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有更好的生活?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ing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城市生活安逸,但机会少,观念不合,让不少回来的年轻人身在故乡为异客

1


  我,一个逃离北京回到家乡又逃出来的资深女神经病,这次从幕后跳出来自己讲故事。
  我是4年前本刊《逃离北京》一文的主人公。因为显而易见的原因,使用了化名。
  2010年2月,报道发表后,一些老家单位的同事,仅点头之交,追踪到我的微博,留言,很神秘地表示:知道杜若是我。可想而知,这篇文章再次让我成为大家的谈资。有人不高兴,也有人暗爽,我成了那个说国王光身子的小孩。也仅是谈资。2013年在丽江,采访一个刚与天后离异的明星,他讲:“你们是真关心我们的生活吗?其实只是拿这些做谈资罢了。”这话好精准,这世上的人大抵都只关心自己,所谓谈资,谈完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老家方言里把gossip叫作“嚼蛆”,字面很脏,但脏得一阵见血。
  《逃离北京》一文中提到那位说“小杜很神秘”的领导。有一天中午跑到我们办公室,看着我,当着一屋子人发问:“你是同性恋吗?”语气平静,并不像是玩笑。我当时气得血一下蹿到脑门,心里各种骂,但忍住了,等我忍住这口气,再看他,已经在椅子上呼呼大睡。想必是刚吃了酒。
  这只是过往故事的一则。平心而论,我老家真心不错,沿海城市,虽是三四线但也富庶,重教育少土豪气,出过一些风雅文人;也不闭塞,因紧邻上海,被视为同一个经济圈,近些年更是商业化得厉害,国际品牌入驻,比广州更早有MUJI(无印良品)。但在生活的肌理层面,一些所谓的常识,却常让人错愕,“理所应当”变成“理所不应当”。比如那位领导,仅凭我无男友、约女性朋友看电影,就推断出我是同性恋,并公然问,这就是“错愕”;或许他只是玩笑,他习惯于拿手下人寻开心;但于我,这是冒犯,是无法理解的。

2


  没有哪里有更好的生活,只有更合适的生活。
  刚去北京的第一年,回家过年,与家中的一位爷爷谈笑。爷爷解放后担任《解放军报》的高级编辑,后举家返乡。他讲了一个老作家的段子,说此人到了北京后讲,“占码头就要占大的”,爷爷先是揶揄“其口气像青帮头子”,继又赞其有谋略。占码头要占大的,可不是,每个行业最优秀的资源、最杰出的人才都集中在大城市,人往高处走,这是本能。
  如今中国的北上广就如同20世纪初的纽约、巴黎,其巨大的吞吐力不仅指向中国,也指向世界,吸引着全世界不安分的年轻人,精英、屌丝、嬉皮士、劳动者……大家被巨大的城市吞没,隐身其中,摘去过往的身份标签,做一个真实的“个体”,而非组织架构下的零件,或哭或笑,或跋扈或失意,都是肆意真实的,这是熟人社会无法带来的快感。一个开放的叙事场景要比封闭场景有更多可能性,而这些可能性正是激活肾上腺素、让人永葆青春的良药。
  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写一个体面的中产阶级男人,人到中年,却抛开一切去了巴黎,穷且病,只为听从心中的召唤。故事的原型是画家高更。
  在网上看过很多年轻人在大城市打拼的故事,最让他们欣慰的是:在这里,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相应的报酬和社会地位;而在老家,所谓的小地方,这是不可能的。在观念形态方面,整个中国出现了不同时区,有的显示着21世纪的商业社会,有的则是20世纪的乡土社会。
  上海长宁区,我所租住的居民楼,可视为大城市各阶层人群的切片样本。地下一层,住着外来务工者,他们是餐厅服务员、锁匠、快递员、发廊小弟,这里终年散发着霉味和潮气,拥挤、混乱、不洁,大雨后老鼠会窜出来,每间的租价500元左右。楼上的单元房,住着本地人以及外地或外国租客,两居室的租价在5000元以上。每天晚上,楼井里充斥着各种人类语言:上海话、英语、类普通话的北方方言以及无法辨认的南部方言。与这栋居民楼相隔500米是两处高档公寓,售价在每平5万多,出入大量日本和欧美房客。
  有时路上走一走,会有一种不在中国的错觉,各种肤色的外国面孔随处可见。商场大楼的大幅广告牌,同时写着中、英、日、韩、法5种语言,仿佛这里是世界的中心。

