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推进实现“文化引领”新使命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mo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利用“众筹”理念推进当前中华文化学院工作,是在现阶段突破中华文化学院体制要素配置匮乏和资源缺乏现状,借力多方智力、平台,整合地域文化资源,有利于擦亮中华文化学院“金字招牌”,实现中华文化学院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众筹 文化引领 中华文化交流 港澳台海外统一战线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6次提到“中华文化”,并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2]“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揚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3]。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兴文化”“以文化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等要求。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指出:“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4]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新高度,中华文化学院承载着“文化统战”、对港澳台侨代表人士进行文化引领,以文化认同增进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使命,中华文化学院工作需要适应新时代要求,努力追求高质量发展。
  一、统筹全局:中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是中华文化交流的基本遵循
  2018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第一部由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全国社会主义学院系统的工作党内法规,是指导全国社会主义学院系统建设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将为全国社会主义学院系统在新时代更好地建设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条例》第四十条指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和地方社会主义学院,经批准可以加挂中华文化学院和地方中华文化学院牌子,开展以爱国主义为宗旨,以中华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研究和对外交流活动。”[5]四十一条指出:“社会主义学院应当面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开展国情教育和中华文化研修,增强港澳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争取台湾民心认同,促进海外侨心凝聚。”[6]《条例》对中华文化学院的性质、地位、任务作了明确界定,是新时代中华文化学院开展工作的基本遵循。《条例》明确指出将“组织开展中华文化的教育、研究和对外交流”作为社会主义学院“五大基本任务”之一,结合地方中华文化学院发展现状、现行机构设置、师资力量、对外影响、教育培训、实现途径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制约因素,武汉市中华文化学院通过调研、实践,探索实现一条“众筹”办院的经验模式,解决了中华文化学院合作项目从哪里找、师资力量从哪里出,服务对象从哪里来、影响效果从哪里体现等一系列问题,实现了“筹资源、筹智力、筹平台”相结合,对中华文化学院社会化、市场化、项目化推进和机制建设作了有益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众筹”借力:多措并举推进中华文化教育、研究和对外交流
  武汉市中华文化学院是全市唯一以“中华文化”命名的教育机构和文化统战工作部门。武汉市中华文化学院自成立至今,10年来,先后接待了来自韩国高校的3批次的中华文化访问团,参与了32期武汉“楚才杯”(1985-2017)作文竞赛多期港澳台获奖选手“中华文化研习班”活动,被授予“汉港澳台中华文化交流基地”。近年来,武汉市中华文化学院更新观念、创新理念,以“众筹”方式积极推进中华文化学院工作。2017年举办港澳台侨籍大学生“中华菊文化”讲座及金秋赏菊活动,2018年组织港澳台侨人士和港澳台青年学生参加“中华文化与民族复兴”“中华文化与中国禅宗”“美好生活的追求需要美学”三场高端对话活动、港澳台侨暑期“行摄武汉兴中华”夏令营活动。此外,还积极开展“海峡两岸关系史与国共两党关系史”及“‘中华文化走出去’与‘一带一路’倡议”研究、中华文化学院工作研究,取得了一批理论成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一)开展了“中华文化与民族复兴”高端对话。2018年4月20日上午,武汉市中华文化学院特邀华中科技大学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文化学者、知名专家欧阳康: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文化学者、知名教授杨华做客学术报告厅,举办“中华文化与民族复兴”高端对话,武汉海外联谊会港澳台华人华侨代表、武汉欧美同学会海外留学生代表、培训班全体学员近120人参加了活动。4月20日《武汉新闻》《长江日报》分别以《专家学者对话“中华文化与民族复兴”》《加强文化自信彰显武汉魅力,首期“中华文化与民族复兴高端对话”举行》为题进行了报道。5月13日武汉电视台《开卷有益》栏目制作了7分钟专题节目进行了宣传,《中央社院通讯》第7期刊载了武汉市中华文化学院“中华文化与民族复兴”高端对话活动信息。
