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之门的新召唤

来源 :中国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ki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月20日,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中共中央政治局所有常委,集体出席为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的8名中国维和人员举行的隆重葬礼。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了这一国葬仪式。
  当地时间1月12日令人恐惧的大地震,里氏7.3级,不到短短1分钟,又接连发生了数起余震。太子港包括总统府在内的大量建筑,瞬间成为废墟,许多人丧生,许多人被压在瓦砾下。中国驻海地维和部队中的8名烈士,就是这样突然献身的。
  在另一条战线上,中国的表现同样值得称道。震后不到4个小时,中国国际救援队已经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集结,长途劳顿,于14日抵达海地,成为率先赶赴现场的救援队伍之一。他们奋战两周,于27日载誉归来。而且这一次,国家级媒体给予了充分的后续报道。
  儿行千里母担忧。正是因为海地有中国维和人员,海地的灾难才如此牵动亿万中国人民。那里大约有125名中国维和警察,他们是由9000多人组成的联合国维和机构的一部分,也是2004年以来中国派往海地的第8支维和部队。中国忠于世界和平事业,现在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出兵最多的国家,目前,已经累计派出14000余人次,参与了24个联合国维和行动。
  在海地大地震中殉职的8名中国警察提醒人们:维和是一项危险的职业,它要求具有奉献精神和坚定决心。这样的承诺,必须体现为信仰和平并崇尚人道主义精神的大国情怀。
  海地的悲剧在中国产生特殊的共鸣。这不仅是海地200年来遭遇的最严重地震,它也立刻让人想起不堪回首的2008年5月12日四川地震。万里之外的弹丸小国海地,一下子将全体国人的心紧紧抓住,它使国人的目光不由得穿过时空,密切关注遥远而动荡的地球另一边的角落里所发生的一切。中国的国际义务,中国的人道情怀,中国的全球使命,中国的世界贡献,都在八宝山这一幕实现了交融和升华。
  隆重其事,备极哀荣;厚葬英烈,大国灵魂……
  
  灾难频袭海地
  
  当人们再次转向海地,探究这个多灾多难的贫困小国时,脑海中就会闪现出用惊心动魄、史不绝书这样的念头。据法新社和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够得上大灾的,至少有如下纪录:
  1770年地震将太子港夷为平地
  1842年地震摧毁了第二大城市海地角和其他一些城市
  1935年暴风雨淹没了2000生灵
  1946年海啸造成1790人死亡
  1954年飓风黑兹尔(Hazel)带来数百个生命损失
  1963年飓风弗罗拉(Flora)在海地和古巴造成6000人死亡
  1994年 飓风戈登(Gordon)伤亡数百
  1998年飓风乔治斯(Georges)毁掉了80%的庄稼
  2004年洪水冲走了2600人
  2004年热带风暴珍尼(Jeanne)1900人遇难
  2007年 热带风暴诺埃尔(Noel)引发泥石流和洪水泛滥
  2008年 3场飓风和热带风暴造成死亡800人
  2010年地震袭击太子港;300多万人(海地三分之一人口)受伤或无家可归;
  截至1月27日,死亡人数已约17万。
  上述显示,有一个令人忧虑的趋势正在凸现:灾害频率越来越快。19世纪只有1次;20世纪6次,相当一些时候是10内年发生1次,进入90年代间隔大为缩短;21世纪的过去10年已经5次,平均两年1次。紧随新10年的开始而来的这场里氏7.3级的地震被认为是海地建国206年来遭遇的最严重地震。
  除了天灾,海地的人祸同样举世闻名。这主要表现为政局动荡,包括政府缺乏局势控制能力、反对派与当权者势不两立造成事实上的国家分裂、外国势力卷入内政甚至武装干涉、内乱、政变、时常出现的权力真空和层出不穷的领导人逃亡、流放以及前政府追随者与现政府的派别斗争。在海地206年的历史上,发生过32次政变,政府和社会不稳阻碍了国家的进步。
  