3


  2008年回到老家,工作是家人安排的,一份“得来不易”的工作,一份人人羡慕的工作。
  2009年6月辞职,临行前去闺蜜家。她妈妈对我的辞职表现出巨大的费解和惋惜,其表情浓烈到仿佛这是一场灾难,让我羞愧万分,许久不敢去她家。
  逃离或逃出都不是扭转乾坤的法术。生活是点滴,没有什么是一蹴而就的。再次出逃并不顺利。在上海的起点比想象中困难很多,事业与在北京时相比一落千丈,离开了北京,切断了过往的人脉和气场,连引以为豪的工作经历也被抵消成零。从月薪三千的工作做起,6点多爬起、搭一个小时公车去上班。2010年3月,到北京面试,5分钟的面谈就得到了一份薪水高又体面的工作。当下诧异:为何在上海那么难的事儿,在北京就那么简单?在此之前,失业了好几个月,穷途末路。
  那年春天,北京下了雪,我一人待在朋友的Loft公寓里,像一只困兽,跑上跑下,不断接打电话。我又要来北京了,怎么办?
  曾经把一个家打包寄回老家,又要再重新打包寄过来吗?另外,住房问题又一次像一只庞大怪兽向我袭来。
  一个个打电话,和朋友商量,甚至开始求借宿。最后给妈妈电话,问她愿不愿意我再来北京,她说可以,但语气像是被逼无奈。气氛突然很悲情,我当即被催下热泪,觉得自己不忠不孝。
  回到上海时,正是大好春光,阳光让出租屋呈现出美好祥和。我陷在沙发里不愿意起来,累得很,也舒服得很,心想,就这样算了吧,还是待上海吧。
  从2009年夏天到现在,一直待在上海。搬家次数比北京少很多。2011年看过房,没有买,2012年夏天上海出了限购令,非沪籍单身人士不让买房。这问题怎么破?房产中介的小伙儿是上海人,说话见水平:“可以假结婚,但总归难看。”于是横下心,专心租房。   事业有了进展,从三千元的网站干起,一家家跳槽,可算跳回了“北京水平”。领教过高大上公司的办公室政治,也被小公司坑过薪水。苦尽甘来的好处是:底线低,易满足。当听别人吐槽单位潦倒领导刻薄时,我会说:“比起那谁谁谁,这里好太多。”然后说些过往的辛酸史,当成笑话讲,众人哈哈笑。
  “我的日子是一个月一个月过的,这个月过得好,我就很开心了。”2011年夏天,我这样对朋友说。
  有时遇到低潮期,也会想:若当年不离开北京会怎样?若当年一毕业就听从家人的安排,那又会怎样?
  2012年夏天,在出差的火车上,我翻开了黑塞的《悉达多》,豁然顿悟:人生的正面和负面都要去尝;在自己未经历未体验之前,书本或他人的经验等于零。那之后,我放弃了对自己苛责,不再对以往的选择耿耿于怀。
  德勒兹有“褶子理论”,本意用来解释物质,意思是褶子越多,所蕴含的能量越大。我觉得用来解释人生也通。一个非直线的人生。

