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写什么”开始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che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什么”和“怎样写”一直是中学生难以超越的两个难题。七年级学生要做好“写什么”的问题是非常关键的,老师要通过教材的单元安排,理清思路,有取有舍,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知道“写什么”,从而开启学生“怎么写”的大门。
  【关键词】写作内容 方法技巧 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081-02
  “写什么”和“怎样写”一直是中学生难以超越的两个难题。“写什么”是内容问题,“怎么写”是写作方法和技巧问题。内容问题显然比方法技巧问题更为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让每个学生“有米可炊”是首先解决的问题。所以新教材的设计是七年级上下册为第一阶段,不限定文体,尽可能使写作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自我个性,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那么,我们就从“写什么”开始。
  想什么,学什么,说什么,就应该写什么。这是七年级上册暗含的一个基本观念。这本书的阅读部分以感悟人生、理想信念、自然景物、科学世界、人间亲情、想象世界为内容,每篇课文都比较贴近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生活实际、思维实际和知识水平。其中,在课后的“探讨与练习”和“综合训练·写作·口语交际”共编排了大小15次作文和近20次口语交际,均与阅读内容和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如果我们认真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在阅读的同时就考虑到写作,写作的时候又能解放学生手脚,写什么的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新教材第一二单元的阅读主题是人间亲情,这是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之一。唤起学生对亲情和师爱、师恩的理解和表达欲望,通过两次作文练习实现,这方面一定有话可说,只是要注意写得有意义、有创新、能感人。
  第三单元的阅读主题是自然景物,写作也是三次自然景物描摹的练笔,它对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感悟自然之美,提高审美情调的作用是不言而谕的。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一是课文的诗化意境,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二是品味课文的优美语言,积累诗文语句。
  第四单元就是人生憧憬的选文。选文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如何面对人生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和相关的人生问题,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生命。像王家新的诗歌《在山的那边》,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意象壮阔,意蕴深远,说明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稍加点拨学生便可理解。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一定会唤起学生的激情,使他们感到心潮澎湃,不倾诉难平。于是“研讨与练习三”就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要求学生写一段话。这个安排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紧紧抓住学生在阅读中已经形成的思维和精神基础,进一步拓展迁移,一开始就占据了孩子们精神的制高点。且要求自由、宽泛,不一定成章成篇,只要有话可说就行。
  第五单元的科学世界中的写作练习,分别是古生物介绍、虫鸣鸟蹄描摹、在太空中看地球、“我在月球上的一天”故事接龙等,均是阅读或活动内容的延伸,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很有意义,写作时应注意与其它学科和自我兴趣联系起来。而故事接龙则新鲜有趣,并含有竞赛意味。如果把每天轮流写的话,由本人在课前朗读给大家,效果也许更好。第六单元的主题是想象世界,这是最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心理特点的题材,两次作文练习可写成科学小品和幻想小品,真是可以自由遨游了。
  每个单元后面都安排了作文练习,但每课之后都有延伸迁移类的语文实践活动要求,如诗歌朗诵比赛、名人资料收集、问题讨论等等,特别是在“综合性学习”中,要求学生搜集家庭里,校园里,社会上运用语文的资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活动,不但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也为大语文教学思想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整个课本的编排看,阅读、口语交际、综合语文活动和写作训练既紧密结合又灵活多样,真正体现了语文学习全方位、多渠道的特点。无论是课内活动还是课外活动,均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的过程。教材并没有刻意要求学生按部就班地去写大文章,而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该说则说,该写则写,该调查时去调查,该体验时去体验,提升“导引”入口,降低限制要求,为学生铺就了有话可说的良好写作平台,“写什么”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唤醒生活和知识的记忆,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这就是作文的内容。每个人的记忆仓库里都储存着大量的信息,这里有学过的知识,生活的经验,对生活的观察,对人情的体味等等,这些作文材料平时都乱放在记忆仓库中,没有良好的出库平台必然造成无话可说的困难,新教材实实在在铺就了这一平台,写作教学便可得心应手了。
  参考文献:
  [1]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2]《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4年7-8期)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槁)》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校农科类院系教师有关进行说课的概念、意义及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更好地进行说课等内容,并通过《农学概论》课程为例分析了教师如何准备说课、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说课 农学概论 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465011)、石河子大学青年教师与对口支援高校名师“结对子”培育计划(SDJDZ201509)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要】目前,终身教育体系是中国现代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而电大本科补修课教学则是它的重要环节。他的优势在于可以降低不同专业之间的门槛,这样有利于学生跨专业深造。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说他们在在基层教育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文章对补修课制度进行介绍,对基层教学点补修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继而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电大 基层教学点 补修课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025-02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中外合作办学之所以方兴未艾,离不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环境,根本动力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不断提出的新要求。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开启了对外开放的伟大进程,中外合作办学得以孕育萌芽;世纪之交,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中央作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期刊
【基金项目】2014年度“一省一校”教改项目“中国回族史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四环节教学法再探讨”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043-01  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教学改革是永恒的话题。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史学研究与教学工作者们开始着手对历史学专业进行改革,并在实践中做了探索,把传授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品德作为教学改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050-01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也就是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要稍加点拨,使他们开窍。让学生从不懂到有点懂到全懂。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
期刊
背景:γ-氨基丁酸(GABA)由谷氨酸脱羧酶合成,主要起抑制性神经递质的作用。GABA通常依赖于与离子型受体GABAA和GABAC,及代谢型受体GABAB的结合,从而激活下游信号调节生理功能。根据报道,GABA可以结合GABAA受体在非神经元和神经组织中参与并调节各种生理过程,而 GABAB受体主要在抑制突触传递中起关键作用。研究发现GABA激活B受体及其下游信号在神经发育以及各种神经精神疾病中起重要作用。GABA 不仅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作用,随着研究的发现,GABA 还在外周组织和神经的生理过程中发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054-02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国古代的语文教学是十分重视诵读的。给人印象深刻的经典镜头是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那位书读得抑扬顿挫完全陶醉其中的老先生,以及那群读着似懂非懂课文的天真无邪的小孩们的生动描述,这正反映了我国传统的语言教学的基本特性,即诵读教学。  农村初中文言
期刊
目的:本研究通过将新生小鼠暴露于85%氧气中建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疾病动物模型,研究新生小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组织中炎症因子及 NF-κB 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探讨重组人 Elafin 对慢性高氧诱导的小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干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实验分组:取新生1天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气照组、高氧+L/R(Lactated-Ringer solution, L/R)组和高氧+Elafin组,每组各50只。高氧+Elafin组:每日1次连续20 d在高氧暴露前30 min给予El
【摘要】小学语文课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小学生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字词句,还包括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逐步提高及口语交际能力的增强。其中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但能使小学生学习更多的文化科学知识,还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能,拓宽知识视野,提升综合素质及能力。本文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阐述了逐步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些简便容易操作的方法,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提高 小学生 语文阅读 教学策略  【中图
期刊
【摘要】多年来,作文教学一直在困惑中前行,老师难教,学生难学,家长难辅导。作文障碍居高不下,大量的中学生由于不会写作文失去了对作文的兴趣,他们面对作文题目不知所云,下笔艰涩,言不由衷,套话、假话、废话连篇,所言非所感,所述非所想。作文假大空,没有真情,缺乏实感。在“高效课堂”如火如荼推行的今天,指导学生写“真作文”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真作文”究竟该指导学生写些什么?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希望对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