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为何常“闹情绪”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rtbelief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5岁的销售经理陈先生,肚子经常“闹情绪”,说痛就痛,想拉就拉,随时随地可能出状况。有天晚上他独自加班,肚子又出现情况,急得竟连30米外的洗手间都来不及去,只好用垃圾桶就地解决麻烦!
  ◎内科医生黄玲玲,却是另外一番苦恼,肚子常和她较劲,没吃多少东西却总是胀得难受,似乎积了一肚子气。还时不时打嗝,好几回和患者没说两句话,就被打嗝中断几次,令她尴尬不已。
  消化道上上下下的这些烦恼,很多人都有,程度不一。有些人是吃东西容易饱,像黄医生这样;有些人肠子不分场合地“搅局”,胀、痛、响、拉什么都有,像陈先生那样;更多的人却是种说也说不清的感觉,就是“肚子不舒服”。去看医生,医生听完描述,问问情况,有时会说没什么大问题,随之挥笔开药;有时则开单检查,但查来查去,却都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没什么大问题”和“没有发现异常”,这很可能为功能性胃肠病。在医学上,疾病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种。器质性,是通过检查发现组织或器官存在着真实的病变;功能性,则是各种检测都没有发现异常,但症状都真实地存在着。
  也就是说,若胃肠常存在不舒服感,如腹胀、腹痛、反酸、腹泻、便秘等胃肠道症状,但是通过常规检查如血液生化、超声影像、消化内镜等,没有发现胃肠道本身或者明显的肝胆疾病,没有器质性疾病如溃疡病、肿瘤、胃炎等,也没有全身的原发疾病,这种情况称为功能性胃肠疾病,又叫胃肠神经官能症,也称胃肠道功能紊乱。
  据估算,功能性胃肠疾病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达到23.5%~74%。
  功能性胃肠病也是病
  功能性胃肠道病患者总是存在胃肠不舒服感。如果这些不舒服症状出现在上消化道,最常见的是功能性消化不良,也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出现在下消化道则以肠易激综合征居多。
  功能性消化不良,就是指不时出现餐后饱胀不适、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等表现,其中至少有一项持续超过6个月,近3个月尤为明显,而且还要排除器质性疾病,才能诊断。患者多有上腹痛,疼痛多无规律性;有部分患者上腹痛与进食有关,表现为饥饿痛、进食后缓解;上腹胀、打嗝等症状可以单独出现,伴或不伴有腹痛;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呕吐,一般呕吐量较少,呕吐时无痛苦,呕吐后可照常进食,不影响食欲和摄入量。所以,虽然长期呕吐,患者却很少有营养不良。
  肠易激综合征指的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诊断条件是最近3个月,每个月有3天以上反复出现腹痛或不适,并有排便后缓解、发作时排便频率改变、大便有外观改变等表现,3项中至少含两项,且同样排除器质性疾病,方可诊断(编者注:参见本刊2013年6月上半月刊第17页《爱激动的肠道——肠易激综合征》一文)。
  不少人觉得,既然是“功能性的”,大概就不算是什么病了?其实,功能性疾病还是病,只是常规的检查手段没有发现。比如,胃肠壁的肌肉在正常情况下,以协调的节律进行收缩与放松,但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或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来说,这个功能可能会不正常。如果收缩时间比正常状况更长、力度更强,就可能会导致腹部疼痛;而收缩不足,则会导致消化不良、便秘等。
  小问题为什么总治不好
  按理说,功能性胃肠道病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但仍有不少人,吃了不少药,胃肠却依然不好好配合,时常闹腾。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很多人的吃药方法不对。
  对于偶尔出现的肚子不舒服,程度较轻的,的确可以根据情况自行处理,但最好能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判断方法。如感觉胃部灼痛、闷痛,吃点制酸抑酸药,如奥美拉唑;腹胀早饱,可用点促胃肠蠕动药,如吗丁啉等;因肠易激综合征出现腹泻者,可尝试使用吗啡衍生物,如易蒙停;疼痛为主的,则可用些肌肉松弛剂,如颠茄制剂、阿托品、普鲁本辛等。整肠生主要用于调节肠道内菌群失调,对多种症状都适用。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多与进餐有密切关系,因此什么时候吃药,有时就决定有什么效果。比如,胃动力药吗丁啉、莫沙比利、胃复安等,须在餐前15~30分钟服下,才能让胃提前开始蠕动。胃黏膜保护剂,应在空腹时服用,才能保护胃黏膜免受过多胃酸的侵袭。助消化药如一些消化酶,最好在进餐时同时服下,使其与食物混合在一起,协助食物的消化。
  但如果过了一周,情况改善仍不明显,就必须得去看医生。因为医生除了根据症状外,还会更多地考虑可能的原因,这样才能从病因上解决问题。而且,有时候胃肠的症状重叠在一起不好辨认,加上调节胃肠道的神经并不像躯体神经那么精确,哪里痛就说明哪里有问题——有时候明明是肠子的问题,你却感觉是胃不舒服,这需要借助医生的综合判断。