4


  每一年总要找机会去北京,解相思。每一次都要感慨时过境迁。一来,它变得更加庞大、拥挤、生存困难;二来,从20出头到30 ,小伙伴们已成家。与青春缠绕在一起的北京,似乎与青春一起消失了。前几年返京是故地重游,去曾经居住的社区、工作的报社,后来干脆做起游客,重新认识这座城市,倒是发现了不少被忽略的美。
  朋友知道,我的个性并不适合上海,这几年入乡随俗,我连普通话腔调也改了,柔软很多,北京话年久失修,不再顺溜。在北京时是“大妞”,现在一点点磨滑自己,成了江南“小妞”,性子平和,说话不冲,但也少了趣味。
  还是不断有人勾引我去北京。北京的旧友们,这些年都长了出息,而我在上海止步不前。
  2012年端午节前,我在上海接待了一位台北朋友,他刚从纽约读完硕士,正踌躇着要不要来北京或上海发展。我说:“生命是流动,我们不要抗拒变动。”
  现在,当朋友再问“要不要回北京”时,我会想:为何只有一个选项?我不会再抗拒来北京,心中的魔兽已经喑哑,过过好日子,也过过坏日子,没什么可以惧怕的。
  当我们在一个语境里被否定被压抑时,一定要跳出来,去一个对的语境中。这个世界充满了各种缝隙、各种道路,每一处缝隙里都有一番天地,每一条道路都可以通往自由。
  18岁以后,自己选择了大学、专业、实习单位、工作单位,一次次放弃长辈给予的安稳道路。妈妈有时会叹气,说我太固执。其实,我只是想自己走一走。路走得比较慢,也会出错,但没有试错怎知道什么是对的?
  几次逃离或逃回,并没有让生活发生质变,我没有飞黄腾达、没有白富美。若把我放入一个比较的语境,和待在老家的同辈比房子车子孩子,和公务员比安逸和实惠,那会把我比得一无是处。但人为何要把自己置于别人的判断标准中?
  这些年总以工作之便,向各路高人请教人生困惑。
  2010年,上海,我请教张鸣教授户籍制度。他讲,这是中世纪的制度,用来把农民圈在自己的土地上。我在老家、北京、上海有3个公积金账户,无法并入一个账户。我的户籍在老家,在上海北京需要办理暂住证,被纳入另一套人口管理系统,出境时比当地人要麻烦几倍。
  2013年,台北。我问詹伟雄,“为何台湾青年的生存空间不逼仄,大学毕业了可以去摆地摊、辞职去开咖啡馆,而我们那么做是要被鄙视的。”他讲,早年台湾也逼仄,在他父母那代,年轻人也遭遇逼婚,但现在没有了。这是集体化社会与个体化社会的差异,而个体化背后所对应的意识形态是:个体是最大的。
  嘿,我心想,好日子在后头,等着吧。
大城市相对公平,机会更多,给了年轻人回归的理由
其他文献
2014年3月17日,乌克兰Michurino村附近,乌克兰士兵守卫军营,站在装甲车上  近日,乌克兰东部地区局势急剧变化——在克里米亚半岛独立之后,东部靠近俄罗斯地区也出现了分离主义倾向。乌克兰临时政府则罕见地采取了强硬措施,派出军警夺回该区域的控制权。  有消息称,乌克兰当局已于4月7日向东部地区紧急调集3支特种部队(包括乌克兰内务部特种兵、国家近卫军,以及身穿乌克兰制服的美国“黑水”公司的雇
地产商的“噱头”  从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向北眺望,远处荒芜的山丘上,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城市已初具雏形。高层公寓鳞次栉比,排列整齐的太阳能电池板熠熠生辉,顶楼先进的集雨系统更是彰显了科技环保的设计理念。这就是斥资10亿美元、历时7年打造、被誉为巴勒斯坦首座现代化城市的拉瓦比新城。今年秋天,它将迎来第一批居民,如果进展顺利,未来10年内它还将陆续接纳4万人。  拉瓦比是巴勒斯坦富商巴沙尔·马斯里的心血
人物周刊:你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  周濂:我对我的现状还挺满意的。一个人能做他喜欢做的事情,并且还算比较擅长做他喜欢做的事情,就挺满意的了。  人物周刊:你今天取得的成就,有什么心得可以与他人分享?  周濂:我觉得成就两个字太大了,不敢当。如果说我的工作或者学习有一点点成绩的话,首先是对知识要有好奇心,然后就是做事要认真。我觉得就是这两点心得吧。  人物周刊:對你父母与他们成长的年代,你怎么看?你
