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患者利拉鲁肽降糖疗效因素的回顾分析

来源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ag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促进利拉鲁肽合理应用提供依据,回顾性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ic mellitus,T2DM)患者使用利拉鲁肽降糖疗效的因素.方法:以华东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间使用利拉鲁肽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观察和比较患者首次使用利拉鲁肽3个月及以上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BMI(身体质量指数)和体质量的差异,分成疗效达标(治疗后HbA1c<7%或下降幅度>1%)和疗效未达标组.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组间基线数据差异,包括基本信息、检验指标,还有合并用药情况,Logistic回归法筛选出降糖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在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中,HbA1c、BMI和体质量指标分别下降(1.13±2.04)%、(0.77±1.48) kg·m-2、(2.41±4.04) kg.140例(60.9%)患者达到预期的降糖目标,90例(39.1%)未达标.研究还发现2组患者的年龄、DM病程、体质量、性别和联用胰岛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0、P=0.044、P=0.016、P=0.01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联用胰岛素对利拉鲁肽降糖疗效影响有显著意义-P=0.004,OR=0.907,95%CI(0.848,0.969);P=0.000,OR=0.151,95%CI(0.058,0.396)].结论:首次使用利拉鲁肽时,患者的年龄、DM病程、体质量、性别和联用胰岛素与其降糖疗效达标相关,年龄和联用胰岛素是影响利拉鲁肽疗效的主要因素.临床个体化用药时,可评估以上因素对疗效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比较均相酶免疫法(HEIA)与液质联用法(LC-MS)检测人血清中卡马西平浓度结果.方法:入组110份临床样本,分别用2种方法测定,检验2组检测数据的正态性和显著性差异,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Bland-Alrman偏差图考察检测方法的差异性,Passing-Bablok回归法考察2种方法等效性.结果:HEIA法和LC-MS法的测定平均值分别为(8.23±5.59)μg·mL-1和(6.19±4.35)μg·mL-1.2组数据不呈正态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高度
目的分析国内外文献中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关于临床营养方面研究的现状,探讨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为我国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方法检索CNKI、Web of Science两大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先天性心脏病临床营养相关的研究,利用CiteSpace 5.6.R5软件对作者、国家、机构、研究热点、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中文文献163篇、英文文献1 809篇,国内外发文量整体成增长趋势;发文量最多的
1 临床资料rn患者,男,69岁,80kg,间断性腹胀、乏力纳差、双下肢水肿4年,1年前出现双下肢水肿及腹胀加重,于当地医院就诊,查乙肝表面抗原(+)、乙肝核心抗体(+)、乙肝e抗体(+);AFP 25.59 ng·mL-1;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19年12月转至我院住院治疗,入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此后分别于2020年1月、6月、9月入住我院行保肝、退黄、利尿、抗病毒、2次TACE手术等综合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患者此次入院10天前再次出现腹胀,双下肢水肿、
目的:开发肠外营(TPN)医嘱智能审方系统,与审方药师个体化审核相结合,保证临床肠外营养的合理使用.方法:基于医院已上线的计算机辅助审方前置审核系统,建立TPN审核规则,开发TPN智能审核模块,包括TPN医嘱监控、处方点评、报表中心、知识库建设等四个部分.结果:肠外营养医嘱审核体系不断改进与优化,目前建立并完善4级、5级、7级TPN方案规则共62条.使用TPN智能审方系统,结合药师个体化审核干预后,TPN医嘱合理率由2018年12月的86.09%提升到2019年12月的97.03%;2019年对于不合理T
目的:回顾性分析司莫司汀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103例燕达陆道培医院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后8周内的临床资料,包括使用司莫司汀预处理方案(司莫司汀组)的患者54例,非司莫司汀预处理方案(非司莫司汀组)的患者49例,比较2组患者的造血重建时间、各系造血细胞植入、骨髓抑制、肝肾毒性以及其他移植预处理相关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造血重建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司莫司汀组达到完全供者细胞嵌合的中位时间相对延长(P=0.02),司莫司汀组Ⅰ+Ⅱ级骨髓抑制发生率
1 病史摘要rn患者,男,67岁.2017年1月20日21:04因“全身皮疹4天余,发现血压下降1天”入院.患者自诉2017年1月13日左右因下肢水肿遵医嘱开始服用吲达帕胺缓释片[1.5 mg/片,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商品名纳催离,批号不详]每日1片,1月17日开始出现全身红色皮疹伴有瘙痒,胸前区皮疹部分破溃,1月19日就诊当地医院(1月17日开始未服用吲达帕胺,具体治疗措施不详),1月20日下午在医院测量血压时发现血压下降至80/40mmHg,生化检查提示血清肌酐值460 μmol·L-1,外周
目的:探索自建色谱法血药浓度监测靶值的建立;对比色谱法和免疫法在血药浓度测定的水平差异.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硫唑嘌呤代谢物和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分别作为实验室自建色谱法和不同测定方法的项目代表.回顾性分析硫唑嘌呤代谢物部分质控数据,以即刻质控法初步建立室内靶值,Westgard多规则质控对该项目开展常规质控;43例卡马西平样本分别由实验室HPLC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第三方医学实验室,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评价检验方法一致性.结果:硫唑嘌呤代谢物项目在第16次质控监测提示告警,第17次失控记录也
目的:建立利奈唑胺致重症患者低钠血症的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准确率.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使用利奈唑胺的89例重症患者作为训练集,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用药天数、用药前实验室检查指标、肝肾功能、合并疾病与联合用药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低钠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评价预测模型,另外选取2021年1-3月的
目的: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背景下药师队伍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医院药事管理事业发展经验,为推动药师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提升药师服务水平提出相关建议.方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医药健康事业及社会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外发展趋势3个角度分析我国医院药师队伍管理模式与发展趋势.结果:我国药师队伍服务模式逐渐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模式转型,药师配备数量仍然未能满足药学服务需求,目前仍存在药师立法缺位、管理培训制度不完善以及药学服务价值难以体现的问题.结论:进一步完善药师法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