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硬币一般为金属币,从贵金属到普通金属铜、铁、铝以至较为廉价的锡、锌、锑,都可以铸成硬币。但在特殊条件下,却产生了非金属币——陶瓷币。
陶币是一种质地较差、制作工艺简单、流通寿命较短的钱币。陶瓷币分为两种,一种是用于陪葬的陶瓷币。在1959年上海嘉定县战国墓中出土的陶瓷中,就有战国时流通的古代陶瓷币——郢爱。这种陶质郢爱和以后发现的开元通宝等陶质钱币,都是不能流通的货币,而是陪葬品。
一种是用于流通的陶瓷币。
《据旧五代史》记载:五代时,北方缺乏铜料,幽州军阀刘仁恭便用陶泥制作钱币,在内部使用。
日军侵占东北时,大量掠夺中国金属矿藏,伪满洲傀儡政权财政困难,到处搜刮金属物制造枪弹武器。伪满洲政权一方面将大量金属矿奉献给日军,另一方面将社会上流通的铜币收回,并到处搜刮民间铜器,就连箱柜上的“铜活”也不放过。
伪满当局财政枯竭、经济困窘,只好从日本引进技术,用陶土冲压成货币,投放市场,充当“满洲中央银行”大面值纸币的辅币。《日本货币型录》一书中有关于陶币的记载,介绍陶币原料是一种陵镁矿(俗称白陶土)。此时二战已近尾声,陶币只在东北一些地区流通了—年多的时间,“滿洲帝国”就灭亡了。陶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点,也是日军侵华的历史见证。
令人惊奇的是,历史上,在17、18世纪拉美一些国家,竟把中国瓷器当作钱币使用。有人在向政府缴纳税金时即使用中国瓷器。1599年,巴拉圭总督冈萨贝斯的瓷器清单上,标着五个中国瓷碟值1000元。甚至还有办理一个人的丧事用去6件中国瓷器的记载。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资源缺乏,曾于1921-1923年发行过陶瓷货币,颜色有褐、白、绿等。由于陶瓷的易碎性质,流传至今的为数极少。
陶币是一种质地较差、制作工艺简单、流通寿命较短的钱币。陶瓷币分为两种,一种是用于陪葬的陶瓷币。在1959年上海嘉定县战国墓中出土的陶瓷中,就有战国时流通的古代陶瓷币——郢爱。这种陶质郢爱和以后发现的开元通宝等陶质钱币,都是不能流通的货币,而是陪葬品。
一种是用于流通的陶瓷币。
《据旧五代史》记载:五代时,北方缺乏铜料,幽州军阀刘仁恭便用陶泥制作钱币,在内部使用。
日军侵占东北时,大量掠夺中国金属矿藏,伪满洲傀儡政权财政困难,到处搜刮金属物制造枪弹武器。伪满洲政权一方面将大量金属矿奉献给日军,另一方面将社会上流通的铜币收回,并到处搜刮民间铜器,就连箱柜上的“铜活”也不放过。
伪满当局财政枯竭、经济困窘,只好从日本引进技术,用陶土冲压成货币,投放市场,充当“满洲中央银行”大面值纸币的辅币。《日本货币型录》一书中有关于陶币的记载,介绍陶币原料是一种陵镁矿(俗称白陶土)。此时二战已近尾声,陶币只在东北一些地区流通了—年多的时间,“滿洲帝国”就灭亡了。陶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点,也是日军侵华的历史见证。
令人惊奇的是,历史上,在17、18世纪拉美一些国家,竟把中国瓷器当作钱币使用。有人在向政府缴纳税金时即使用中国瓷器。1599年,巴拉圭总督冈萨贝斯的瓷器清单上,标着五个中国瓷碟值1000元。甚至还有办理一个人的丧事用去6件中国瓷器的记载。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资源缺乏,曾于1921-1923年发行过陶瓷货币,颜色有褐、白、绿等。由于陶瓷的易碎性质,流传至今的为数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