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地盘,我做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ong1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文教学存在忽视个性交流的问题,只把作文作为语文作业的一部分,没有把关注点放在学生思想意识、正确人生观的积极适时的引导和帮助上,而是仅仅放在学习写作上。作文教学必须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自主作文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初中作文教学 主体意识 兴趣 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更多语文教师的语文意识在觉醒,透过阅读教学,我们看到许多老师领悟了有关语文的核心问题。然而在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对作文教学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作文教学见效不大,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缓慢,有太多的学生怕写作文,一提作文就头疼。有太多的学生作文缺乏个性,人云亦云。目前,语文教材中虽有部分作文知识简介,但较为零碎,不成系统,没有作文训练大纲,没有统一的教学方法,缺乏一个富有梯度的训练体系,缺乏一个科学的评价机制。语文老师都是在黑暗中摸索,只能自成体系。
  虽然见效慢,但作文是不能完全忽视的问题,最实际的是要考。于是乎,广大教师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教授学生作文知识和技巧上,把注意力集中在应对中高考作文,甚至研究阅卷老师的心态和对策上,对学生思想情感的认识不够关注。作文应当首先是学生思想和情感的表现,因此作文教学中老师不能是旁观者,或者颐指气使的决绝者,而应是亲切的引导者和指路标,也可以说是学生思想和情感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
  作文教学中存在忽视个体个性交流的问题,只把作文作为语文作业的一部分,没有把关注点放在学生思想意识、正确人生观的积极适时的引导和帮助上。写作“作为一种自觉的精神生产活动”①,它的写作主体是驾驭整个写作活动的角色,从对客观世界的选择,到材料的谋篇布局、立意成篇,到修改推敲,无一不体现写作主体的机智与创造。综观近年的中考作文试题,试题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与灵活,它要求写作主体摒弃陈规陋习,条条框框,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表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可见,重视写作主体的主体意识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需的。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增强写作主体的自我意识。
  一、强化意识,才能兴趣盎然
  笔者曾对自己所教班级进行过作文心理调查,让人吃惊的是,对写作感兴趣的寥寥无几,如何将学生从写作的惧怕心理中解放出来呢?笔者认为首先应先解除强加给学生的“指导”章法,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愿意写的事,以“我”为先,使他们的笔端流淌着活泼的个性。作文应是缘于“情”而作,为自己的真情,为自己的个性而作。学生崇尚真实,敞开心扉的袒露正是学生主体意识觉醒的表现。
  “开放生活,抒发性灵”的自由式作文正是将这种探索诉诸笔端的形式。为此笔者在作文教学中改变以前一学期计划写几篇作文的做法,代之以一本学生自己命名的“随笔本”。随笔本上内容不限,体裁不限,自己命题,字数500字左右,以每天自己最想写的为内容,持之以恒地练习,最终他们一致认为自由式作文是他们倾吐心声的绝妙形式。自由式作文实际上在学生不经意间保持了一定的作文量,既满足了文章的数量,又在对文章的提炼、揣摩中提高了质量。他们的习作中,“一朵鲜花”、“一棵小草”、“一次竞选”、“一堂班会”、“世界杯足球赛”俯拾之间几乎都成了写作的素材来源。学会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生活,学生不再是游离于文章之外的苦心经营的编造者,而是体验生活的主角,表现生活的高手。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有兴趣就有动力,就不怕写作文。要鼓励学生敢于在文章中表达自己,放纵(抒发)自我,把积蓄在心、不吐不快的话语泻于笔端。建议选择书信形式,可以写给父母,可以写给以前的老师,也可以写给同学或朋友。只要说真话,写真情就是好文章。这样引导学生作文,目的是强化主体意识,激发内在驱动力,变“要我作”为“我要作”。
  二、厚积薄发,方能得心应手
  激发兴趣,强化主体意识,是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内在动力。作文好比盖房子,动工之前总要准备建筑材料,砖瓦石沙、钢筋水泥要一应俱全。古人讲为文之道,强调“富学储宝,厚积薄发”,这句话提示了生活、读书与学生作文的关系。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从“积累材料”做起。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知识是写作的基础。没有写作材料,再好的写作高手也难以写好文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言而喻,作文就必须让学生广泛地阅读包括文学作品、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报纸杂志等多种读物,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怎么能让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自然有效地迁移到写作能力的培养上呢?文本只是个平台,教师要引导学生跟作者、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甚至是智慧的辩论,唯有如此,阅读教学才能有效地与作文“接轨联姻”。当然,仅有课堂阅读教学而没有一定质与量的课外阅读,对整体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不够的。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并敦促学生阅读一定的經典名作;指导学生探究性地阅读一些名人传记;鼓励学生阅读一些密切关注时代命脉的报纸杂志。
