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南部山区树木径向生长对积雪变化的响应

来源 :沙漠与绿洲气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aba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伊犁南部山区10个采样点的树轮宽度年表与气象资料的相关普查,研究发现,伊犁南部山区树木径向生长整体与气温响应不显著,生长季之前的降水对雪岭云杉径向生长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冬季积雪.树木径向生长与主要积雪参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伊犁地区西段QST、ZMC树轮年表与当年1、2月的最大积雪深度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353(p<0.01,n=55)、0.393(p<0.01,n=55);在空间尺度上,树木径向生长对冬季降水和最大积雪深度的响应均表现出自西向东逐渐减弱的趋势.该研究从时空演变特征上分析了伊犁南部山区气候和积雪变化对树木径向生长的影响.
其他文献
基于葵花-8卫星红外通道资料和地面降水数据,对2017年5—9月宁夏暴雨过程进行云团识别、特征参数(云顶平均亮温、最低亮温、亮温梯度、冷云面积和降温率)计算及监测预警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所选云团特征参数在不同类暴雨过程中有较明显的表现特征.暴雨发生时,云顶平均亮温和最低亮温分别介于213~228 K和199~227 K,亮温梯度处于4~50℃/km,冷云面积介于2.7×101~5.7×104 km2,降温率处于6~36℃/h.云顶亮温和冷云面积更有利于判别暴雨类型,亮温梯度和降温率更有利于预估降水量.参数
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时,往往面临着形成包涵体的问题,而重组蛋白若是分泌至周质空间则基本解决了这一问题,周质空间的周质蛋白不仅能帮助重组蛋白正确折叠还有利于二硫键的生成.信号肽是一段由15-30个氨基酸组成,被融合在重组蛋白N端的短肽,按照结构、功能的不同可以划分为N区、H区和C区,具有引导重组蛋白转运至细胞周质空间的作用.本文综述了信号肽的结构组成、作用机理和基本分泌途径,讨论了信号肽的高效转运和筛选方法,总结了在大肠杆菌中重组蛋白融合信号肽实现周质表达的新进展,并对未来高效信号肽选择方面的研究进行了
应用昆仑山北坡小时、分钟降水资料以及和田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近8年该区域短时强降水天气分型,对比分析对流云与混合云2型5类短时强降水的回波强度、顶高、垂直液态含水量等回波特征量值以及持续时间的差异.得出昆仑山北坡短时强降水中,中亚低涡(槽)型环流形势和块状多单体回波最多,昆仑山北坡无超级单体回波.需高度关注3类天气分型下高空锋区、低层中尺度气旋、切变线和辐合线以及东风气流(急流)等高低空天气系统空间配置以及强度对短时强降水落区、强度的影响.
利用1986—2016年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承德市强降雪的环流背景和物理参数进行分析,总结出承德市强降雪特征及预报方法.结果显示:强降雪集中发生在11、2和3月;最早发生在10月,最晚结束于次年3月.承德市南部的强降雪过程多于北部.过渡季节的强降雪过程常伴有降水相态转换,降水量级明显大于冬季.强降雪类型可以分为回流型、地面低压型和弱流场型3类;当出现前两种天气形势时,且水汽含量>8 mm,700 hPa比湿>2 g/kg,对流层低层水汽通量散度值<-0.2 g/(hPa·cm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科学史记载了科学知识从产生到持续发展的过程,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能够为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本文从科学史丰富的育人价值中选择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科学兴趣和科学伦理4个方面的素材;依托“基因工程”课程内容,对有关诺贝尔奖的科学史进行梳理;然后,以4个方面的素材为育人载体,深挖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帮助学生达成课程思政目标;最后,综合运用问卷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教学效果.借此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选取1980—2019年贵州省84个地面观测站的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单相关分析、M-K检验等方法,对贵州省的初霜日、终霜日、无霜期、霜冻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气温的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年霜冻日数与海拔高度呈显著性正相关,呈西多东少分布特征,大值区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北部的赫章县和威宁;霜冻日数、初霜日数、终霜日数出现频率最高的月份分别为12、10、3月.1980—2019年贵州省气候趋势为初霜日推迟,终霜日提前,无霜期延长,气温变暖;其中初霜日在1989年出现突变,突变后初霜日推迟;终霜日出现多
西藏被称为世界屋脊,也是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为了探究西藏的气候舒适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避暑资源优势,使用西藏地区39个站点1970—2017年逐日气象数据,根据基于“黄金分割率”的人体舒适度计算方法,对西藏地区气候舒适度进行统计,并重点分析拉萨、林芝、山南、日喀则、昌都5个主要旅游城市.结果表明,西藏舒适度的空间分布呈现东南暖湿而西北严寒的特点,舒适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流域及澜沧江流域.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西藏广义舒适域日数逐年增多,偏冷域日数逐年减少,有利于当地的康养旅游业发展.西藏气候
利用博斯腾湖流域开都河、黄水沟和清水河的出山口水文站月径流量和气象站月平均数据,开展气候水文变化特征分析和径流变化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博斯腾湖流域年际气候变化以气温上升为主,降水量增加趋势不显著;域内主要河流径流量持续上升.突变检验发现,三条入湖河流20世纪90年代之前径流量增加主要是域内降水量增加的结果,随后受气温上升导致冰雪消融加快也对径流量的增加有贡献.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博斯腾湖三条入湖河流年径流量变化主要受4、7月降水因子影响.此外,开都河的径流变化还表现出对8月气温和降水的显著响应,
基于山西省太行山南麓晋城市5个国家气象站1960—2020年平均风速、最大风速等数据,应用线性趋势、气候倾向率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晋城市61 a风速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0—2020年晋城市的年代际和年平均风速都呈减小趋势,其变化倾向率分别为-1.3和-0.124 m·s-1·(10 a)-1;冬、春季平均风速大于夏、秋季,春季最大,秋季最小,四季平均风速均呈震荡减小的趋势,1989年之后四季平均风速的波动幅度趋于平缓.空间上,全市年平均风速由西向东减小,各站气
根据盐城市2017年MOD11A2地表温度数据,结合FROM-GLC10地表覆盖类型数据以及MOD15A2叶面积指数LA I数据对其热岛效应的特性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1)白天城市用地的平均地表温度高于其他地表覆盖类型,并且无季节性差异,其中夏季为33.2℃,而河流区域平均地表温度最低,其中冬季为9.1℃.(2)不同地表覆盖类型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河流起主导的降温作用.(3)热岛强度在夏季表现最明显,春季其次,秋冬两季不够显著,另外夜间城市热岛效应基本消失.(4)地表温度与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