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的英汉问候语对比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候语是一种语言类型,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交际口语。受东西方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的影响,英汉问候语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为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本文对东西方问候语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分析其共性和个性并探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指出问候语中的禁忌,以避免因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差异引起的文化冲突,达到促进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问候语;跨文化交际;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3-0-02
  0 引言
  在中西方社交礼仪中,问候语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交际口语[1]。通过问候语的使用能打破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距离[2]。然而,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对不同语言问候语的语用差异不了解而造成交际失败的现象屡见不鲜。本文对英汉问候语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共性和个性,并探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以帮助人们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1 问候语与文化
  问候即“问安,问好”,是在和别人相见时,以语言向对方致意的一种方式,也是语言交际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它是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而设置的,维护人际关系的重要工具[4]。
  在文化发展进程中,东西方形成了自身特定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表现形式[5],问候语作为东西方共同的语言现象,反映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内涵[6]。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背景和认知方式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往中常常会产生误解,造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7]。因此,了解英汉问候语的共性和个性对于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意义。
  2 英汉问候语对比
  在日常交流活动中,人们能通过简单的问候明确交谈双方的心情和状态,为后期的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8]。从这一层面看,英汉问候语存在着共性[9]。然而,受中西方文化差异、实际交流语境的影响,英汉问候语的具体使用还呈现出一定的个性。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这些共性和个性,是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前提。
  2.1 英汉问候语的共性
  英汉问候语作为交际中的礼貌用语,存在一定的共性,这种共性主要体现在结构特征和语用功能上[10]。
  2.1.1 结构特征
  从语言表达的次序看,问候语是会话之中出现在开始接触和打开话题之间的话语[11]。但在实际交流活动中,并非所有会话都含有问候语[12]。在很多时候,问候语是可以直接免去的。从结构上看,英汉问候语的结构都包含招呼、问候、欢迎辞等[13]。但是,在不同的问候情景中,问候语的很多成分有时都是省略的[14]。从语言的外在表现形式看,问候语大多以毗连语对的形式出现,如英语中的“Hi(你好)”,汉语中的“你好”等。
  2.1.2 语用功能
  问候语作为常规礼貌用语,在不同的社会语境中起着不同的语用功能[15]。它属于表述类行为,即向听话人表达某种感情[16]。除此之外,英汉问候语还是说话人接近他人的方式[17]。问候活动标志着社会关系的起点,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接近程度[18]。在许多场合中,问候是人们在社交中需要遵循的礼节,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
  2.2 英汉问候语的个性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都有使用问候语的风俗习惯。然而,由于各自文化传统的影响,二者在问候语的用语和表达方式上存在不同之处[19]。
  2.2.1 汉语中常用的问候语
  中国人一般高度重视人际关系[20]。在相互问候的时候往往会通过一些具体的问题以示对对方的关心,如近况、饮食、去向等。在熟人碰面时,中国人一般会问对方:“最近在忙什么呢?”“吃饭了吗?”这些问候语大家都习以为常,是出于礼貌的表达和问候的形式[21]。
  然而,在英语国家中,这些问候语是不太可能出现的[22]。西方人在早晨见面时常用的问候語是“Good morning(早上好)”或者一句简单的“Hi(你好)”[23]。对于不太了解中国文化的西方人来说,“去哪儿”或“吃了吗”这样的问题是不合适的[24]。他们会认为这样粗鲁的问题干涉了他们的自由和个人隐私,会引起他们的不适和反感。
  2.2.2 英语中常用的问候语
  西方个人主义盛行,这与汉语言文化崇尚的集体主义截然不同[25]。除了非常要好的亲戚或朋友,西方人一般不会与他人表现得很亲近,这也是英语问候语语气较为客观的原因。在多数情况下,西方人问候时常谈及天气或其他不涉及个人隐私的话题[26]。他们经常使用的问候语有“How is everything going?(最近怎么样)”“How are you?(你好吗)”等。在英国,由于当地气候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天气变化无常[27],因而天气成为当地人见面问候时必不可少的话题,如“Nice day, isn’t it?(今天天气很好,不是吗?)”[28]。这种以天气为话题的问候语在汉语中则较为少见。
