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意蕴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读书对学生知识的积累、文化底蕴的形成、个性的全面发展,文化品位以及精神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而在“片面追求升学率”为主要特征的“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学生沉浸在“题海”之中,几乎没有课外,经典阅读严重缺失。正如厉承贵先生所说:“当前城市中有超过半数中学生基本没有课外阅读,少数学生能读点课外读物,但以流行、娱乐快餐式读物为主,涉足严肃读物或经典的微乎其微。”目前学生读书的现状确实不容乐观,无论是阅读时间、阅读量,还是阅读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局限性,对学生读书的意蕴做出深层次的探讨和提出可供操作的对策建议, 其意义深远。
  
  一、读书构成学生的知识生态
  
  知识、人和知识环境,构成知识生态系统。读书构成学生的知识生态,既是让知识成为学生自身的一种人文素质,促进学生把知识转化为素质,把文化知识建构为一个有机的文化生态。学校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倡导学生读书,注重的是学生发展过程中合理知识结构的建构。《新教育文库》推荐书目400种,分小学、中学、大学和教师四大系列,充分考虑到了阅读的层次性与整体性。从层次性上讲,四大系列各有侧重。小学侧重于基础、自然、想象;中学侧重于人文、情感、品德;大学侧重于学术、视野、责任;教师侧重于理论、创造、技能。从整体性讲,这四大系列具有自身的连续性,构成了一个整体;同时,每一个系列又具有整体性。可见,《新教育文库》推荐的这400种书目,强调的是一种生态读书观,基本上涵盖学生发展的真、善、美、爱等诸因素,因而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具体到学校管理层面,主要是要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学校不仅要在图书馆中有充足的图书,而且在教室、走廊、共享空间等场所展示图书,使整个校园弥漫着浓浓的书香。其次是要精心组织举办读书活动。譬如,读书征文、读书沙龙等,通过这些活动,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当然,开发阅读课程,是将学生读书成为一种常态的根本措施。学校要使学生读书常态化,就必须让阅读进入课程。因此,开发校本阅读课程,让学生深谙阅读的意蕴、了解阅读的历史、掌握阅读的技巧等显得十分必要。除此,还要建立奖励机制。譬如,学校可以评选年度校园十大读书人物,以激励学生自觉阅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构建生态的知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读书孕育学生的创造能力
  
  无论从读书的形式内容,还是从价值追求上看,都有一种创新品质蕴涵其中。也就是说,读书,孕育着学生的创造能力。
  首先,读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根据皮亚杰的认识发生论,儿童的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累积的过程,而是认知图式不断重建的过程。儿童2—7岁处于前运演阶段,7—12岁处于具体运演阶段,12岁左右开始进入形式运演阶段;各个阶段的先后顺序不会变,且各个阶段作为一个整体结构,它们之间不能彼此互换。小学阶段是学生想象力发展十分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在读书内容的选择上,就要十分注重阅读内容与学生年龄的对应性,就像小学生的读物,为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形成大多是童话、科幻等一样。而想象力是创造发明所必需的一种思维能力,诚如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它能从真正的自然界里创造出另一个抽象的自然界。
  其次,读书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从人类认识史看,人文与科学呈复杂的交叉关系,到了现代逐渐趋向融合,这种人文与科学的交融,客观上要求未来的人才需要文理兼容的综合素质。从人的个体发展看,人也需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这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条件。科学史表明,一些伟大的科学家往往是博学多才的。爱因斯坦之所以能创立相对论,除了他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外,还有赖于他深厚的哲学修养。因此,学生阅读书目的推荐,就要人文与科学并重,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再次,读书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打好基础。创造学认为,创新是以知识的积累为前提的,没有知识的积累,就不会有创新。倡导读书,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不断积累知识,不断拓展阅读的视野,以期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造和发明。曹文轩说:“读书还会有助于你创造经验。这世界上的许多写书人,不仅仅是将自己所有的特别经验复述于人,还在于他们常仰望星空,利用自己的幻造能力,在企图创造知识,以引发新的经验。这些知识引导你进行新的实践。这些知识预设于脑,使你在面对从前司空见惯的事情时忽然发现了新意。甚至干脆让你发现许多事情——这些事情在未得这些预设之前,它们虽与你朝夕相处,你却并未将其发现。”
  因此,为了让学生的潜在创新能力转化为现实创新能力,在阅读中必须做到注重知识积累、厚积薄发;必须注重读写结合,因为阅读为写作打下基础,写作促进学生深度阅读;必须注重开展主题性阅读,这种阅读带有研究性学习的成份,更适合高中学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读书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
  