近日乌克兰分裂危机加剧,亲俄与亲欧族群对立严重,克里米亚要在本周日进行公民投票,表决是否加入俄罗斯。  有朋友听见“公投”两字,便会热血上头,忙不迭拍掌叫好,但有趣的是,这次反对的,并不只是乌克兰新临时政府,还包括向来支持民主、人权的美国和欧盟。当然,他们的反对总有出自地缘政治的私利考虑,但试想,当克里米亚整个半岛都布满俄军,我们也不能纯粹从理想主义来看待这次所谓“公投”,它随时只会是由俄罗斯摆布
上期谈曼联主帅弗格森的领导要诀,以及他如何利用自己的火爆脾气作为武器和策略,来领导一班有天分却难以驾驭的“坏孩子”。本期意犹未尽,再谈他的领导要诀。  正如前曼联超级门将舒梅切尔(Schmeichel)所说:“世界上更好的主帅,可谓成千上万,但论管理,论处理人的问题,弗格森无人能及。”  单以一个“恶”字,来解释弗格森对其子弟兵之超强感染力的话,对他并不公允。弗格森另一过人的领袖特质,就是其旺盛的
我已经两次向朋友推荐了《人生不怕从头再来》。这是刘晓庆新的自传。它不是一本女人书。我觉得这本书适合年轻人读,上了年纪的恐怕不合适。不是有一种说法,叫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么,这本书太冲了,不再年轻的人还像刘晓庆书中的观点那样想问题和处理事情就不合适了,如果你不是像刘晓庆那样永不服输的话。而在我看来,一般人确实没必要像她那样强大!  书名就有点不可思议。我从来没听说过“人生不怕从头再来”,只
宗教的功能与电鳗  600万年前,我们的猿类祖先还没有宗教,但到了5000年前,人类社会出现最初的书写记录,那时已有宗教。在这中间的599.5万年间,宗教是如何形成的?在动物及人类祖先时代出现的宗教原型是什么?何时出现的?原因为何?  大约从150年前,宗教学者开始用科学的方式研究宗教,最常见的研究架构就是所谓的功能研究法。那些学者问道:宗教有哪些功能?他们发现个人和社会常为宗教付出很大的代价,如
小而精确的知识分子导演伍迪·艾伦二十多年前的“性侵养女”事件,又有了新情节:以前妻米娅·法罗为首,当事人养女迪莲、米娅的儿子罗南自成一伙,伍迪·艾伦和养子摩西勉强算“否认”派,接下来就是大众纷纷站队,关心妇女儿童权益的普通大众加入前者阵营,而伍迪·艾伦的死忠粉丝通过把米娅描绘成用后半辈子来仇恨、用仇恨来敛财的疯婆子,同时继续表达对伍迪电影的挚爱,给他提供强大的精神后盾。  后者喜欢用以下两个比方:
“做这个决定,非常非常艰难,可能比自己打大满贯还要艰难,希望在最好的时间跟大家说再见。我的身体已经承受不了任何高水平的比赛了。”  当李娜在国家网球中心向中外媒体正式宣布退役时,9月21日这一天无疑将载入中国网球大事记。两天前,她在个人微博上发表了告别信,流传已久的退役消息被证实。  尽管一袭马尾着装休闲的李娜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她还是在发布会一开始就忍不住哽咽、落泪。李娜努力地调整着自己的呼吸和
丹寨不是寨,也非传统意义上的旅行目的地。绝大多数前往贵州旅行的游客甚至不会把这个黔东南西部边缘的小县城列入清单,但是,这个群山环绕、县域大小的村寨里,却星罗棋布着蜡染、古法造纸、锦鸡舞、芒筒芦笙祭祀乐舞等多达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黔东南一块尚未进入大众视野的原生地。  这天我们的目的地是位于丹寨县城以北36公里处的石桥。当地苗族先民借鉴汉民族的造纸技术,将汉地几乎失传的古法皮纸(以桑皮、山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