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系列之(二)独放异彩的唐三彩

来源 :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h_l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三彩的诞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三彩釉陶始于南北朝而盛于唐朝,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所谓三彩,是指用氧化铜烧成的绿色、氧化铁烧成的黄褐色、氧化钴烧成的蓝色,并用铅做溶剂,演变成黄、赭黄、深绿、翠绿、天蓝、褐红、茄紫等斑斓绚丽的色调。这些色调敷设在用精致的陶土烧制的造型各异的马、骆驼、胡人、女俑、奇兽及各种器物上,富丽堂皇,美轮美奂。
  唐三彩兴起的原因
  唐代是我国封建朝代的鼎盛时期,而唐三彩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唐王朝的政治、文化、生活的繁荣,它跟唐代诗歌、绘画、建筑等其他文化一样,共同形成了唐王朝文化的旋律,但是它又不同于其他的文化艺术,从现代的陶瓷史上了解到,唐三彩在陶瓷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因为在唐以前,只有单色釉,最多就是两色釉的并用,在我国的汉代,已经有了两色,即黄色和绿色两种釉彩在同一器物上的使用。到了唐代以后,这种多彩的釉色在陶瓷器物上同时得到了运用。从陶瓷史上有人考证,这和唐代当时的审美观点起了很大的变化有关。在唐以前人们崇尚的是素色主义,到唐代以后,它包容了外来的多种文化,在绘画、陶瓷、金银器的制作上,形成了一个灿烂文化的特点。
  唐三彩在唐代的兴起有它的历史原因。首先陶瓷业的飞速发展,以及雕塑、建筑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它们之间不断结合、不断发展,因此从人物到动物以及生活用具都能在唐三彩的器物上表现出来。
  唐代贞观之治以后,国力强盛、百业俱兴,同时也导致了一些高官生活的腐化,于是厚葬之风日盛。唐三彩当时也是作为一种冥器,曾经被列入官府的规定之列,一品、二品、三品、四品,就是说可以允许他随葬多少件,但是实际上明文有明文的规定,作为这些达官显贵们,并不满足于明文的规定,反而他们往往比官府规定要增加很多倍,用以厚葬。官风如此,民风当然也如此,于是从上到下就形成了这么一种厚葬之风,这也就是唐三彩当时能够迅速在中原地区发展和兴起的一个主要原因。
  造型及制作工艺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赭、绿三色为主。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唐三彩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唐三彩用于随葬,作为冥器,因为它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首先要将开采来的矿土经过挑选、舂捣、淘洗、沉淀、晾干后,用模具作成胎入窑烧制。唐三彩的烧制采用的是二次烧成法。从原料上来看,它的胎体是用白色的粘土制成,在窑内经过1000~1100℃的素烧,将焙烧过的素胎经过冷却,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种釉料入窑釉烧,其烧成温度为850~950℃。在釉色上,利用各种氧化金属为呈色剂,经煅烧后呈现出各种色彩。
  釉烧出来以后,有的人物需要再开脸,所谓的开脸就是人物的头部仿古产品是不上釉的,它要经过画眉、点唇、画头发这么一个过程,然后这一件唐三彩的产品就算完成了。
  唐三彩的造型丰富多彩,一般可以分为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出土的唐三彩,从现在分类来看主要也是分为动物、器皿和人物三类,尤其以动物居多,这个可能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在我国古代马是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战场上需要马,农民耕田需要马,交通运输也需要马,所以唐三彩出土的马比较多。其次就是骆驼也比较多,这可能和当时中外贸易有关,骆驼是长途跋涉的交通工具之一,且丝绸之路沿途需要骆驼作为交通工具。所以说,匠人们把它反映在工艺品上。而人物一般以宫廷侍女比较多,这个反映的就是当时的宫廷生活。
