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本真情怀做本真教育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smoreaa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尔滨市公园小学校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是一所老城区内的老学校,有近两千名学生、一百余位教职工。学校几代人坚守教育理想,怀着对教育规律的敬畏,寻求最“真”的教育。歷经多年发展,学校积淀了深厚的教育底蕴,形成了鲜明的教育教学特色。
  循教育本真,确定办学思想
  学校如同一列前行的火车,办学思想就是我们的方向。在办学中,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几点——
  第一,遵循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总指针。公园小学将教育方针张贴在教学楼前厅最醒目的位置,时刻提醒教职工要做什么样的教育。
  第二,遵循教育规律。所谓教育规律,就是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
  第三,回归教育本质。教育的本质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做的是基础教育,首先要明确基础教育的任务就是打基础、立根基,其作用就在于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基础。因此,在办教育的时候,要坚持基础性,这样教育才不会偏移轨道。
  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有毛竹的精神,向下扎根,厚积而薄发,扎实走好每一步,承认规律,尊重规律,不好高骛远,不急功近利,用匠人精神做教育工作。唯如此,才能办成“社会认可、人民满意、同行尊重”的学校。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受教育者是有生命的个体,有其自身成长的规律,我们对待学生应该像对待一粒种子一样,让它慢慢地发芽、渐渐地长高、静静地开花、悄悄地结果。依规律而施教,通过教育促进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向着最好的自己努力,逐渐形成一种自主发展、持续发展的状态,这才是教育之“本”。
  正是基于以上思考,结合我校实际,我们最终确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杨绛先生曾经说过:“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最真实的自己。”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实际上就是促使我们的孩子认识、接纳、肯定、相信、发展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逐渐地,他们一定会遇到更加美好的自己,并激发出更加强大的自我发现的力量,心灵更丰满、人格更完善、个性更彰显,最终成为“最好的自己”。
  固教育之根,培养学生的品格与能力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核心素养的内涵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首先谈能力。教育是什么?有人说:“若干年后将你所学的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忘了的是具体的知识,剩下的是能力。我们要教给学生的,就是能带得走的、对其日后发展有帮助的东西,如阅读、书写、观察、思考、表达等能力。
  其次谈品格。一个人品格形成的过程,就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公园小学不断探索最本真的育人之道,做有根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德育中的本真意识
  习惯培养重细节。学校以养成教育为抓手,通过在校一日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利用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集体意识,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知道规范行为;利用地上做标记、榜样做演示的方式,培养学生进校走直角、廊内走直线、轻声慢行展素质;利用课间操队列训练及蛇形走,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规范行为;利用安全教育课、安全演练,增强学生的安全观,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习惯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我们要持之以恒,把小事做实、做细,静待花开。
  活动育人重参与。学校积极创设“最平实化的活动”,从育人出发,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得到锻炼,看到自己的进步——这是学校一切德育活动的出发点。“庆祖国成立七十周年”合唱活动,学校全体学生上台展示,共同为祖国庆生;远程种植活动,学生人人有小树苗;眼操评比,以班级为单位,人人参与;植物园研学,集体共行,走进自然。活动不是为展示,而是为了成长。只有把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放在首位,才能守正创新,创设最有意义的活动。
  读书活动重实效。借书、读书是学生们的常态,漂书、换书是学校的风景。学校各班级有好书推荐活动,学年有读书展示活动;学校每学年开办读书擂台赛,全员参与,学生自读、亲子互读、师生共读,家长和学年主任共同出题,家长和教师同是大赛评委。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书香伴随学生们健康成长。
  学校德育工作重点体现“抓细、抓小、抓实、抓牢”,让每一种品格融入学生血液,成为其终身受用的素养。
  教学中的本真意识
  打造本真课堂。本真课堂就是回归课堂的基本要素——儿童、内容、教学本身,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儿童成长规律,尊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规律,追求理解尊重生命、激发启迪智慧、培养提升能力的扎实而有效的课堂。公园小学的本真课堂重点体现“三本”(本体、本源、本位)和“三真”(真实、真情、真效)。以本真课堂为核心,学校逐渐形成了“六读”“学讲议用”“多源文本”等多种教学模式。
  研发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学校自主研发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其内容包括五个方面:走进校园,学会观察;热爱生活,学会思考;亲近自然,学会研究;探究科学,尝试创新;走向社会,敢于担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通过各种途径获取问题的证据,再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问题作出回答。研究性学习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领域,帮助学生培养更加广泛的兴趣爱好,发掘和发展学生的各种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开展多元评价。学校探索并尝试“基于核心素养的多元评价方法”,从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等几方面,以读、说、讲、演、跳、画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评价。学生在展示中感受成长,在成长中体会快乐,在快乐中积极学习,在学习中全面收获。多元评价,解放学习者,让学生快乐学习;缔造学习者,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习者,让学生创新学习。