  许多患者的肚子并不是一直闹腾,而是时好时坏,不少人是感觉不舒服就吃一颗药;舒服了,就停药。其实,这样应付就不对的,对于肚子反复闹腾、病程较长的患者来说,还是需要坚持服药一段时间。一般需要用药2周左右才能明显见效,以后则可以有需要时再吃。
  心情好,胃肠才会好
  很多人多有这样的体会,工作紧张时,几个小时过去了,感觉胃里的东西好像没有动过。这是因为管理胃的交感神经兴奋,而副交感神经被抑制,于是唾液、胃酸分泌减少,消化和蠕动也都减缓。肠道也同样受这些神经的控制,因而很多工作繁忙的白领都有便秘问题。而更让人难受的,不是肠道懒得动,而是动得太厉害,这带来的后果就是肚子痛,或者需要狂跑洗手间。很多学生每到大考前都会腹泻,就是心情紧张的结果。
  所以,放松心情也是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方法之一。不过,功能性消化不良或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本身遇事就容易紧张或有抑郁倾向。焦虑抑郁与胃肠道症状可谓互为因果,好在,这也不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果患者的确紧张焦虑得厉害,可适当加一些抗抑郁或抗焦虑,甚至只是辅助睡眠的药物,这样能使症状得到改善。
  改变生活方式,少暴饮暴食,抽出时间运动,让生活变得从容一些,这是专家们反复提倡的、比药物更重要的“治疗”,也是唯一可能终结胃肠“闹腾”的方法。
其他文献
冠心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同人体其他器官一样,血管也会老化硬化。在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作用下,人体血管逐步老化;人体内血管的内皮细胞受到损害,导致内皮功能异常,然后血小板在局部黏附、聚集、释放各种血管活性物质,引起血管内膜增生、单核细胞在局部浸润,血管中层平滑肌肌胞变形增殖,从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血管老化,一方面会导致血管狭窄,造成供血供氧不足,出现胸闷胸痛、
我素来体质差,十几年前曾经患过肺结核,肺功能一直不太好,容易感冒,感冒必咳嗽,主要是干咳,需要吃药或打针才会好。后来经人介绍了一个食疗方,具体方法是:取豆油25克,冰糖50克,
我右脚大拇趾在1996年11月被铁锤砸过,位置在第1趾节上,当时诊断为骨裂。最初拍片时没有什么感觉,后来越来越疼,又拍了一张片,发现骨头有条缝。没有用过什么药治疗,7年后再拍片,说砸
近年来,在形形色色炒得火热的“保健品”中,鱼油可能是屈指可数有科学证据支持的一种。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学术界、工业界和主管部门争先恐后,从各个方面对鱼油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严肃的学术刊物上,有多达几十项的功能被探讨过。其中,它对于心血管健康的好处,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同。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颁布的《食品营养健康与教育法案》中,对所有食品营养补充剂宣称的功效都进行了可信度等级评估,其中
B超检查  B超检查可以非常清楚地看见腹部肿瘤,如肾癌、肝癌、盆腔内肿瘤(包括子宫内膜癌、盆腔癌、卵巢癌等)。用触摸方法发现早期乳腺癌是比较困难的,可能会忽略一些真正的结节,因此做乳腺超声检查很有必要。  检查频率:健康人每年检查1次。对于乳腺癌,40岁后就该每年做1次钼靶结合B超的筛查,35岁以下的女性更应首选B超。  注意事项:做消化道超声前3天最好禁食牛奶、豆制品等易发酵产气的食物;检查前1
有一种心肌梗死,称为无症状心梗,又称无痛性心梗,患者发作前或发作时,可能没有心绞痛的典型症状(如剧烈心痛、不敢活动、大汗淋漓、濒死般恐惧感等),或仅有轻微胸闷、不适,甚至平时从无心脏病的病史。  不过,没有症状其实是假象,并非不存在,只是没发现,别看它平时不露声色,出手就是杀招!无症状心梗一旦发作,后果便可能十分严重,甚至可能引发猝死!  预防:四大注意  无痛性心梗更加险恶,更加隐蔽,更让人胆寒
在欧美等国家,药物必须经过大量严格的循证医学验证,确认安全有效方可上市。在这一点上,中药做得尚有不足。可喜的是,中药已经开始主动求变,开始以西药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我父亲患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多年。前些时发作痛风,医生说肌酐清除率低,将所用药物缬沙坦改为厄贝沙坦。请问,厄贝沙坦能更好地保肾、改善肾血管功能吗?继续用缬沙坦是不是
对周琦院长的这次采访,源自一位患者的电话。她因身患癌症四处求医,包括北京的一些大医院,答复都是患者年龄较大,病情较重,已经无法治疗。患者在灰心绝望之时,听人介绍到重庆
置换手术的利与弊  人工关节置换就是用人造的关节假肢取代严重损坏、功能严重受损的自身关节。自1969年美国首次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以来,这项技术日渐成熟,但近年来在我国的实施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擅自降低置换门槛 由于我国医疗市场竞争激烈,受利益的驱使,不少地方竞相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一些小的私人医院都敢做。没有技术力量,就靠一些大医院的医生下来“走穴”,术后不对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