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精神科护理纠纷的相关原因及对策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123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纠纷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194-1
  
  有关研究发现,护士遭受来自患者家属的暴力最多占70%—84.5%。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国民的家庭观念更为重要,家属也参与患者的照顾,参与治疗方案的选择,在患者的治疗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2][3]因此,护士与患者家属之间的相互关系直接影响护理服务的质量。这种关系的优劣程度与如下因素相关。
  1引起精神科护理纠纷的相关原因
  1.1与家属的特殊心理状况有关
  相关研究表明:精神病患者的家属存在各种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情绪、人际关系差、孤独感等,容易哭泣、抱怨,尤其是女性家属。文化程度低者易出现怨恨情绪,自身存在病耻感,有巨大的心理压力。
  他们在与护士的交流中,可能因此出现沟通障碍,医务人员如不能耐心而平静地与之交流,可能让他们脆弱的心理出现情感暴发,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有时家属可能词不达意,护士若不善于倾听,难以理解家属的真正意图,从而导致矛盾的产生。
  1.2与医疗环境有关
  1.2.1期望失落。家属对疾病康复抱有过高期望,而现实中患者病情变化难以把握和预料,各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区别又容易造成患者及家人的期望与现实情况不吻合,而一旦患者的期望得不到满足,就容易造成苛责医务人员的行为。[4]对医学知识的一知半解,缺乏对医疗工作特殊性的了解,不理解目前治疗手段所能达到的客观效果,也是造成病人和家属失望的原因之一。
  1.2.2医疗费用过高。人口快速老龄化,疾病谱和生物医学模式的改变,大量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药品流通和管理紊乱,造成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不足、医疗体制改革缓慢,以药补医,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能缓解,造成医疗负担的不断加剧,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大部分精神疾病患者原本家境贫困,劳动力缺乏,反复发作,使其负担更加繁重。
  1.2.3临床护理人员严重缺编。护士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与体力负荷,使得护士群体的情绪得不到宣泄,压力得不到释放。病情复杂多变的患者不断增加的服务要求,使护士忙于来回奔波,无暇进行必要的病情解释和康复指导。患者及家属的要求得不到及时满足,其不满情绪就会迁怒于医务人员。
  1.3与社会偏见有关
  社会和公众对护理工作和护理群体存在一定的偏见和误解。由于长期的重医轻护思想的影响,有的家属看不起护士,对护士的言语、行为非常的挑剔,稍有不满,便当众指责,甚至谩骂,造成沟通障碍,引发护患纠纷。
  1.4与护士本身素质有关
  “80后”、“90后”已先后走上了工作岗位,一时还不能完全理解他人,比较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不能适用以关心他人为特征的护理工作。
  2相关对策
  2.1理解与体谅患者家人的焦虑、抑郁等心情。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关于《护理工作范畴的报告》中指出:护士在关心患者身体基本需要的同时,还应当协助患者和家属克服压力和焦虑。在与患者接触时,换位思考,体谅家属的心情。
  2.2对家属进行各种告知,包括疾病治疗及进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疾病转归的各种可能结果,切忌对患者家属打包票。
  2.3政府设法降低个人自负医疗费用支出,提高报销比例,健全医疗保险。多开发健康保险产品,提高家庭成员对疾病在经济方面的应对能力,减轻心理压力。
  2.4做好护理人力管理。以人为本,合理排班,关心护士个人、家庭生活,为她们排忧解难。注重护士的职业安全,多组织护士参加文体活动,为护士减压,使护士有更高的服务热情。增加护士编制,尽早达到卫生部制定的护士配备标准。
  2.5纠正社会偏见。医院可与电视、报刊等媒体携手,对精神专科医院和精神科护士的工作进行宣传,提高公众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认识,为精神科护理工作争取社会支持。
  2.6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护理科学发展迅速,在职人员应加强学习,医院应鼓励护士进行各种形式的学习,如自学、网络培训、外出进修。加强“80后”、“90后”人员的培训,改造高龄资护士的知识结构,加强医学护理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应辅修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管理学等人文综合知识,强化沟通技巧,培养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总之,为了消除精神科护患纠风,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引起纠纷的具体原因,通过提高护理质量、减轻医疗负担、加强护士素质等措施来防范或化解护患纠纷。我们相信通过精神科护士、精神专科医院的管理者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能创造出一个护患和谐的精神专科医疗环境,为精神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波,宁宇,寇长贵.护士在医疗场所遭受暴力侵害的情况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12):23-25.
  [2] 陈祖辉,王声涌.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心理暴力问题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4.19(15):3-6.
  [3] 赵鑫,刘华平.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6,(12):41-43.
  [4] 蔡文智,邓凌,于敏.医务人员遭受医院暴力先兆经历的访谈[J].中华护理杂志,2009,5(44):404-407.
  [5] 王淑燕,张瑞霞.谈当前我国医患关系恶化的成因及对策[J].新疆医学,2007,(37):178-179.
其他文献
前置胎盘特别是中央性前置胎盘在剖宫产术中,如发生子宫下段出血,处理非常困难。对我院105例因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术中发生子宫下段出血患者,采用以下综合措施处理,止血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2007年8月17日,“全国农机行业10大女杰”颁奖仪式在哈尔滨举行。评出的10位女杰分别是河南省农机局副局长李明枝,江苏东洋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成芳.现代农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
【摘要】 目的:总结糖尿病神经元性膀胱尿储留患者留置尿管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4年9月~2009年9月收治的42例糖尿病神经元性膀胱患者留置尿管的临床特点,护理要点。结果:48例患者中30例恢复自行排尿;12例尿储留需长期留置尿管,并定期更换尿管,其中3例发生尿路感染,2例发生尿道出血。结论:糖尿病神经元性膀胱留置尿管的护理十分重要,科学性个性化的护理有助于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治疗成人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和肺功能改善情况。方法:患者确诊后,及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受体激动剂、茶碱类等药物,治疗前和治疗后30min观察主要症状、体征,检查其肺功能变化。结果:治疗有效率为91.67%,治疗后FEV1和PEFR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成人哮喘急性发作,采取综合治疗的措施,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中医院,黑龙江,双鸭山,155100)    【关键词】阑尾;手术;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56.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2-0052-01     切口感染是阑尾切除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既增添了患者的痛苦,又延长了住院的时间。因此积极预防阑尾手术切口感染是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外科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