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的对比 鲜明的形象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yu2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十娘怒成百宝箱》中的女主人公杜十娘,本是京城名妓。她因不甘做王孙公子们寻欢取乐的玩物,真心追求爱情,并为此不惜牺牲生命。而男主人公李甲是富家子弟,他虽然也可能对十娘真心爱恋,但他因性格原因,屈服于礼教观念,再加上小人孙富的破坏,最终背叛爱情,造成十娘投江的悲剧。作者冯梦龙对杜十娘寄予极大的同情与赞美,而对李甲给予无情的揭露与谴责,因而在读者心目中,杜十娘是一个勇往直前的崇高形象,李甲却是一个懦弱自私的形象。二人形象之所以如此鲜明,要归功于作者高超的表现技巧:以强烈的对比来突显鲜明的人物形象,且对比从多方面展开。
  
  一、人品的对比
  
  作品一开始,作者就从人品方面对二人作了鲜明的对照。杜十娘虽为京城“名妓”,美丽异常,误落风尘,但她不甘心过着被人玩弄的屈辱生活,“久有从良之志”,而且多年来私有所积,一直寻找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从而彻底脱离风尘,过上一“人”的生活,可见她追求人的尊严,可谓“出淤泥而不染”。李甲却正好相反。他出身官宦之家,入京只因“援例做太学生”,以“好读书,好科举,好中,结未来又有个小小前程”,那么他本应专心求学才是。可他却“与同乡柳遇春同游教坊司院内(妓院)”,且“迷恋烟花,年许不归”,足见其不求上进,生性放荡,自甘堕落。李甲之品行与杜十娘相比,简直黑白分明,形成鲜明对比。
  
  二、性格的对比
  
  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杜十娘与李甲二人性格的巨大反差也逐渐显现出来。
  杜十娘是一个聪明、美丽而热情的女子,与李公子真情相好。在李公子钱财散尽之帮时,她不仅没有嫌弃冷落他,相反,“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可见她的清财好义、热情和善,她为摆脱处于被侮辱被损害的地位,要求过一种“人”的生活,利用鸨母唯利是图的心理,利用机会,得到鸨母只要三百两银子的诺言,并用语言激怒她,使她发下“若翻悔时,做猪做狗”的咒愿,从而成功赎身,可见其机智、聪明、颇有心计。她老早就将财宝寄存到知己的姐妹家,并深谋远虑地设计好出院后与李甲“于苏、杭胜地,权作浮居”,可见其极有远见。而当得知自己被李甲转卖孙富这一噩耗时,遭受沉重打击的她甚至都没有哭闹,只是“冷笑一声”,并“挑灯梳洗”、“用意修饰”,表现出她冷静、沉着的性格特点。尤其是高潮部分中她怒陈百宝箱、投江自尽这一情节,充分展现出她的刚强和坚定。十娘确实是一个奇女子。
  与杜十娘性格恰好相反的是,李甲是一个庸懦自私、缺乏主见、摇摆不定的纨绔子弟。在为十娘赎身的问题上,他虽也去多方借钱,但他处处被动,而且一碰到困难就只心灰意懒,垂头丧气。在计议出院后的生活问题上,李甲也只是“辗转寻思,尚未有万全之策”,这些充分显示他懦弱无能、缺乏主见的性格特点。特别是后来他由于惧怕“老父性严”而听信孙富谗言将十娘转卖,可见其自私怯懦到了极点。
  二人性格的强烈反差,其实也是后来悲剧发生的一大根源。
  
  三、对爱情态度的对比
  
  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二人也有着鲜明的对比。
  十娘本是风尘女子,应阅人无数,多少王孙公子都没得到她的芳心。却见李公子“忠厚志诚,甚有心向他”,将一颗心全寄放到他的身上,并时时处处替他着想:李甲因借不到钱不敢与她相见时,她急忙派人到街上寻找,还拿出一百五十两银子来帮他:出院后,先于李甲安排好了日后出路,解决了李甲的后顾之忧;即使在后来被李甲卖给孙富时,她仍不忘替李甲着想,先提醒李甲“及早兑足银子”,后又“亲自检看”,怕李甲上当。她对待李甲是何等真诚,对待爱情是何等执着啊!而最令人叹惋的是,她最终不惜以生命去维护心中那份美好圣洁的爱情!
  李甲或许爱过十娘,但他爱得并不深。他与十娘相好,其实只是迷恋其美色,而非出于真心。几处有印证:首先,在十娘“甚有心向他”之时,李公子却由于“惧怕老爷,不敢应承”,由此可见他对十娘的爱一开始就是经不起考验的;第二,在柳遇春劝他三思时,他“半晌无言,心中疑惑不定”,着说明他对十娘的爱情并未相信:第三,李甲与杜十娘历尽磨难才成夫妻,而与孙富只是一饭之交,只言片语间就被孙富蛊惑,把十娘转卖,这是对爱情的彻底背叛。以上种种足以证明李甲的爱情是不够执着的,甚至是极为脆弱的。
  二人对爱情的执着与否,是十娘悲剧发生的直接原因。
  
