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子宫肌瘤中的研究进展

来源 :磁共振成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gans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一种非侵入性技术,依靠超声波的热能和机械能在监控影像的引导下消融靶组织,导致组织凝固性坏死.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评估HIFU消融子宫肌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无创提供功能、灌注和代谢信息用于HIFU术前疗效预测、术后疗效评估及观察周围组织变化.本文就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在HIFU消融子宫肌瘤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其他文献
为应对城市生态斑块光污染、噪声污染范围快速扩张和强度增加对鸟类带来的生态风险,探讨了将微观鸟类风险阈值与宏观光污染、噪声污染分布数据结合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的全链条研究方法,具体包括:探究微观层面光、声污染胁迫下鸟类生态风险阈值,分别获得光污染对黄雀和栗鹀寤寐节律及声污染对画眉鸟退避行为的生态风险阈值,并提出由实验室环境中获得的鸟类光污染强度风险阈值推算室外夜间混合光环境中鸟类光污染强度风险阈值的方法;同时获取宏观光、声环境分布数据,其中光环境分布数据基于Luojia 1-01和Jilin 1-7B夜光遥感影
环境地质敏感性是区域生态功能的本底,也是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和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要基础.因环境地质敏感性涉及因素众多、且多源异构数据较难融合,当前基于环境地质敏感性的大尺度区划研究较少.通过集成地质、地理和专题数据,在土地沙化、土壤盐渍化、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地下水地质环境功能、浅层地下水质量、地下水调蓄和地下水可持续利用11个单项环境地质敏感性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归并为土地环境、地质灾害和地下水环境3个环境地质子系统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完成综合环境地质敏感性评价.以地质地
高质量发展战略对中国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对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侧重经济子系统,对生态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的分析相对薄弱,且缺乏省级以下中微观尺度的分析.从经济质量、创新潜力、环境质量、生态安全、人民生活和城乡协调六个维度解析了高质量发展内涵,搜集了全国306个地级区域2018年的数据资料,构建地级区域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测算了地级区域高质量发展指数,揭示了区域格局,考察了影响因素,识别了问题区域,并提出了发展质量提升策略.研究表明:①高质量发展指数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和长江
拉萨市城关区建设用地紧邻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导致城市发展与自然生境保护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全面揭示该地区城市扩展过程对自然生境质量的影响对于优化城市景观格局、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定量评价了该地区1968-2019年城市扩展过程对自然生境质量的综合影响.基于锁眼卫星遥感数据、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和Google Earth遥感数据获取了该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结合空间叠加和模型模拟量化了城市扩展过程对自然生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拉萨市城关区近50年城市扩展过程不断加快,城镇建设
屋顶绿化的降雨径流调控效益对城市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土地资源紧缺与环境问题突出的高度城市化地区,然而目前针对城市尺度进行屋顶绿化降雨径流调控效益的研究较少.以厦门岛142 km2的典型高度城市化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ArcGIS与SCS-CN水文模型,研究了四种屋顶绿化实施场景在四种不同重现期(2、5、10、20年)降雨事件下各汇水区屋顶绿化的降雨径流调控效益,并依其空间分异特征制定差异化生态建设策略.结果显示,(1)平均地表径流减少率随城市屋顶绿化量的增加从0.91%增加至4.51%,
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发生转变,并减弱了其固碳能力,评估与预测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势在必行.基于采自云南西北部的大果红杉树木年轮样本,建立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运用相关分析、空间相关、波谱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滇西北大果红杉径向生长的主控因子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温度是限制滇西北大果红杉树轮径向生长的主要因素,季节性高低温变化交替影响大果红杉树轮径向生长.(2)相对湿度变化与滇西北大果红杉树轮的径向生长紧密关联,对滇西北大果红杉树轮的径向生长起促进作用.(3)波谱分析结
固氮树种对退化土壤和森林的结构与功能修复和改良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固氮树种的混交配置、林龄变化和人工与天然起源林分对土壤修复和林下植被重建方面的生态驱动效应与影响机制的认识尚不够深入.因此,在金沙江上游选择退耕地上不同混交配置模式、不同林龄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人工林和旱冬瓜天然次生林,对比分析了土壤养分、林下植被生长、林下植被多样性和旱冬瓜材积等指标的差异,以期阐明固氮树种旱冬瓜对土壤养分状况及林下植被重建的生态驱动效应.结果表明:(1)不同旱冬瓜人工林配置模式中,旱冬瓜纯林的土壤养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表现为大脑结构和功能发生实质性的受损,常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主要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交流,但是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是一种在静息状态下无创地探测脑部自发神经活动的新兴技术,常被用于研究WML患者认知行为功能障碍的病理机制.本文综述了rs-fMRI分析方法在WML中的研究进展
目的 评价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护理干预在脱敏治疗过敏性哮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脱敏治疗的60例过敏性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护理干预,两组均干预4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的哮喘控制情况、肺功能、医学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干预4周后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占正常预计值
深度学习属于人工智能的一个属支,近几年在疾病检测、诊断、预后评估等方面快速发展,成为热门的研究方法,尤其在医学影像领域.影像组学方法自提出以来在脑胶质瘤方面应用极为可观.基于MRI的深度学习、影像组学能够在脑胶质瘤术前进行鉴别诊断和分级,亦可以预测基因型突变状态,并在术后评估治疗效果及预测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等,为临床治疗和患者术后随访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属于当前胶质瘤的研究热点.笔者就基于MRI的深度学习和影像组学在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术前分级、基因分型及预后评估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