  读书需要有良好的方法。有些人读书效率高,有些人读书效益低,何故?方法也。读书方法有很多。美国哲学家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介绍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即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读书的方法也很多,如有默读与朗读、精读与略读、慢读与快读、研读与泛读、赏读与评读、个体阅读与群体阅读等等。学校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介绍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随着阅读经验的积累,学生将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的读书方法。
  读书需要有一种境界。叶灵凤先生说:“对于人间不能尽然忘怀的我,每当到了无可奈何的时候,我便将自己深锁在这间冷静的书斋中,这间用自己心血所筑成的避难所……在这时候,书籍对于我,便成为唯一的无言的伴侣。他任我从他的蕴藏中搜寻我的欢笑,搜寻我的哀愁……我不仅能忘却我自己,而且更能获得了我自己。”读书达到这种境界,阅读便成为一个人终身相伴的习惯。营造书香校园便是在创造这样一种境界,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总之,学校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倡导读书,让学生学会读书的选择、掌握读书的方法、形成读书的习惯,从而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这是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四、读书打造学生的人生底色
  
  人的思想在于阅读。阅读经典名著,就是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在对话中打造人生的底色,在对话中精彩人生。
  读书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应试教育”是摧残学生心智的教育,因为学生只读“教科书”,整天埋头于题海,造成了学生知识的贫乏。因为学生为考试而读书,得不到学习的乐趣,压抑了个性,扭曲了人格。而通过阅读经典,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学生不仅可以从阅读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同时还在阅读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为其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读书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书籍是人类文明的记载,优秀的书籍,承载着人类智慧的精华。读科学,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一种理性的力量和科学的精神,而科学的魅力,又能引导学生走向科学研究的前沿;读人文,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文化的厚重和人性的美好,人文的绚丽,能引导学生走向创造和“向善”的王国。一句话,读书,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没有这种文化的积淀,人生将是荒凉的原野。一个人要建造起人生的辉煌大厦,就必须以文化的积淀作根基,而这个根基源于读书。
  读书改变学生的精神状态。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对于一个的成功与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读书恰恰能改变学生的精神状态。因为,一方面读书能涵养人的品性,读书人有他内在的文化气质,他的言谈、举止、气质等都不同于一般人;另一方面,人生不可能一路平坦,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曲折,读书人能在阅读中得到精神力量,从而振作起来,朝着既定的目标迈进。
  
  综上所述,学生各种素质的养成、创新能力的培养、可持续发展潜能的习得,乃至学生人生底色的打造,都依赖于读书。从这意义上讲,学校通过“营造书香校园”,促进学生读书,是对教育“本真”的回归。
  
  责任编辑/李书华
  
其他文献
问: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后很委屈地告诉我,有个男孩特别调皮,总喜欢推打他,特别是在老师看不见的时候,孩子都有些怕上幼儿园了。作为家长,我该怎么办?
@刘玉娟:在由国务院参事室、光明日报社、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电视台共同举办的“为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教育论坛上,很多专家、学者质疑“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之说。起跑
调控与放活是保证国民经济正常有序运行的重要方法。这一方法恰当地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对提高音乐教育质量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里,调控就是要求教师紧紧围绕主题开展教学
《光明日报》曾刊登过一篇题为《师德:教师素质的核心》的文章,其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有趣的调查:调查者在5所学校中随机抽取120名教师,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被试者回答“是”,然后向这120名教师所教学生进行调查:“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吗?”回答“体会到”的仅占10%。这个结果令人回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
为人低调,做事高调,这是钟平局长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说起德育,他有条不紊地叙说着自己的见解。他说,每个人起初都是一颗小树苗,禀赋各有不同,在历经了阳光雨露滋润、暴风骤雨袭击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对学生离校仪式比较忽视,认为学生考试结束就没有什么事情了,很少意识到离校仪式对学生教育的影响。即使有时会在班主任的组织下举行“毕业宴”等活动,但也仅仅限于喝酒吃饭,除此之外,就没有其它内容了。细节决定成败,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也往往会在教育细节上充分彰显。学生离校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细节,同样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我校从建校起就提出并全面践行“培养有中国灵魂,有世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文章的标题就好比是文章的眼睛,如果文章也能拥有一双美丽动人的“眼睛”,那么就能吸引读者去打开心灵的窗口——文章的主体内容。古人云:“题好一半
在通常情况下,表达赞许、喜爱的感情,要用褒义词,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也可采用“化贬为褒”的方法,从而使表达显得机巧动人,谐趣横生,让人感到耳目一新。有位著名的教授,
培养身心健康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教育目的,又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心理健康程度决定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人生态度和行为表现,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21世纪初,积极心理学开始影响大众的生活,“幸福”成为时代主旋律,揭开了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篇章。积极心理学运动发起人塞里格曼认为,当代“心理学家正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
粘着是用来衡量机车和高速动车性能的一种概念。尽管它与物理参数有直接关系,但它也与诸如时间、地点、车轮和钢轨状况等一些不可控制的变量有关。多年来,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