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与阐释:先秦至汉代学的理论描述:中国古典阐释学研究之一

来源 :浙江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landf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辨析赋《诗》言志体现的共同伦理开始,探讨了使用和阐释在盂子《诗经》学中的分野,最后以汉代《诗经》学阐释的两种类型为论证,旨在说明中国经典阐释学实质上是伦理阐释学,即阐释者在解谙经典大义时通常在字面义和表达义之间建立起伦理关系,建立的方法是相似性联想,应当注意相似性联想在伦理阐释中的特殊功能与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做了系统的分析和思考,提出了把抓大放小作为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的工作着力点,把放开搞活中小企业的步子迈得更大一些;大力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加速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坚持从实际出发,选择有效的管理,运营,监督模式;强化对企业的改组,改造和管理,努力实现改革
本文认为,中西文化的特点是由中西哲学文化大精神上的根本差异别决定的。文章试图通过对这些差别的分析,来寻找和提取中西文论对话的基本话题,同时,联系以往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为中西文论开展对话,走向融合得以顺利进行应该值得注意和避免的问题。
作为反映西汉中期以前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生活状况的重要文献,《史记》为我们了解先秦至汉武帝时期妇女地位的概况和变化趋势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窗口。从中可以看出,一方面,当时妇女在政治中的地位较高,贞节尚未成为对女性单方面的要求,三从四德也未成为评价女性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春秋中后期至秦汉,随着生产深刻变、对原始遗俗的扫手君主专利政体的建立,出现封建社会强化贞节观念的第一个重要阶段,对妇女的歧视继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新时期的部分小说作了寓言式的解读,认为女性在其中具有两大修辞功能:一是女性作为批判极左思潮,进行“现代性”宣传的转喻而存在;二是作为“镜子”而存在,映照男性的成长,而男性长正是国家复苏的象征。
本文在对新时期财源建设作出新界定的基础上,对市场经济下政府进行地方财源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应当采取的政策作了较深入的研究。
对中国私营经济的发展进行历史回顾与思考,笔者有如下发现和启示:其一,改革开放以后的20年,是中国私营经济发展的最好时其时期,与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不同,它已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源,其二,当今中国,已具备了私营经济实现新发展的政治法律政策和经济文化环境,这是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其中,中国即将加入WTO,届时要不分国境、不分所有制地赋予外国企业以无歧视的国民待遇,毫无疑问,在国内也应取消所有
将挑战性别不平等作为目标的女性主义研究需要多种不同的研究方法。例如:将社会活动与研究相联系的方法,参与分离的方法等,这些方法加强了科学标准-有良好的客观事实论据和引发公开的辩论,介是它们因同学术界的精英主义和主导观点相矛盾而被应用甚少。本文介绍女性主义研究方法论的形成背景、基本要素、科学标准及应用中的障碍,旨在推动女性主义方法论的研究及应用。
为全面了解浙江省私营经济发展的最新基本情况,浙江省工商联非公有制经济情况调研课题组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抽样调查,通过问卷反映了近几年来私营企业发展变化的动向、趋势、问题,这对我省私营经济研究及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本文全面分析了浙江农村劳动力流动七个方面的特点,并且以详实的资料论证了其流动规模扩大的六方面原因。在上述厚实论证的基础上,作者指出农村劳动力流动会对土地利用洋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因此,要发展农村社会经济,就应该顺应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特点和趋势,改革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搞好村镇建设规划,控制城市外延规模,提高农民住房效益,促进农地市场化流转,减少耕地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