  在阅读的过程中除学生的自我感悟外,教师还应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对课文应“少讲、精练、多读”,精心设计阅读方案,结合课文适当补充课外读物。对学生自选的课外读物也应该给予适当的指导,鼓励学生将读过的读物做成读书卡片,写出读后感、交流读书心得。为此教师可以每周开一两节阅读课、讨论课,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传阅读物,互相交流评点。这样在广泛阅读和丰富积累的基础上,就不愁学生写不出具有新意的作文了。
  可以要求学生分题记住一些典型材料,譬如有关爱国主义的、自强不息的、尊重知识的、感动人心的、廉政建设等,每一个方面都要记住一两个典型材料。对于材料的积累,老师只能做指导,要让学生自己去找,不要全班统一,因为全班统一了,写作的论据就会雷同。积累的材料要注意三点:一要典型,二要准确,三要记牢。要强调用脑记,要背不能光靠笔记本。我们在阅读与写作的教学中,应该抓住读写结合的“点”,品“新”析“异”,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感受到文章新颖之魅力;通过迁移、模仿、创新地练,谋“新”写“异”,注重创新能力的锻炼,从而走向读写结合的最佳境界。   另外,还要教学生会读无字之书——感悟生活。叶圣陶曾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作文应该是生活的全部,而不是点缀,没有体验与思辨的作文有时是一种累赘。在生活中,主体心灵经过碰撞交流后的独特体验本应是写作的第一手素材。
  对于学生作文,标准不宜太高。“只要真是他们所积蓄,从胸中拿出来的,虽与他人所作大同小异或不谋而合,一样可取”②。我们应让学生明白: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要善于收集、整理、表述,这就是作文;成长中的困难、挫折、成功、欢喜、忧伤只要善于思考、体验、倾诉,这也是作文。同时,还要让学生懂得,作文不仅仅是生活的再现,更是自我生命经过沉淀后的一次提升甚至飞跃。我们要引导学生融入社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会感悟生活,对生活要有独到见解、新的看法。
  三、规范行为,更能技高一筹
  主体意识的觉醒,更新了写作主体的观念;材料的积累,开拓了写作新视野。但“放开写,让学生自由抒写”,并非只纵不收,教师在学生的“放笔”中,仍要悉心指导,担当好主导角色,引导学生在自由抒写之后进一步提高。
  如何指导学生写出更规范又优美的文章呢?笔者认为可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
  (一)主题讨论方面。
  十四五岁的学生正值青少年心理的迅速发展时期,教师可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将作文的文法指导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起来,从而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作文指导专题。这些专题材料来源于教师的指导规范,学生的示范作文,媒体传播的最新资料,它们来自生活,来自学生,也来自书本,有其取材的新颖独特性,思维的严密性,“0的遐想——评想象力”,“成语故事新编——论据与论点”,“演讲词——怎样打动人心”,“辩论会—论言之有理”。教师根据对象的不同层次进行分类引导,对症下药,为其步入写作道路奠定基础。写作指导贴近他们,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对写作再深入地激情,成功地调动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二)情感交流方面。
  教师和学生对习作常产生评判差异,笔者认为教师和学生的评判差异在于:二者的评判标准不一;二者之间缺乏平等交流。教师要消除这种差异,不必拘泥于品评文章的条例,索性放下架子,写下水文,体验学生的情感、兴趣。“与学生侃写作”也是加强师生交流的有效途径。交流分面谈和笔谈两种。面谈的形式常常是三、五人为一小组,选择一话题作谈话中心,指定一人为中心发言人,教师作总体指导。话题是同学们感兴趣或共同存在的问题,同学各执己见,不同观点汇聚到谈话中,每人都多少领悟到一些,效果很好。笔谈形式多样,可以是师生对一阶段作文的审视定位,可以是教师写的“写作心语”。更重要的是,此种不拘一格的交流拓宽了他们的思路,提高了他们对自己文章和其他文章的判断能力。“我能写好作文”,他们写作的自信又将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文教学过程本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在训练中教师要导情、导理、导法。导情是创设生活情景或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和欲望;导理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悟出生活道理;导法是指导学生学会思维方法和表达方法,让学生做自训主体。发挥学生在作文教学中主体作用的途径:尊重主体,让学生说自己的话;开发主体,让学生说更多的话;优化主体,让学生说优质的话。唯此,写作课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才有可能变“苦作”為“乐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锡庆认为:“作文教学‘目的’何在?我看在于:解放人,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写作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因此,作文教学必须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自主作文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在作文地盘上成为自己的主人。
  注释:
  ①在激扬文字中重塑人格[J].浙江师大学报:社科版(金华),1997(6).