  马的造型比较肥硕,这个马的品种,据说是从当时西域那边进贡过来的,所以和我们现在看到的马的形状有点不大相同,马的臀部比较肥,颈部比较宽。唐马的造型特点,它是以静为主,但是静中带动,通过马的眼部的刻画,透露马的精神动态,马的眼部是刻成三角形的,眼睛是圆睁的,而马的耳朵是贴着的,它好像在静听或者听到有什么动静一样,通过这样的细部刻画来显示出来唐马的内在精神和内在的韵律,也可见匠人们高超的制作工艺了。
  唐三彩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釉色。作为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红绿白三种釉色,这在唐代本来就是首创,但是匠人们又巧妙地运用施釉的方法,红、绿、白三色,让它交错、间错地使用,然后在高温下经过高温烧制以后,釉色又交融形成独特的流窜工艺,出窑以后,三彩就变成了很多的色彩,它有原色、有复色、有兼色,人们能够看到的就是斑驳淋漓的多种彩色,这是唐三彩釉色的特点。
  唐三彩的种类
  唐三彩器物形体圆润、饱满,与唐代艺术的丰满、健美、阔硕的特征是一致的。唐三彩的造型丰富多彩,三彩人物和动物的比例适度,形态自然,线条流畅,生动活泼。在人物俑中,武士肌肉发达,怒目圆睁,剑拔弩张;女俑则高髻广袖,亭亭立玉,悠然娴雅,十分丰满。
  唐三彩主要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在长安的称西窑,在洛阳的则称东窑。唐代盛行厚葬,不仅是达官贵族,百姓也如此,已形成一股风气。
  唐三彩种类很多,人物、动物、碗盘、水器、酒器、文具、家具、房屋,甚至装骨灰的壶坛等等。大致上较为人喜爱的是马俑,有的扬足飞奔,有的徘徊伫立,有的引颈嘶鸣,均表现出栩栩如生的各种姿态。至于人物造型有妇女、文官、武将、胡俑、天王,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等级,刻画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征;贵妇面部丰圆,梳成各式发髻,穿着色彩鲜艳的服装,文官彬彬有礼,武士刚烈勇猛,胡俑高鼻深目、天王怒目威武、雄壮气概,足为我国古代雕塑的典范精品!   艺术魅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复制和仿制工艺的不断提高,唐三彩的品种也越来越多。洛阳人在传统唐三彩造型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平面唐三彩,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更多更好的唐三彩作品。
  唐三彩作为传统的文化产品和工艺美术品,不仅在中国的陶瓷史上和美术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它在中外的文化交流上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唐三彩早在唐初就输出国外,深受异国人民的喜爱。这种多色釉的陶器以它斑斓釉彩,鲜丽明亮的光泽,优美精湛的造型著称于世,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器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据考古界的挖掘,在丝绸之路、地中海沿岸和西亚的一些国家都曾经挖掘出来过唐三彩的器物碎片。那么这种文化流传到国外也对他们的陶瓷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包括日本和朝鲜。日本奈良时期曾经仿制中国的三彩制作出三彩器物,当时被称为奈良三彩,朝鲜的新罗时期也仿造中国的三彩制作过三彩的器物,叫新罗三彩。
  唐三彩的复制和仿制工艺在洛阳己有上百年的历史了,经过历代艺人们的研制,使“洛阳唐三彩”的工艺技巧艺术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唐三彩的制作工艺也得以继承和发展。
  盛唐时代发达的政治经济文化使当时的制陶业十分繁荣,唐三彩陶器是这种制陶工艺繁荣的重要标志。在全世界的许多博物馆及私人藏家手中,保存着许多造型优美、釉色斑斓的唐三彩作品,有立体陶塑,也有各种形制的器具。
  当我们看到那些奔腾的骏马、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看到那些形态各异的文侍俑、武士俑、仕女俑以及形态各异的动物、禽鸟等唐三彩精品时,会从心底里发出对唐代发达制陶工艺的赞叹。这些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以普通的黏土制成,运用火的艺术使之成为不朽的艺术品,这是唐代无数不知名的陶艺家艺术和智慧的结晶。唐三彩的制作,使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它的制作是人类制陶史上的一个闪光点。
  中国陶瓷发展史中的一枝奇葩
