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变成学生的天堂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so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基础教育立足于新世纪对人的全面发展要求,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 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要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有个性地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等。总之,新课改要为每个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校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对学生进行了个性化教育。几年来,我们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自然、社会、文化、自我为学习领域,以师生共同参与的课题组为组织形式,以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为动力的个性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体系。
  一、改变观念,寻找课程与个性化教育的契合点
  在教育领域中,学生个性发展的含义,涵盖着人的主体的完整的发展,表现其社会性的特征。它指的不仅仅是发展学生的特长,而且指的是人的各种素质和个性特征的综合表现,只有在教育中真正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重视生命的价值,尊重和善于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才是真正的个性化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让学生投身现实,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唤起他们的学习愿望,激发起他们的探索兴趣,进而获得深入生活的丰富体验,并形成对问题的理性思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它为师生共同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时空。我校在课程开发中,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力求实现四大领域的整合。我校设计和实施研究型综合实践活动,其针对性之一就在于变革学生在教育情境乃至在一般的生活情境中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通过研究型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时空,由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展开学习活动,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作为重要的探究性教学活动。
  研究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在内容上力求要有学校特点、地方特色,学校课程领导小组多次召集教研组长、科研骨干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在充分发挥学校课程资源的同时,研究和分析社区、家乡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根据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在地方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
  第一板块——学校资源
  我校有着丰富的艺术资源,我们充分利用资源让学生进行动手动脑的能力训练,研究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研究方向一:《初探奇妙的扎染艺术》
  通过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对扎染技法进行探究与实践;学习提取和使用天然染料,学会评价,体验成功的乐趣。在教学中,采取探究学习、解决问题学习、交往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主动操作、亲身体验等实践性活动,实现和达到了这一综合实践的目的和要求。整个学习过程不仅强调动脑思考,而且强调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注重多种感官参与,多种心理能力的投入,在活动中学,在做中学,主动地学,创造性地学。
  研究方向二:《走进陶艺》
  让学生走向泥土,感受泥土,学会创造,从陶艺的历史、陶艺制作、陶土的研究、陶艺作品的设计、陶艺作品的装饰、陶艺作品的烧制等课题进行探究。
  二、个性化的教育,给孩子飞翔的翅膀
  在寻找课程与个性化教育的契合点的过程中,老师不再以个人的意志左右学生,而是学会尊重学生和信任学生;学会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成功的潜能;学会珍视学生的经验和差异,让每一位学生的经验得以开掘与共享;学会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当我们努力把课堂变成学生的天堂时,我们的孩子就获得了自由——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幸福地学习生活,我们的孩子就可以“梦想成真”——长上翅膀,自由飞翔!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给孩子们提供了个性化的舞台,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已经置身于活生生的现实(乃至虚拟的)学习环境之中,开始自觉地、综合地习得现实社会及未来世界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能力,这正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育人目标!
  不管前路如何坎坷,不管前路几多荆棘,我们一定要像肖川老师说的那样,一如既往地“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因为,明天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的人生架设一座更美好的桥梁!
  【作者单位:阜蒙县七家子小学 辽宁】
其他文献
[现象]  学习《阳光下的影子》一课。  这课是以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为重点内容的课文,它改变了室内实验研究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到室外以太阳为光源进行实验研究。由室内转向室外研究,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身体的解放,贴近孩子的生活。  活动中教者给他们布置了四个活动任务:①快速找到自己的影子;②很快把影子藏起来;③变化你的影子,你有什么发现;④想尽办法去踩到别人的影子。  活动结束了,教者已转入交流、探究过程
大家知道,劳动与技术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开放性学习领域,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具有紧密的联系,体现出了较强的综合性。活动中,学生较多地经历了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劳动与技术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由此,我们在把握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学资源,用心设计课堂教学,努力追求在实施劳动与技术课程的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自然:“自然”指的是自然界的现象,与及普遍意义上的生命。在现今不同的用法中,自然可以是众多有生命的动植物种类的普遍领域,部分则指无生命物体的相关过程──特定物件种类自己本身的存在和改变的方式。  自主探索:以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幼儿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我园是一所绿色幼儿园,每班都在围绕不同的主题开展游戏课程,我们的主题就是来源于大自然,利用自然界的东西来
妍祺:  你好!你写得太好了,所以发表出来让其他小朋友来分享你的观点。  啾啾先生想说,写日记也是一种心理暗示。你听说过雷锋的故事吧?雷锋做了很多好事,也写了很多日记。有人说:“雷锋做好事不留名,但都记在日记里了。”在这点上,雷锋也很值得我们学习呢。他把自己做的好事记在日记里,激励自己做了更多的好事。如果是好的心理暗示,会让自己更努力;如果日记里“离经叛道”,那就是不好的暗示了,可能会让自己不求上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本文就怎样培养小学数学学习的兴趣,作几点探讨。  一、用新颖有趣的教法诱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小学生好奇心强,
艺术创想
期刊
教学智慧是每个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关注的话题。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你用和教育名家一样的教案却出不了同他一样精彩的效果,有的老师就说:“还不知道背地里演了多少遍呢!”你借班上课,感到特别不顺手,驾驭不了课堂上陌生的学生,有的老师就说:“这班学生素质太差了”这种想法,无疑是肤浅、片面的,自欺欺人。最根本的是忽视了教师自身的教学智慧。  最近有幸参加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课评选观摩活动,“演绎课堂精彩,丰富教学智
我叫李知新,上幼儿园时我问爸爸妈妈我为什么叫李知新。爸爸妈妈说:“在你快要出生的时候,我们到处翻书、查字典给你取名字,最后确定给你取名李知新,就是希望你‘温故而知新’。”虽然爸爸这么说,但那时候的我还太小,还是不懂这个名字的意思。  现在我已经读三年级了,我们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老师给我们讲了孔子的名言,比如“温故而知新”,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终于明白
一、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学校教学,一般是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形式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把学生个体学习组织成群体学习。众所周知,班级授课制由来已久,应该说它的出现与施行符合我国的国情,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教学活动,而班级授课中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更是许多教育专家研究和考察的焦点。  胡东芳在《谁来改造我们的课堂》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们现今的课堂:“在中国的课堂上,只见所有的孩子都是腰杆
皮皮按照数学老师教的一个公式,很快就把数学家庭作业做完了。经妈妈检查,还完全正确呢。  “孩子,你真棒!”  听了妈妈的夸奖,皮皮心里说:“不是我棒,是老师教的数学公式棒。”  忽然,皮皮想到了什么,向山羊老师家跑去。  “老师,写作文有‘公式’吗?”皮皮问。  “有呀。你们学校不是开展了各种体育活动吗?我们可以用‘公式’写写这些活动。”山羊老师说。  “您快告诉我,那‘公式’是什么呢?”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