  ②叶圣陶.怎样写作[M].北京:中华书局,2007.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
  [2]语文新课程标准.
  [3]学科教育.杂志,2002.
  [4]俞翔辉等编译.赞可夫新教学体系及其讨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小学美术课的导入更是如此。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巧妙设计新课的导入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引领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 导入 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
摘 要: 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修正案第18条(禁酒令)。1920年,禁酒令正式生效,开始了美国历史上长达14年的禁酒时代。作为美国禁酒运动中最重要的成果,禁酒令给社会带来了很多问题,并最终于1933年被废止。文章通过分析禁酒令背后的社会问题,揭示禁酒令失效的原因。  关键词: 禁酒令 社会问题 失效原因    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利弗法案》,禁止用粮食酿酒,并授权总统禁止制造其他
摘要: Flash 动画制作是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本文从《FLASH动画制作》课程目前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核及评价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研究和探索,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Flash 高职教学改革 探索  一、引言  Flash是Adobe公司推出的一款非常优秀的矢量动画制作软件。因它具有跨平台、品质佳、体积小、可嵌入声音和视频,强
摘 要: 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因此如何构建和谐的儒实化学课堂,显得尤为重要。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探究兴趣的激发、探究意识的培养、求异创新的鼓励、合作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 初三化学 探究性学习 儒实化学课堂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中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主。新课程改革很关注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注重开
樊笼里的鸟雀难以搏击无垠的苍穹。21世纪,以独生子女为主导的青少年们能否在时代滚滚的潮流中自如遨游?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关键,因为它决定着中国的未来,决定着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教育规划纲要》在战略主题部分明确提出,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这意味着可持续发展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八一实验学校以乡村少年宫为主阵地,逐步实现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配合,
摘 要: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应用过程中会无意识地夸大其作用。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语文多媒体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加以思考,探索如何把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巧妙整合,使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有机结合,让语文多媒体教学“活”起来。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课程整合  在新课标教学理论下,多媒体信
这学期,我上了一节《鱼游到了纸上》的公开课,课后,我思考颇多,在此说说我教后的心得。  《鱼游到了纸上》一课写了“我”在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时已到了忘我的境界,因此把鱼画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聋哑青年的勤奋与专注。执教这一课,我力求展现一种简单、务实、高效的课堂景观。教学中,我紧扣课文的重难点,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
程海的短篇小说《三颗枸杞豆》,以其生动细致的笔触和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人生真谛:每一个人都要抓住时间,抓住生命,因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写的,一开始就交代“我”的身份:“我”是一个植物学家。可是第二段却说:如果“要我谈谈小时候刻苦学习的故事。其实,那时我是一个出名的‘淘气鬼’”。这是为什么呢?一个植物学家,按照常理,他小时候读书,一定非常刻苦、用功,可是,
语文知识的产生源自于生活实践,口语交际的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际生活。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口语交际题材,让语文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语文,摸到语文,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语文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语文是海市蜃楼而虚无缥缈。因此,在扎实训练学生掌
摘 要: 随着我国学习韩国语人数的日益增加,各类韩国语教材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作为外语教材,我国出版的韩国语教科书在系列结构、内容安排、教材形式等方面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笔者综合研究了近年来我国出版的各类韩国语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对教材的改革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韩国语教材 教材建设 教材改革  一、韩国语教材的现状  自从中韩1992年建交以来,随着中韩经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