  教师发展的本真意识
  项目研究,突出实效。学校基于师生发展的需要,设立了项目研究组,开展问题研究、方法研究和行动研究,用竹节拔高的精神推进深入研究,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解读教材,方法研究。学校每学期都开展基于教材解析和教学方法探究的校级研讨活动,按照“课前、课中、课后”“说、上、议”的流程进行。通过研讨,促进每位教师走进教材、研读教材,思考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出“三本”“三真”的本真课堂。
  学年研讨,问题研究。学校以学年为单位的“问题研究式”教学研讨活动已开展五年有余。通过研讨,促进教师进行实践反思,解决教师上课的最根本问题。
  育人环境的本真意识
  学校本着“布局合理、优雅大方、小而精美、展示理念”的建设思路,搞好校园的绿化、班级的美化、办公室的书化。
  学校的操场有石有水、有土有木,有创意之墙,有休憩小椅,有体育器材,每一处景点都可观可玩,既有教育意义,又有使用价值。北校区操场带有大电子屏的“巴学园”,成为学生展示自我、释放天性、彰显特长的舞台。
  学校以校名为内核,构建“暖意家园、创意校园、惬意公园、美意乐园”四园楼廊文化。楼道布置彰显学校办学理念,让每一位教师的身影出现在楼道内,让每一位学生的作品展现在楼道内,让每一面墙壁成为师生进步的见证。
  从实际去思考,用实干之热情,做实际之事情,用最朴实的教育思想追寻教育的本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学校优质可持续发展努力,是公园小学教育者的不懈追求。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园小学校)
  责任编辑:刘洁
其他文献
著名学前教育专家张雪门提出“生活即教育”,对学前教育的实践探索具有重要指导价值。他强调要关注儿童行为的价值,认为行为的过程就是学习和发展的过程。教师作为幼儿发展的重要支持者,要观察幼儿行为、为幼儿的游戏意图提供有效支持。在区域活动环节,教师提高观察能力,才能了解幼儿的游戏意图,引导幼儿进行深度游戏。  在制定区域计划环节,了解游戏意图。幼儿根据区域环境、区域材料、游戏伙伴以及原有经验来制定游戏计划
在“立德树人,和谐发展,打造优质均衡的公平教育”这一办学理念的引领下,黄石市第十四中学教育集团正攻坚克难,向着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的步伐。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一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学校高质量发展,那么如何促进学校向高质量发展?湖北省黄石市第十四中学教育集团在“立德树人,和谐发展,打造优
培养学生的视觉思维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方法,可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数学。首先要引入生活,诱发学生的视觉思维;其次让学生直观画图,进而形成直觉思维;再次让学生分析总结,以验证直觉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当前,教育已进入核心素养时代,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作为语文教师,要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化于心而外化于行,在实践中,改变单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注重阅读教学中的审美鉴赏、文化传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
作为资源高度集中、科学共享的图书馆管理机制以及服务方式,总分馆制在图书馆转型发展中被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新时期,进一步实现文献资源的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以及统一服务,完善图画管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基本模式和内容,是图书馆馆员重点关注的目标。鉴于此,文章立足于总分馆建设的基本视角,以公共图书馆为研究蓝本,探讨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现实意义,阐述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旨在能够更好地帮助图书馆节约资源及各项成本。
未来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更高,全面发展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瞬息万变的发展。当下,传统教育的边界正在被消解和重构,学生从单一的知识技能学习转向基于培养核心素养为基础的综合能力学习,教师的教学更加注重“因材施教”、适应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需要。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教育变革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创新面临巨大挑战。本期《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我们邀请中小学校长共同探讨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柳州市民族实验小学是柳州市弯塘小学教育集团的总部,于2016年8月建校,现有36个教学班,1645名学生,专任教师54人, 其中少数民族教师21人,少数民族学生516人,涵盖广西11个少数民族。学校在秉承集团“教学生六年为学生着想一辈子”办学宗旨的同时,将“民族情怀·世界眼光·现代素养”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追求。让学生成为一颗颗饱含着中华传统美德、人文精神、民族自信的种子在中国西部边陲——广西,这片
近年来,广西柳州市教师对党的教育方针内涵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认识。通过学习,大家认识到,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本校学生情况、教师状况、历史沿革、文化积淀等对校情进行科学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然后围绕培养目标设置、建设学校课程体系。培养目标要通过每一门学科课程来实现,学校的每一门学科课程目标又要通过实施具体每一节课来实现
生平畏濕好居山,火种刀割不暫閑。無似阿昌隨處好,紅媵腰束葛衣斑。江苏人王尧衢在滇期间,见到很多有趣的少数民族,其中之一是阿昌族,于是写下了这首《阿昌》,收录于《永昌府志》 “艺文”中。阿昌族是一个怕湿的民族,所以,在滇的阿昌族大多喜好住在高山上。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阿昌族因为聚居于高山上,很多还保持着原始的刀耕火种的农业经营方式。唐代樊绰《云南志》记载:公元八九世纪时,阿昌族先辈们仍处于狩猎与采集为主的社会,农业尚未发展起来。到了元明时期,农业已有相当发展,以从事农业和畜牧业为主。《滇略》记载,阿昌人从
在深圳市光明区玉律社区,有一所花园般的学校,校园内小径蜿蜒、流水潺潺,矗立着简约而不失格调的教学楼、别墅式的美术馆,步行其间恍如逛展——这就是被誉为“深圳最美学校”的玉律学校。谁能想到,7年前,这所生长在城中村的学校,无论是校园环境还是教育教学成绩,都居于区域内落后位次。是什么让玉律学校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实现蜕变、焕发生机?答案是“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