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唇腭裂继发严重错牙合畸形1例

来源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hongyu8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患者经历综合序列治疗后出现的不可避免的颌骨发育障碍仍是影响其咀嚼、面型及心理的重要问题。其常表现为面部三维方向的发育不足、上颌后缩及下颌真性前突、因上颌牙弓狭窄致牙列拥挤、咬合关系极度紊乱;与其他牙[牙合]面畸形相比,该病治疗难度大、术后复发率高,传统单纯牙列正畸矫治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作者就收治的1例多次修复手术后伴发严重颌骨畸形的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设计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应用计算机外科技术,采用了植骨-正畸-正颌-正畸的序列治疗计划,获得了良好的面型及咬合等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毕罗芬在儿童复发性鼻出血硝酸银烧灼术后的作用,阐明毕罗芬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临床病例资料,纳入具有反复鼻出血病史且鼻中隔前下部可见粘膜血管
探讨耳垂前小切口穿腮腺进路在中低位髁突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评价其可行性。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科收治的10例下颌骨中低位髁突骨折伴脱位患者,用耳垂前小切口穿腮腺进路暴露下颌骨髁突中低位骨折进行内固定,观察有无面神经主干及分支的损伤,有无涎瘘发生,及观察术后张口度、咬合关系恢复情况。10例患者中,全部术区伤口均属于一期愈合,未出现涎瘘。1例出现暂时性闭眼不全的症状,加用甲钴胺及地塞米松治疗后逐渐恢复正常。所有病例手术切口小,瘢痕隐蔽,美观效果好,术后开口度及咬合关系恢复正常。耳垂前小切口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在腓骨带蒂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行口腔癌根治及游离腓骨带蒂肌皮瓣修复手术的患者62例,根据术前是否采集
目的: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为HFRS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
目的:通过形态学、影像学和组织学方法研究盾构技术(socket-shield technique,SST)对比格犬种植修复后牙槽骨吸收和牙龈退缩的影响。方法:选择3只成年雄性比格犬,每只比格犬拔除双侧下颌第3或第4前磨牙(P3、P4),并进行即刻种植。根据是否采用盾构技术将手术牙位区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3)。种植术后3个月行修复治疗。修复后3个月观察并记录牙龈退缩量和角化龈宽度。收集双侧下颌骨,通过Micro-CT扫描和组织学形态分析,比较牙槽骨垂直吸收量、牙槽骨宽度及种植体骨结合率。结果:牙龈形态
目的:探讨手术切口感染风险评估量表对开放性手术患者切口愈合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86例开放性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手术切口感染(SWI)发生率,并对比SWI与无SWI
目的:探索地西他滨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分析它对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AML细胞系THP?1和U937,根据预实验结果,
动态导航系统基于三维成像、虚拟设计与追踪技术,将术前设计精准地呈现,并实时反馈术中信息,提高了口腔治疗的精准度和效果的可预期性。本文就动态导航技术的原理、基本流程及其应用作一简述。
目的:观察和对比宫腔镜术中使用纳布啡复合依托咪酯或复合使用丙泊酚的麻醉效果.方法:自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共入组我院收治的45名拟择期宫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丙
目的:总结即时床旁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急性高危胸痛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广东省河源市人民医院诊治的244例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