测网获取大量的真实数据,电磁信号和地震活动之间的相关性尚不清楚。为了找到地震强相关的电磁现象,在川滇地区和首都圈布设了高密度的多分量地震监测系统(AETA),来观测0.1Hz~10k Hz的电磁和地声数据。在数据的采集中,发现了电磁信号的波形呈现日周期的特性。该信号的变化与日升日落同步,因此命名为日升日落波SRSS(Sunrise-Sunset)。本文通过三次震例分析,发现SRSS波与地震事件具有强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