  维和救援凸现中国存在
  
  在这样一个混乱的国度,中国在海地发挥作用,主要是通过中国维和警察。2004年2月29日夜,安理会通过第1529号决议,成立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简称联海团,写作MINUSTAH或Minustah)。就是这一次,中国向海地派出了第1支维和部队。
  海地没有军队,警察部队在发生地震后也几乎瓦解。海地安全几乎完全仰赖联合国的维和部队。强震袭击之前,在海地只有不到20名美国军事人员,他们主要在美国驻海地大使馆工作。美国一度似乎对海地视而不见。
  1月13日,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报道说,在海地发生大地震后,美国面临着一项特殊考验,美国在西半球的突出地位受到了新的挑战。因为中国救援队会率先抵达海地,他们要比美国救援队早到几个小时。据说中国是第四个到达的国家,仅次于美国、冰岛和波多黎各。
  美国的反应值得认真研究。国际救援工作酝酿着权力斗争,各援助国确实有一丝竞争的意味。欧盟在援助海地的“竞赛”中也不甘落后。在奥巴马所称的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国际救援行动中,他似乎感觉到应该由华盛顿担负起海地的领导责任。我们不妨设想,如果中国周边出现海地这样的灾难,中国在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方面能否成为引人瞩目的中心。
  12日事发当天,为了应对海地地震造成的破坏,美国政府业已启动大规模人道主义救援行动的工作。政府讓“卡尔
其他文献
20/9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将于11月1日开启,将采取电子化方式开展普查登记,鼓励大家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自行申报个人和家庭信息。 21/9  美国加州北区联邦地区法院裁定,根据第59号法庭文件,同意颁布临时禁止令,阻止美国政府实施“微信封杀令”。 21/9  中国和印度两军举行第六轮军长级会谈,一致同意停止向一线增加兵力,避免采取任何可能导致局势复杂化的行动。 21/9  “李心草案”一审公开宣
他们是生活在城市最底层的那群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小贩”。为了讨生活来到城市,为了糊口摆起了叫卖的小摊。不容易的生活,和天气斗,和地段斗,或许,更困难的是,还要和城管队员斗。    湖北武昌  我也是为一张嘴,他也是为一张嘴    60多岁的姚大妈在武汉已经摆了 几年卖报纸的小摊了。摆摊的地方也换过很多个。因为经常会有城管队员来查,因此就只能经常推着报摊跟城管队员“打游击”。经营一个固定的报
评《南风窗》2020年第14期封面报道《“强省会”时代》  徐克电影《黄飞鸿:男儿当自强》有个一般人不太注意的桥段。该片的背景设定在1898年前后,广州的茶楼上人满为患,街道上走来一群游行示威的年轻人,拉着“支持公车上书”“反对马关条约”的横幅,高喊“讨回台湾”的口号。吃着叉烧大包的老广们面面相觑,互相议论:“台湾是哪里,怎么连省城也不能照顾?”  在19世纪末的中国民众眼里,“省城”的地位仅次于
我们常规的认知是,冬日的寒冷、阴郁与绝望似乎是自杀的驱动力。这好像是一种既定的事实,不管是媒体、流行文化,还是一些文学作品,都在强化这种大众认知。  就好像《圣诞颂歌》和《生活多美好》所描述的那样,就好像我们会把北欧的漫长冬天与黑夜跟高自杀率联系起来那样。  但这不是真的。  相反,春天才是最残忍的季节。阳光里的黑暗  自杀的念头,伴随着一股暖流闯入。  4月初的一个小雨天,许是天气突变,泳池没有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拂过我们脸庞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暂时放缓自己追逐欲望的脚步,摸着胸口从那已经失去的过往中寻找心灵的温暖与记忆的感动。我们不妨把2006年12月5日定格在记忆中,因为由中俄两国艺术家联袂打造的原创芭蕾舞剧《小河淌水》来到中国首次公演,让人们在足尖的舞动中,享受爱的洗礼,体味创新的魅力,回归心灵久违的宁静。    创新是经典的源泉    2006年是中国的“俄罗斯年”,也是中俄文化交
几年前的某日,张先生百无聊赖,撕了一包开心果,泡了一杯乌龙茶,双腿盘坐,摆了一个山姆大叔经典的“沙发土豆”的POSE,开始检阅起中国电视人时而制播分离、时而双网(有线、无线)合一的革命成果。一番遥控转换,张先生耳边竟响起了毛主席他老人家的谆谆教导:“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何也?唉!君不见电视台的楼越盖越高、设备越购越贵,但内容质量,还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张
日本爱知县名古屋港口,待运输的车辆  “贸易立国”的日本坐不住了。  日本财务省今年6月发布的年度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日本出口总额为81.49万亿日元,进口总额为82.69万亿日元,不仅进出口增速较2017年同比出现大幅回落,且为2015年以来首度出现全年贸易逆差。  从国别和地区来看,日本对美国贸易顺差为6.455万亿日元,比上年减少8.1%;对亚洲地区贸易顺差为5.545万亿日元,同比减
在世界级保险巨头AIG集团都面临破产风险的时刻,中国保险机构更应检视自己的不足,扎实、稳健地经营自身。    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保险业经历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在补偿灾害损失、维护社会安定、支持中国的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整个行业发展突飞猛进。其表现主要有三:一是保险机构增长迅速。1980年,中国只有1家保险公司,1998年为28家;截至2007年底,
《为什么不平等至关重要》  基于一个人的能力应得高薪酬,并不是什么标新立异的产物,但很少有人专门来考察“应得”这个词。人们有时候会在一种非常广泛的意义上来使用“应得”。比如某个行业的大企业高管通常会获得七位数的奖金,那么人们可能会觉得这是他们应得的。  美国著名哲学家托马斯·斯坎伦在《为什么不平等至关重要》中强调,这种思路作为一个规范性的问题,仍然包含了一种错误的推论。自由主义者喜欢强调“机会平等
持续达二十多天、灾情大半个中国的大雪灾,近日已告一段落。雪灾过后,如何认识这次突发事件,这样的突发的极端天气变化能否预测,能在什么程度上预测,以及2008年,中国是否还会发生这样大规模的极端天气事件,都是公众极为关心的。    “这次的短期预报是准确的,但我们没有预见到这么长的持续时间”    “这次雪灾的大气环流与天气形成条件,与1998年长江全流域大洪水的天气非常像,如果是发生在夏天,这就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