  3 英汉问候语共性与个性存在原因
  英汉问候语的共性反映了人类礼貌用语的属性和语用功能的同一性[29]。问候语作为一种礼貌用语,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30]。这种规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31],其主要目的是通过问候的语言活动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在跨文化交际中,英汉问候语的差异是由两种文化的不同特性决定的[32]。中国的儒家思想和英语国家的自由主义影响着人际关系,也影响了问候语的使用。儒家传统道德规范影响着每个中国人,它要求人们与人为善[33]。中国人倡导的是集体主义价值观,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这决定了中国人在问候时容易谈论到一些具体信息,以示对对方的关心。然而,西方人十分重视个人界限[34]。他们重视自我的身份,强调将自己区别于他人,且不愿别人干涉自己的隐私。因此,英语问候语重形式,没有太多的信息和情感传达,也决定了西方人在问候时不会涉及隐私话题。   4 跨文化交际中问候语的禁忌
  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中,在问候语的使用上应尽量避免西方人禁忌的话题,如政治宗教、个人隐私、年龄问题等[35]。
  4.1 政治宗教
  问候语应避免谈及政治、宗教方面的话题,以免因为不了解而造成对西方人政治和宗教信仰的侵犯[36]。如基督教国家的人大多比较敬畏上帝,问候语话题中不能涉及冒犯上帝的词汇。
  4.2 个人隐私
  在跨文化交际中,有些问题是我们作为东方人用以表示关心和礼貌的询问,如问及对方的工作、去向等[37]。但在西方人眼中,这些问题都涉及自己的隐私,是其交往时避免谈及的话题。向西方人问及这些问题无疑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是非常失礼的行为。
  4.3 年龄问题
  东西方对“老”有着不同的理解。中国人在称呼老年人时,往往会使用尊称,如“老同志”等,否则会被视为失礼[38]。然而,“老”在竞争激烈的英美社会中意味着孤独和衰老,因此他们忌老、怕老,在称呼老人时,他们倾向于使用委婉的表达,如“senior citizens(老年人)”。
  5 结语
  问候语是跨文化交际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发现,英汉问候语在语言结构和语用功能上存在相似性,但在具体的问候用语和表达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需察觉这些差异,并尊重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避免使用问候中的禁忌语,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跨文化交际活动,为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思敏,祁文慧.中西风俗习惯差异对习语形成和翻译的影响[J].英语广场,2020(32):34-38.
  [2] 李胜玉.英汉动词的时体比较与翻译[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20(03):99-100,83.
  [3] 章璐,王富银.基于翻译实践的英汉语序对比研究[J].英语广场,2019(10):57-59.
  [4] 李雪阳.英汉语词汇歧义对比分析[J].英语广场,2020(31):53-56.
  [5] 何瑞.中华传统文化现象的中英文本对比[J].英语广场,2020(28):55-58.
  [6] 杨硕,鲍志坤.公共服务领域道路名称英文译名的研究[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9(04):69-72.
  [7] 陈浩煜,钟艳萍.中西译作中的生态翻译艺术[J].英语广场,2020(28):45-48.
  [8] 夏嫄,肖飞.政治文本汉英句型结构对比分析[J].英语广场,2020(17):52-56.
  [9] 沙玉财,周莉.网络时代下中国文化的方向[J].汉字文化,2020(24):159,165.
  [10] 钱丽彦,祁文慧.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汉动物习语分析[J].英语广场,2020(16):57-60.
  [11] 卫灵,祁文慧.论法律文本中“管理”一词的英译[J].英语广场,2020(34):28-31.
  [12] 顾平.全球新冠病毒疫情下的中西文化差异现象研究[J].东南传播,2020(5):77-79.
  [13] 李思敏,祁文慧.食品广告语中隐喻的功能及翻译[J].英语广场,2021(10):35-38.
  [14] 潘玥岑,周莉.跨文化交际视域下商业广告的翻译策略研究[J].英语广场,2020(25):30-32.
  [15] 方泽斌,邵华.广告中的隐喻思维初探[J].汉字文化,2020(16):59-61.
  [16] 赵一霏,张弛.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科技产品广告汉译的顺应性研究[J].英语广场,2020(16):41-45.
  [17] 方泽斌,李擎.技术传播视域下的实用型文本翻译初探[J].英语广场,2020(34):32-35.
  [18] 李敏,周莉.汉字的传奇和延续[J].汉字文化,2020(24):5,58.
  [19] 李思敏,祁文慧.中西风俗习惯差异对习语形成和翻译的影响[J].英语广场,2020(32):34-38.
  [20] 李芳.从合作原则看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J].英语广场,2020(32):56-59.
  [21] 张李娜,周淑莉.中国古代诗歌中典故的英译策略[J].英语教师,2021,21(05):54-55.
  [22] 丁鸿斌,周莉.贯通中国百家文化的金庸故事[J].汉字文化,2020(23):72-73.
  [23] 何瑞.中华传统文化现象的中英文本对比[J].英语广场,2020(28):55-58.
  [24] 邓凯月,鲍志坤.模因论视域下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J].英语广场,2020(21):206-209.
  [25] 张杨,戴雪芳.中式英语现象研究[J].英语广场,2020(29):69-71.
  [26] 张墨涵.文化差异与冲突下英文广告的发展及策略[J].英语广场,2020(29):72-74.
  [27] 黄麟迪,周莉.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无灵主语句的翻译方法[J].英语广场,2020(29):46-48.
  [28] 周秋璐,祁文慧.浅析林纾翻译的影响[J].英语广场,2020(28):34-38.