  (二)举办中华文化研习暨国情教育班。武汉市中华文化学院联合湖北省中华文化学院等5单位共同举办港澳台青年学生“中华文化研习暨国情教育班”——“中华文化与中国禅宗”高端对话。2018年5月26日上午,来自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港澳台师生61人参加了“中华文化研习暨国情教育班”活动,武汉市中华文化学院特邀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宗教史》项目首席专家、《中国哲学史》项目专家组主要成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武汉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佛学及佛教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麻天祥;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胡治洪先生做客武汉市中华文化学院开展“中华文化与中国禅宗”高端对话。随后组织港澳台青年学生参访欧亚万里茶道源头——赤壁羊楼洞古镇和“三国赤壁古战场”。5月28日《长江日报》融媒体刊载“在汉港澳台青年研习中华文化”活动信息。5月28日《长江日报》融媒体、5月29日《长江日报》第7版,以“在汉港澳台青年研习中华文化”为题进行了报道。6月10日晚武汉电视台《开卷有益》栏目以“中华文化与中国禅宗”高端对话作为电视节目推出。5月30日,湖北省委统战部网站也刊载了“中华文化与中国禅宗”高端对话信息。   (三)举办“美好生活的追求需要美学”嘉宾电视访谈。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激发广大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爱国主义热情,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武汉市中华文化学院,民革武汉市委员会,武汉广播电视台,武汉图书馆,武汉海外联谊会、欧美同学会,武汉大学港澳台办公室、台湾研究所等单位部门,举办“美好生活的追求需要美学”访谈对话暨第三期《开卷有益》电视节目录制活动。特邀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与国学院二级教授、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二级教授、民革武汉市委员会主委、武汉市政协副主席、武汉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彭富春,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黄柏权三位教授共聚武汉图书馆同叙“美好生活的追求需要美学”主题谈话。武汉市委统战部、市直统战系统单位、市各民主党派机关、各区委统战部领导干部,武汉海外联谊会、武汉欧美同学会,武汉大學港澳台学生,西藏、新疆学生代表计380余人共同参加了这次高端对话活动。2018年10月23日晚《武汉新闻》以“美好生活的追求需要美学”高端对话举行,作了专题报道。11月4日晚武汉电视台《开卷有益》栏目以“美好生活的追求需要美学”高端对话作为电视节目推出。10月24日,武汉市委统战部微信公众号以《以“美”之名,与新时代“美好生活”来一场深刻对话》刊载了这次活动消息。10月23日《长江日报》融媒体、《武汉晚报》百家号、长江网、大众网分别对武汉市中华文化学院“美好生活的追求需要美学”高端对话进行了报道。
  (四)开展港澳台侨子女“行摄武汉兴中华”夏令营活动。2018年7月30日-8月1日,武汉市中华文化学院举办2018年港澳台侨子女“行摄武汉兴中华”夏令营活动,来自港澳台侨20名青少年朋友利用暑期3天时间,开启“行摄武汉兴中华”、追寻“最美武汉之旅”。在3天的时间里,小营员朋友们参访了盘龙城遗址公园、夜游长江、参观黄鹤楼、品尝户部巷小吃、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观光东湖落雁景区、参观长江日报印务总公司活字印刷和现代印刷技术。小记者们用手机拍摄行程点滴,用文字记录心得,用绘画记录最美瞬间。7月2日《长江日报》第27版、8月13日《长江日报》第13版分别以两个整版面报道活动消息。7月2日第7版报道夏令营营员招募消息,7月31日第8版报道夏令营开营消息。
