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10 cm巨大子宫肌瘤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转归研究

来源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ang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10 cm子宫肌瘤的安全有效性,随访其转归,为巨大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案.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海扶医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最大直径≥10 cm患者149例,在镇静、镇痛下行HIFU治疗.治疗后随访期为24个月.治疗后评价靶肌瘤体积消融率.治疗后3、6、12、18、24个月时,行盆腔增强MRI检查,评价子宫及靶肌瘤体积缩小率.随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再干预情况;依照国际介入放射治疗学会(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Radiotherapy,SIR)标准评价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 ①安全性:治疗准备及治疗过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治疗后2h均可以正常活动.SIR标准中重要不良反应(SIR C-D级)事件1例:为黏膜下肌瘤治疗后子宫收缩,腹痛明显,经过宫腔镜处理后顺利拿出黏膜下肌瘤,无D级,严重不良反应(SIR E-F级)的发生率为0;一般不良反应(SIR A~B级)包括下腹部、骶尾部疼痛,下肢酸胀痛及阴道分泌异常等,一般无需治疗,最高发生率为11%.②有效性:治疗后1个月内,靶肌瘤体积消融率平均为(79±18)%;子宫体积在治疗后3、6、12、18、24月时,体积缩小分别为26%、28%、30%、41%、42%,肌瘤于HIFU治疗后3、6、12、18、24个月时,靶肌瘤平均体积分别缩小了37%、48%、52%、59%、68%,与治疗前比较,肌瘤明显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6、12月,临床症状逐渐改善;③再干预治疗:26例在2年随访过程中进行了进一步的临床干预,总干预率为17.4%.其中12例进行了2次HIFU治疗,14例于术后2年内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再干预率为9.4%.结论 HIFU用于治疗巨大子宫肌瘤是安全、有效的,远期随访中,手术再干预率不到10%,因此,HIFU治疗可以用于巨大子宫肌瘤的治疗,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大部分患者可避免切除子宫.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输卵管积水对体外受精新鲜胚胎移植和冻融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因输卵管因素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的496例不育患者的资料,按IVF-ET前患者输卵管积水的发生和移植情况分为:A组无积水组并新鲜胚胎移植181例;B组新鲜胚胎移植当天行输卵管积水抽吸术51例;C组因输卵管积水行胚胎冷冻,积水治疗后首次复苏移植,根据复苏
胚物残留(retained products of conception,RPOC)是指在流产或分娩后部分胚胎或胎盘组织残留在宫腔内,多数需要手术清除,可能引起腹痛、出血及感染,继而引起宫腔粘连、闭经、继发不孕等[1].目前临床上传统手术方法存在清宫不全、不可逆子宫内膜受损等缺陷,严重危害育龄女性身心健康和生育力.新型宫腔镜旋切装置MyoSure可以在宫腔镜直视下对RPOC进行精准的机械性旋切,最大限度地保护子宫内膜.本文通过解读分析国内外文章,简要综述新型宫腔镜旋切装置MyoSure清除RPOC的安全性
目的 探讨≥38岁不孕女性在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新鲜周期优选单囊胚移植与双卵裂期胚胎移植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殖医院≥38岁不孕女性新鲜周期双卵裂期胚胎(A组:2D3,621例)和单囊胚(B组:1D5-6,71例)移植患者的ART病例资料,比较其一般资料、促排卵情况、胚胎发育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 B组患者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移植优胚率均低于A组(P<0.05);两组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早晚期流
目的 探讨对维生素D缺乏的不孕症女性进行维生素D补充与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n-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plantation,IVF/ICSI-ET)周期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ICSI-ET治疗的325例不孕症女性.将维生素D缺乏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90例)常规服用复合维生素;B组(90例
目的 研究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对首次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2017年3月至2021年2月于广东省中医院生殖医学科完成的168个首次IUI周期临床资料及术前3个月内的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异常率(AB阳性率)分为:AB阳性率<30%组(132例)和AB阳性率≥30%组(36例),比较两组IUI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分析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预测IUI临床妊娠的价值.根据妊娠结局,将所有患者分为妊娠
目的 建立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原代黄素化卵泡颗粒细胞氧化应激模型.方法 收集2019年10月至12月于保定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科行体外受精患者取卵后废弃的卵泡液,经密度梯度离心收集卵泡颗粒细胞,进行培养.不同浓度H2O2处理颗粒细胞12 h,采用最大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建立颗粒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以未加H2O2的颗粒细胞为对照组,通过测定模型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
目的 探讨辅助生殖技术中女方经阴道超声取卵手术导致泌尿系损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殖医院2012年至2020年辅助生殖技术女方取卵手术中发生泌尿系损伤的临床资料、疾病类型、发现时机、诊治情况、预后及处理措施.结果 44144例取卵手术中,发生泌尿系损伤20例,发生率为0.045%.其中膀胱损伤19例,输尿管损伤1例.在膀胱损伤中,术中发现1例,术后发现18例,输尿管损伤为术后发现.其中有8例是在进行了胚胎移植术后才发现,最终有4例获得妊娠.全部的病例经对症处理、膀胱冲
目的 探讨获卵困难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有效的方案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中心2016年12月至2021年8月采用卵泡期长效长方案、黄体期长效长方案和短效长方案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助孕的6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常规剂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扳机36 h后获卵难易程度及是否采取补救措施分为3组,A组(n=38):获卵困难,未采取补救
目的 探讨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妊娠围产期母儿结局.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产科产检和分娩的双胎妊娠25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胎盘绒毛膜性的不同分为两组,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组(monochrionic diamniotic twin,MCDA)62例和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组(dichorionic diammiotic twin,DCDA) 192例,比较两组孕产妇围产期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结果 ①MCDA组自然受孕率90.3%明显高于DCDA组46.4%,差异有统
目的 观察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血清果糖胺(fructosamine,FMN)水平对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7例GDM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孕妇基线资料,检测血清FMN水平,按照新生儿低血糖发生情况分为低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比较两组孕妇基线资料及血清FMN水平,采用回归分析检验各主要指标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关系及对低血糖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 97例GDM孕妇分娩时,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