  四、对待金钱态度的对比
  
  金钱是杆秤,可以衡量人品的高低,对于十娘和李甲亦是如此。十娘拥有价值万金的百宝箱,却毫不在意,当着众人的面悉投之于江,视金钱如粪土;而李甲却因贪图一千两银子,将深爱自己的十娘转卖他人,足见其见钱眼开、贪财忘义的丑恶嘴脸。
  综上所述,杜十娘与李甲二人形象截然相反,反差强烈,对比鲜明。作者这种刻画人物形象的高超技巧,实值品味和借鉴。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要适应未来的信息化社会,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21世纪对教育需求的特点也就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需求的特点。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基础教育应承担起培养这种素质的职责。
期刊
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学习中,重农抑商政策是一个重点、难点,好多同学在理解这一政策时有一些欠缺。为此笔者试从重农抑商政策的概念、主要表现、发展历程,中国封建王朝采用该政策的原因及如何评价这一政策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抛砖引玉,提出问题,就教方家,得释疑惑,以求共鸣。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历代王朝推行的基本经济政策,为维护王朝财政利益和王朝政治统治服务。这一政策包括重农政策和抑商政策
期刊
四年前,我校大多数教师不愿让别人观摩他的课,每当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来我校检查工作时,学校教导处最大的愁事就是安排教师出示各种形式的公开课。无论是老教师还是青年教师,无论是男教师还是女教师,对学校安排给自己的公开课,总是推三阻四的找出好多理由给予拒绝。没办法,只有让学校部分一线领导及三两个骨干教师一遍又一遍的出示公开课。后来,学校领导在教师年终考核方案上进行了修改——加大教研力度,提高出示公开课
期刊
【摘要】 开放式教学是对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和生活教育理论的现代化阐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和生活教育理论,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新课程开放式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际操作的指导作用,是值得我们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从老师的角色和地位,教材的内容与教学过程和教学空间四个方面对开往的政治课堂教学谈了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 开放性;教师角色;学生主体    随着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实
期刊
【摘要】 本文从当前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出发,以教师要转变角色、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学生互动为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突出师生平等地位为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论述了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学生、实践之间的关系,指明了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角色转變;素质教育    《普通高中课程标标准实验教科书》主编寄语中谈到:“数学是
期刊
摘要 师德在育人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育人过程中的导向功能,具有家庭、社会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不断规范自己的职业道德。  关键词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建设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也就是说,教师个人的道德修养不仅仅是属于一己的洁身自好,而是完全被他的职业以及地位赋予了一种社会意义,具有不可低估的社
期刊
【摘要】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本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教师应做好角色的转变工作,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笔者认为,要切实培养学生真正学习能力,教师首先转变旧思想,树立新理念,是培养兴趣的激励者,创新思维的先行者,更是有效课堂的组织者。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课堂实践;激发兴趣    當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了攻坚阶段,基础教育的帷幕已经拉开。新课程如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春日走进了广
期刊
【摘要】 新课程下的英语教学倡导开放式教学,开放式英语教学留给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空间,既不脱离课本,又不局限于课本,不仅使学生把握了课本内容,还使他们学到了许多与本课主题相关的课本之外的知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既锻炼了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本文仅对在职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开放式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識。  【关键词】 开放式教学;自主学习;
期刊
【摘要】 课程改革给中学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清新和活跃的气氛,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创设了广阔的创新和施展的空间。但实施过程中,各种矛盾日见突出,既阻碍了新课程的实施,更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原有的教学观念与新的教学观念,在付诸实施的过程中冲突激烈,学生原有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原有的学习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课堂的要求,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法、学法,就成了实施课程改革的一个艰巨、复杂、长
期刊
一、怎样快速把握一首诗歌的基本内容    在考场上,一道诗歌鉴赏题留给考生的时间仅有六七分钟,快速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是考生做题的关键,也是鉴赏的基础。方法有以下三点:  (一)关注诗题、诗眼、诗注  在诗歌阅读中,我们触目所及的首先是诗题,诗题往往体现了一首诗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趣、手法等。如杜牧《山行》,表明作者是山中行走所见之景,是一首写景抒情诗。2007年全国高考题诗歌鉴赏题是王维的《新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