  (五)组织专职老师参加全国社院系统中华文化研讨会。2018年共参加了五次中华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分别是:7月4日至6日,市中华文化学院高灯明老师去广州参加中央社院、广东社院举办的“新时代:华侨华人的新机遇新作为”研讨会,提交论文《“中国梦”联接“世界梦”:基于海外华侨华人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考》收入论文集。7月24日至27日,副院长徐辉、高灯明老师分别参加青岛第十二次全国中华文化学院工作会议、第九届中华文化论坛,工作材料《众筹借力“金字”熠熠:武汉市中华文化学院合力擦亮“金字”招牌近年改革发展纪实》收入大会会议文集,学术文章《从伟大创新到伟大实践:“一带一路”倡议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伟大实践》收入会议学术论文集。9月19日至21日,市中华文化学院高灯明老师去北京参加“新时代文化统战工作创新与发展座谈会”,论文《新时代中华文化学院新机遇新发展新跨越:基于中华文化学院引领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考》收入会议论文集,并以嘉宾代表作15分钟大会发言。9月20日一22日市中华文化学院高灯明老师受邀参加中央社院、江西中华文化学院、江西省朱子文化研究会共同举办首届和文化论坛一“和文化与新时代统一战线”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中国古代“和”文化思想的继承与超越》被收录大会论文集。第五次是11月23日参加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理论研究基地湖北省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理论研究基地、武汉大学、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举办的“党外知识分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2018)”,武汉市中华文化学院课题组联合执笔调研课题论文《以“众筹”理念推进中华文化学院工作——以武汉市中华文化学院为例》收入会议论文集。
  (六)组织在全国公开刊物发表“中华文化”学术文章。2018年共在全国公开刊物发表文章4篇,分别发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遴选)期刊《学理论》第11期学术文章《论中华文化精髓中庸思想的渊源及内涵》;全国政治、经济、法制综合性期刊《法制与社会》第8期(中)学术文章《“尊德”与“行善”:价值观自信与文化自信》;湖北省委宣传部、省委讲师团、省委党校《学习月刊》第11期学术文章《建构中华文化学院特色,助推“一带一路”建设》。报纸文章《用文化交流搭建友谊桥梁——武汉市中华文化学院开展中华文化交流活动纪实》刊载于2018年7月2日《长江日报》第27版,半个版面。《一起穿越武汉三千年历史文化——武汉市中华文化学院2018年港澳台侨子女武汉夏令营侧记》刊载于2018年8月13日《长江日报》第13版,半个版面。8月,联合完成市委统战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同心同向拼搏赶超”调研课题——《以“众筹”理念推进中华文化学院工作》。中华文化信息宣传工作也有着成效。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先后在武汉电视台举办3期《开卷有益》节目,在《长江日报》刊发中华文化学院信息13条。2018年5月21日中央社院网站刊用信息《欧阳康、杨华教授开行“中华文化与民族复兴”高端对话》;2018年第7期《中央社院通讯》刊用信息《武汉市中华文化学院举行“中华文化与民族复兴”高端对话》;2018年第4期《湖北社院通讯》刊用信息《中华文化研习暨国情教育班在湖北举办》。7月2日、8月13日《长江日报》分别刊载两整版对市中华文化学院港澳台侨海外文化交流工作进行专题报道,市委统战部信息采用11条。除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网站信息之外,在省委统战部官网、省社会主义学院官网、《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武汉电视台》、市直工委网、市扶贫办网、中国文明网一武汉等其他报纸、媒体、网站共录用采用共50条。
  三、持久共赢:在“众筹”中推进机制完善,在交流合作中实现共赢
  中共中央《条例》为中华文化学院和地方中华文化学院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武汉市中华文化学院将持续树立“众筹”理念,完善“众筹”方式,切实以“文化引领”,增进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切实“增强港澳台同胞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争取台湾民心认同,促进海外侨心凝聚”,把握全局,着眼长远,立足现实,整合资源,与高校、统战机构部门、文化单位部门、海外联络组织、媒体等单位机构开展长期战略合作,以“社会化、市场化、项目化”方式运作,形成可持续合作的长效机制,立足“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逐步探索机制化、制度化、长效化的路子,健全完善相关海外中华文化交流联席会议制度机制,着眼改革、着眼借智、着眼创牌、着眼长效,深度挖掘地方文化优势,充分吸纳社会力量,开启中华文化学院建设发展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2][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0-41,42 ,57.
  [4]习近平,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0.
