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_2Co_(0.5)Ni_(0.5)O_4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其电磁学性质

来源 :应用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ong7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固相反应制备纳米氧化物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方法[1~4],采用这种方法制备纳米氧化物,具有简单、方便、产率高等特点。通过选择固相反应体系和控制反应条件,有可能制备结构、性质不同的纳米氧化物。纳米氧化物由于其粒度的细化和结构的异化可能会提高其光、磁、电等性质,已成为材料研究的一个热点。由于电磁学性质材料在电子通信和武器隐形化方面有广泛应用,国外的吸波材料研究已取得了重大成就[5],并成功应用作为飞机等的隐形材料。国内正积极开展吸波材料的研究[6,7],但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尤其是高效率吸波剂与国外还有很大差
其他文献
用化学合成及后处理工艺制得多孔羟基磷灰石生物材料. 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分析证实,合成产物晶型单一、纯度高;扫描电镜(SEM)观测表明,HA呈球形、均匀分布在400~700 μm之间,
报道了三(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镱--Yb(N(SO2CF3)2)3(简称Yb(Ntf2)3)催化苯甲酸与乙醇、异丙醇、叔丁醇和二甘醇的直接酯化反应. 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酸醇摩尔比、催化剂
利用ATRFTIR光谱技术研究了硝酸锂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的离子溶剂化和离子缔合,DMF分子中羰基伸缩振动谱带的移动和OCN变形振动谱带分裂表明,锂离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发生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γ-Al2O3,以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定(BET)等技术对所得的纳米γ-Al2O3进行了表征. 表明纳米粒子的直径在30~70 nm,并利用Zetapl
用荧光双倒数法测定了甲基橙与β-环糊精包合物的生成常数,以及用紫外光谱法对包合物的TiO2光催化脱色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随β-环糊精浓度提高,甲基橙与β-环糊精包合形式
以硅酸乙酯(TEOS)为主要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硬脂酸(SA)调制的含甲基橙(MO)的SiO2干凝胶,用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凝
以1.0 mol/L硫酸为介质,于0.8 V恒电位下,在纳米TiO2(Nano-TiO2)膜电极上实现了苯胺(Aniline)的电化学聚合,借助透射电镜、 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对制得的Nano-TiO2/聚苯胺(
全氟磺酸离子膜电解制碱技术是最先进的烧碱生产方法. 一般该离子膜的使用寿命为 2~3年,造成离子膜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电解过程不纯物在膜内的沉积,而不是化学降解. 而全氟
以TiOSO4和TiOCl2为原料,合成出锐钛相和金红石相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85%和15%的纳米TiO2光降解催化剂. 在纳米TiO2表面担载质量分数为0.5%的银后,不但能较好地提高催化活性和
酞菁先经氯磺酸化合成为四磺酰氯酞菁(a);然后再与二氯化锰直接反应生成四磺酸酞菁锰(Ⅱ)配合物(b). 产物a、b经紫外-可见光谱、1H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