  唐三彩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中的一枝奇葩。其绚丽的色彩和丰富生动的造型,使今天的人们对于盛唐的社会经济文化的景况和盛唐人的精神追求充满遐想。
  唐三彩的鼎盛时期为唐开元天宝年间(公元713年~756年)。这时期的三彩马、骆驼、胡人、女俑等产量大,品质高,色彩绚丽,造型多样,结构准确,逼真传神。所以唐三彩的代表性器型就是马、骆驼和人俑。唐三彩的马短尾丰臀,雄壮奔放;骆驼头颈高扬,举重若轻;人俑则表情生动,姿态传神。女俑面部丰腴,但身材颀长,匀称高挑;镇墓武士和镇墓兽则面部狰狞,孔武刚劲。盛唐以后,唐人的随葬风气变化,唐三彩逐渐式微。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开放性的时期之一。丝绸之路带来的马、骆驼、金银器、以及从丝绸之路走来的胡人,都成为大唐贵族生活时尚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大唐人不仅生前享受这盛世太平,死后也希望延续甚至光大这种享受。所以崇尚厚葬的唐人就用唐三彩制器寄托他们的追求:这些健硕的马和骆驼、健壮的胡人、美丽的女俑,比现实还要多彩,往生比今生更奢华!唐三彩和其他的中国陶瓷器不同之处在于,它少有日常用具,而多是寄托着人们精神追求的艺术创作。这就使它具有天然的艺术感染力。所以它一被发现就广受青睐。
  (编辑 王琳琳)
其他文献
作为世博会形象的视觉灵魂,世博会会徽在历届世博会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这里,我们精选了一部分世博会会徽和吉祥物,供读者重温各界世博会的辉煌和分享创作者们的激情。 A
本文结合伊春实际,从会展业与旅游行业的联动关系、会展旅游业经济的发展现状、会展旅游业的具体运作模式等方面论述,给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发展模式框架,为发掘伊春会展旅游经
水果有甜味,一般小孩都易于接受,喜欢吃。水果可作为各餐之间的点心。水果含水量高,热量低,蛋白质虽少,但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水果提供的营养物质,补充了主食
期刊
知难而进的PSA如今有着一个更为激进的整改计划和一个更大的野心,即借领导人之力将“错失的机会”和“缺失的信心”挽救回来。然而,执政者的作为还远不止于此,因为这家已拥有200多年历史的法国家族企业,至今还未找到一条恰到好处的、能够顺利对接中国市场的通路。多年来,PSA高管团队的三任掌门人不断在集团内部发动变革,几乎在所难免地逐一触及并改变着PSA阶段性审视中国市场的基因。    算起来,PSA踏入中
期刊
期刊
人们常把祖国比作母亲,这似乎再贴切不过了。祖国母亲用她博大的胸怀,深深的母爱养育了我们中华儿女。  说到儿女对祖国的情感,不由得想起一位叫王运丰的人,在新中国刚刚成立时,他毅然抛弃了在德国的富裕生活,带上家人回国参加祖国建设。然而,他不曾想到,在“十年浩劫”中,自己却成为了所谓的“德国特务”、“专政对象”。被抄家,被批斗,被送去“劳动”,在风雪的山路上背过煤,可谓吃尽了苦头。  然而有一天,当他重
目的:探究人性化服务于小儿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择取我院小儿内科于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接收的90例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形式将其分为参
走南闯北的他,曾经非常渴望能摆脱乡村的贫穷,在外面的世界闯出自己的天地。而命运好像和朱银全开了个玩笑,硬要将他从外面的世界拽回来。阴差阳错,他当上了云落小学的唯一代课老师,在地震中,他和当地村民用双手刨出了7个娃娃。他说,如果可能,他愿意做一辈子的代课教师,希望自己乡村的孩子能和其他学生一样,走出这个贫困的旮旯。  今年34岁的朱银全是彝良县角奎镇发达村云落小学唯一的教师。发达村3个苗族社的孩子都
饮茶习俗是我国茶文化的一大特色,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的生活习惯构成了多姿多彩以茶为媒的婚俗趣话。纵观茶为媒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641年,即唐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派
期刊
扑克牌的来历,众说不一。由于“扑克”二字是英文poker的译音,因此有些人以为它是理所当然的外来品。但在西方却有另一种说法,把扑克牌的来源说成是在东方的中国,是由一批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