  [5][6]中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2.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问题驱动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对问题驱动教学方法进行介绍,并分析基于问题驱动教学方法的小学英语教学设计流程,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问题的设计策略,以期通过巧设问题,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维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英语学习效率。  关键词: 巧设问题 拓展思维维度 小学英语 语篇教学  问题驱动教学方
摘 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用人单位对高职高专人才的要求不再满足于技术好实践能力强,对高职高专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提高提出新的挑战。本文结合“学前儿童卫生学”的课程特点,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理论课中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索,将教学任务难度梯度化设置,理论和实践一体化,以工作任务驱动教学任务,贴近幼儿教师岗位要求,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关键词:高职高专 职业核心
摘 要: 五四新诗把中国诗歌从格律诗的窠臼中解放出来,并改变中国诗歌传统的情感抒发方式,把“人的观念”的觉醒和人的主体性地位引入诗歌创作的抒情过程中。周作人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有影响力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思考、探讨新文学的思想建设,在新诗的创作和理论方面做出贡献。他的新诗在五四时期颇有影响,本文从周作人新诗的形式、内容、风格及本质特点等方面探讨其新诗创作理论主张。  关键词: 周作人 新诗理论 《
摘 要: 在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的输入假说理论指导下,将释义复述法应用于课堂教学改革,为学生创造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相关度趣味度高的材料,在不强调语法的前提下,保证训练量。学生调用已有语言知识,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尝试获取与构造新语言知识,达到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输入假说理论 二语习得 释义复述  一、引言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06)
摘 要: 李清照是文学史上最为独特的女性文人,她身上的两个标签“女性”“文人”深深介入了她的词体创作。在古代以男性为本位的文化传统中,李清照“既迎且拒”,一方面在词中表现自己的文人身份,力争获得文人场域的接受认同,另一方面,对于“男子作闺音”的惯例,以女性真实的视角进行反传统书写。  关键词: 易安词 文人身份 女性意识 反传统书写  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一贯以男性为本位,司马光在《家范》中
摘 要: 本文以输入输出理论为依据,以一节具有典型性的名师经典思维课堂为例,分析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如何更好地“谋篇布局”,从而培养学生思维,实现语言输入与输出的紧密融合,在语言交际、运用中习得语言知识。  关键词: 输入假设 输出假设 思维课堂 初中英语  外语教学离不开语言输入与输出。长期以来只注重为学生提供语言输入,忽视学生的语言输出,导致学生输入、输出失衡,语言运用能力较弱。Krash
摘 要: 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基本系统工程,引导其道德体验、目标、乐趣、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至关重要,旨在提升儿童道德难题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让儿童在道德体验中提升思辨力和道德品格,同时为学校办学特色添砖加瓦。  关键词: 道德难题 校本课程 开发和实施  开展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具有战略意义,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基本制度工程。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价值观形成中起着至关
摘 要: 本文旨在对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助读系统进行分析研究,以七年级上册部编本语文教材为例,将助读系统分为单元导读、预习提示、文中插图和旁批注释四个板块。从“单元导读”“预习提示”如何指引备课,“文中插图”“旁批注释”如何助阵教学两方面讨论助读系统对语文教学有何帮助。最后一部分是对部编本助读系统的反思,如何适度使用助读系统是反思重点。  关键词: 助读系统 语文教材 备课  “部编本”教材是
摘 要: 《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研究》一书集结了作者二十多年的研究心血。作者在深入研读的过程中受益匪浅。为了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中学历史教师要在提升学识素养、精读史家论著、坚持写作训练等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 历史教师 学识素养 阅读论著 写作训练  《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研究》(朱煜,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年)一书收录了作者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的部分文章。这些文章行文流畅、论证严密、
摘 要: 近年来全国多地乡镇小学积极开展互联网直播教育,以提高乡村英语教学质量。本文以在吉林市龙潭区教师进修附属小学实施的“互加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中的外教英语直播课为例,在对其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后,总结直播课的优势和不足,分析现阶段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对直播课在乡镇地区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互加计划 外教英语课 双师课堂  一、“互加计划”简介  为了改善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