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书派』正名

来源 :中国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rl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目前书法史研究中,对松江书派的时期界定与流派名称还未形成共识的情况下,对当代书法史研究中涉及有关『云间』『华亭』与『松江』书派的使用和界定情况进行爬梳和汇总,同时,对明代书论中关于松江书派的名称使用及其体现的文化心理认同进行了辨析.
其他文献
唐初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与逐渐兴起的书画交易为唐代书画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随着民间群体的介入、书画材料的进步及专门书肆的出现,唐代书画市场开始快速发展,而专职鉴藏者、职业书侩的产生与官方书画价值评估标准的确立,反映出唐代书画市场的运作模式与产业化特征.
顾炎武与曹溶在山西订交时间应是康熙二年,二人订交后曹溶受顾炎武影响,大量收集金石拓本,终得八百余本,编纂成《古林金石表》.其金石材料的收集工作走在了同时期学者的前沿,离任后带回的大量拓本,对清初江浙金石学研究有蓝缕之功.
当前书法研究在跨学科方面还做得不够.『新文科』的倡导给我们一个积极反思书法跨学科研究的契机,通过跨学科的探讨能实现对问题意识的不断追问、反思.书法研究应该跳出所谓的『书法本体』的视野,追求『书写研究』,从书写视角实现跨学科的探讨,进而体现出书学研究在人文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拟从大量的金石文献中梳理出留存的唐代石刻刻工资料,通过地域分布和家族集团的生存状态分析,去发掘考察唐代石刻刻工的群体面貌.
当下高等书法教学体系的建构尚未完备,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笔者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高等书法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提出一些看法.书法教育应当突出表现性与创造性,以行草书教学为重点,激发学生潜在的艺术天赋和学习兴趣,培养其敢于创新变革的艺术品质,调动其艺术才情和审美能力,从而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
日本近代汉学家后藤朝太郎在传统汉学的基础上,借鉴近代西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书法进行实证研究.基富的田野调查经验,他提出超越本体,回归语境的书法研究理念,他的研究特征的形成,既有其相应的社会历史背景,亦与当时的学术氛围密不可分.
西安凤栖原张安世墓从葬坑出土『张』字巨印一枚,关于它的功用,多年来学界并没有太多关注.汉代印章具备大尺寸印面特征的主要有三类:火印、仓储印和抑陶印.然该印白文印面与火印皆朱文的特点相矛盾,印面尺寸和字口又与仓储印不同.西汉抑陶印虽少见实物,然而保留在瓦甓上的印痕特征和该印有多种相似性,结合出土背景等资料可以基本确定此印属于西汉抑陶印.
虞龢《论书表》辩证论述『妍、质』这一对书法审美范畴.其可贵处是对『妍、质』的丰富内涵和动态审美的价值判断,不同于一些书学著作将『妍、质』简单区别为形式与内容的审美观,对书学研究极有启示意义.
姚国瑾先生是近几年在书法研究与实践中卓有成就的学者.作为山西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又兼任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山西省书协副主席等职务,他的书学研究和书法艺术均得到业内学者的广泛认可与好评.但毋庸讳言,他在学术与艺术上的成就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这一方面反映了他的低调与内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他的学术与艺术取向所致.
期刊
通过考察嘉道时期广东书法圈的雅集可见,在全国碑学大兴之际,广东地区学帖、刻帖的风气却一直盛行.受晚清『碑学笼罩』等观念影响,当今学界普遍夸大了碑学在当时的作用,忽视了碑学传播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