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转移,把经济工作作为民族工作的中心——邓小平民族理论与实践研究之二

来源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an6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 ,明确地把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写入党的文件 ,坚持改革开放 ,振兴中华民族 ,并采取切实措施 ,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加速发展经济 ,使中华民族在世界的地位大大提高 ,少数民族也摆脱了贫困。 After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leven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omrade Deng Xiaoping presided over the work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clearly defined the central task of nationalities work as writing docu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the Party, insisting on reform and opening up, rejuvenating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aking effective measures to help the ethnic minority areas accelerate their development The economy has greatly enhanced the status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world and the ethnic minorities have also got rid of poverty.
其他文献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下,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权利观也冲击着人们的头脑。要辨识资产阶级的权利理论,树立正确的个性自由观就必须从马
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历来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中一个带根本性的重大课题。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党的先进性具有鲜明的时
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第一次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和基本特征精辟地概括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1],在十六大报告中又重申
我国教育深化改革与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指导思想在理论上大胆创新。江泽民教育论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深刻地揭示了“科教兴国”与“教育创新”两大时代性主题,实现了
医学实践中,损伤和修复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但如何减轻损伤和加速修复是仍未完全解决的问题.
政治文明是指人类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
马克思逝世已有120年之久,但他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直至现在仍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这不仅因为它是关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和无产阶级解放的具有规律性的理论,而且是一个与时
论述了就业、失业指标概念的界定,指出在我国就业、失业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我国的国情对就业、失业指标体系在我国的应用提出了改进意见.
“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强调党的阶级性和群众性,因为党的阶级性是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依托,群众性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支点,阶级性和群众性的有机结合是“三个
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发展道路,对于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认为,和无疑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初出现的著作,但这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