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5838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对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作了研究。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
  
  1 提倡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传统的教学强调把传授现成的知识当成教师的主要任务,这就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能力,甚至束缚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努力,培养的学生见识少、能力低、思路窄。传授知识不等于发展学生的能力,现代教育观念转变的实质就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学生从学习压力的苦海中解放出来,实行陶行知提出的给予学生的九大解放:解放学生的脑,让学生想;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能讲;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能干;解放学生的眼,让学生能看……这样学生就学得更起劲,更感兴趣,因而成绩提高就更快,收效自然也就更大。
  当今的信息社会,知识的更新如此之快。教师要想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是根本不可能的;学生要想学完所有的知识,同样也是不现实的。在提倡自主学习的同时,指导形式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显得尤其重要。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帮助学生将知识进行整合,梳理知识结构,整理知识要点、知识重点和知识难点,有关习题要举一反三,做到触类旁通,从而将知识转化能力,通过推理探索、联想探索、比较探索、知识迁移运用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的基本素质。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还要不断改进教法,善于运用发散思维的方法,让学生多用求异思维思考问题,因为发散思维所追求的目标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而是使学生产生或提出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是独创的想法、解法、见解或可能性,同时要吸引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质疑,善于质疑,鼓励和指导学生质疑问难,对敢于提问的学生,不管问题的大小是否有价值,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2 积极开展活动课,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2.1 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知识,增强兴趣。自然界是丰富多彩的,因此,生物学科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有生机盎然的动物世界,也有绚丽多彩的植物王国,这些内容本身会引起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容易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要求学生每星期都收看《动物世界》栏目,并持之以恒,渐渐地他们都喜欢上生物课了,不再觉得生物课枯燥无味。
  2.2 依托有关生物知识的科普日,开展主题活动课。如在3月12日的植树节,3月22日的世界水日,5月31日的世界无烟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9月20日的全国爱牙日等科普日开展主题活动课,将活动的目的、活动的内容及其活动的形式展开讨论。学生们不拘一格,鲜明踊跃地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3 经常引导学生讨论一些生物学科的前沿问题。如“克隆技术”、“生物工程”、“转基因技术”、“人类的基因组计划”等,每次活动课都让学生充分地争论、讨论,哪怕他们之间争得面红耳赤,也不出面制止,只在最后帮助他们得出正确的结论。
  
  3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学科,学好生物课的关键是重视观察和实验,生物实验是一种实践活动,是理论与实际联系的纽带,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途径。在实验课的教学中,如果教师引导得法,对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
  实验过程是按一定顺序操作的过程,同时也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不断思考并总结得出结论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实验内容,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有方向地去思考,从而获得知识,并从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实验本身就是一个操作过程,课程标准对培养形式的实验技能也有明确要求。
  3.1验证式实验——先授课后实验。例如,讲授“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时,教师可先列举一些生活实例,启发学生思考、讨论食物中可能具有的某些成分。在学生思考、讨论并获得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再通过演示实验,一一加以验证。实验中,学生们发现加热干燥的小麦种子时在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挤压花生的一片子叶会在白纸上留下油渍,等等。通过这些现象,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2同步式实验——边授课边实验。在“显微镜构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显微镜实物,按照一定的顺序(从上至下或分光学系统和机械系统),对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和其功能一一进行讲解。这样,可使学生直观、形象和深刻地掌握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名称和作用。
  3.3探索式实验——先实验后讲授。例如,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中,先让学生观察活鲫鱼在水中的运动状态,然后分别剪掉它们的胸鳍、背鳍和尾鳍,再让学生观察其运动状态的变化。学生们看到剪掉背鳍的鱼会失去平衡而侧翻,剪掉胸鳍的鱼只能向前游动而不会转弯,剪掉尾鳍的鱼游动速度明显减慢、身体摇摆不定。通过这些直观现象,学生极为容易地掌握了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教师再加以讲解,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4 引导和鼓励创新,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基础和素质不同,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概而论,那些对生物非常感兴趣的学生,教师要着重培养,挖掘他们的潜力,鼓励他们学好生物科技的基本原理,学会发明创造。生物科技的创新,在于仿生,仿生学是生物科学的发展趋势,科学家根据蝙蝠发出超声波具有“回声定位”的功能研制出雷达、盲人带的超声眼镜,模仿鸟在空中飞翔设计出飞机,模仿鱼在水中游动研制了潜水艇……现在智能机器人、电脑的发明,为生物学的持续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总之,生物教学需要改革,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改革的核心,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寻找捷径。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务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教务管理工作贯穿成教教学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要保证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就要严格规范教务管理制度,实行科学管理和创新管理。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 教务管理 创新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教务人员必须懂教育,懂管理,不断了解成人教育的发展现状,掌握成人教育现代管理的基
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al enteritis,DVE),又名鸭瘟(Duck plague,DP)是由鸭肠炎病毒(DEV,Duck enteritis virus)引起的鸭、鹅及多种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
摘 要:运用体质监测、对照法、文献资料法,对广东工业大学一年级本科学生的体质进行分析和对比,发现学生的体质比全省同龄人体质有明显的差距。  关键词:本科学生 体质    1.研究目的    近年来,由于大学的大规模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生的体质状况在扩招后整体是否下降?在当今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学生的体质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毕业以后的工作。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高等院校的体育工作和体育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独立自主开展研究,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从中培养创新精神
摘 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培养大学生成才的有效方式,自然要承担起调适大学生心理,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理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的关系,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探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特别是提出了一些关于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
摘 要:师生情感交融是情感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在教学中能否充分发挥师生情感交融功能将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充分认识师爱的性质、作用与培养,探寻师生情感交融艺术,激发学生积极情感效应等可以更好地发挥师生情感交融在教学中的功能。  关键词:情感教学 情感交融 大学语文    情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来自生命内在的激动,是无可抑制更不能征服的。列宁认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
摘 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随时变换教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学好每一个知识点;要让学生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认识到学习是为自己学习而不是为他人学习,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  关键词:注意力 兴趣 语言语调 时间分配 课堂举例    《化工机械基础》是机电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具有内容复杂、实践性强的特点。近几年来公司对企业员工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在不断加大,对培训的要求也
摘 要:高师是高校群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英语专业大专教育担负着为中小学基础英语培养合格师资的重担。国家“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如何在教学环境、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均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和针对性,是所有教学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着重就高师英语专业大专层次教学中运用分级教学法的可行性和实践环节进行探讨,并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分级教学 传统文化 教育转型 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