  [29] 刘青.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人名的翻译研究——以《高兴》为例[J].英语广场,2020(28):38-41.
  [30] 周润秋.由生态翻译“译者中心论”看中国古诗自然景观的翻译[J].英语广场,2020(28):9-12.
  [31] 朱鑫宇,周莉.论銜接在中国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意义[J].汉字文化,2020(24):131,148.
  [32] 居景雨.生态批评视角下玛丽·雪莱作品的生态意蕴解读[J].英语广场,2020(26):23-25.
  [33] 杨喜刚.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关系再研究[J].英语广场,2020(16):60-63.
  [34] 王雅雯,肖飞.郭沫若与杨武能翻译观比较研究[J].英语广场,2020(04):18-20.
  [35] 周圳,陈艾芳.立德树人视域下外语型人才培养的探究[J].汉字文化,2020(03):137-139.
  [36] 徐茜,祁文慧.英语词汇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影响调查研究[J].英语广场,2021(1):51-53.
  [37] 周依鹭,肖飞.论译者的读者意识[J].英语广场,2020(23):23-25.
  [38] 司超凡,肖飞.浅谈异化、归化和创造性“化”[J].英语广场,2020(23):32-35.
  作者简介:何玲(1988—),女,江苏泰兴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陈红梅(1971—),女,江西万安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犹太文学文化、英汉对比与翻译。
其他文献
弗朗茨-舒伯特是德奥著名作曲家,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创作的艺术歌曲数量更是多达600余首,被后人誉为“艺术歌曲之王”。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上舒伯特创造性地将音乐与诗歌完美融和,让声乐与钢琴相互补充。他的作品《冬之旅》创作于1827年,是他生前创作的最后一部声乐套曲。这部音乐套曲由24首艺术歌曲组成,歌词来源于德国诗人繆勒的同名诗歌。
摘要:我国传统手工艺门类繁多、历史悠久,是社會发展过程中百姓创作、享用、传承的物质与精神文化财富,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基于传统手工艺特性,结合相关展示空间现状、案例分析,从活态性、地域性、传统性和整体性四个方面探讨传统手工艺多元化的展示原则及策略,以期为手工艺非遗展示空间设计提供思路。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展示体验;活态传承;非遗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绘本插画是通过绘画与文字两种媒介互动来讲故事的一种艺术。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绘本插画都能给他们带来思想上的启发。其通过频繁、迥异的图画语言唤醒人们的宽容之心与认知。本文从绘本插画的来源、与人类情感的共鸣和情感的传递以及介绍现代绘本插画范本三方面进行论述,充分挖掘图画带来的启示意义、传递的情感温度、营造的画面气氛,从文字、图画等表现形式赋予绘本插画艺术价值。  关键词:绘本插画;艺术性;人文
摘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含文化振兴,政府、社会等文化建设主体有效提供农村文化公共服务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助推器。然而,目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仍然面临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服务供需失衡、服务人才紧缺、服务建设形式单一、管理机制不完备、受众参与意识淡薄等一系列现实困境。在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促成壮村富民的背景下,为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可以通过强化文化建设资金支持、完善基础设
摘要:近年来越南版画艺术有所改变,其中培训版画的工作也有擴大范围和题材规模、加大尺寸以及增加材料的趋势。版画培训发展的同时,开放式图形培训和创作也成为当代传媒的审美趋势,给越南美术带来积极的信号以及创作灵感。国内外各个展览、研讨会与开放式图形有关的作业以及创作作品已经足够证明我们通过新的艺术语言(开放式图形艺术)认识世界。河内、顺化和胡志明市等中心城市有很多成功的体验开放式图形作品的大学生、艺术家
简约主义音乐是20世纪出现的一种音乐创作风格,菲利普·格拉斯是该风格的代表音乐家之一.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探究简约主义音乐的定义与发展,并以简约主义代表音乐家菲利普·格
弗朗茨·舒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奥地利作曲家,创作有9部交响曲、大量的钢琴奏鸣曲和室内乐作品,并创导了浪漫主义抒情钢琴小品,其中在艺术歌曲领域贡献最大,创作有600余首优秀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发展、传承意识也逐渐淡漠,导致诸多少数民族地区
弗朗兹·舒伯特(F.Shubert,1797—1828)作为19世纪西欧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艺术歌曲是他创作的中心,其创作技法使得艺术歌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摘要:《一个人的村庄》是刘亮程的经典散文作品,全书从黄沙梁一个普通农民的身份出发,描绘了一个村庄里各种景物、动物和人物以及他们的日常活动。他与世间万物的相处交流,给全书增添了生气和灵气。作者用独特的手法描写乡土生命和死亡现象,体现其通透的生死观和对生死的考量,带领读者自觉思考领悟生死,形成积极的生死观。  关键词:《一个人的村庄》;独特手法;乡土生命与死亡;生死观;情感流露  中图分类号:G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