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丰收节” 不只是一个节日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41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18年开始,我们又多了一个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介绍,从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我国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韩长赋表示,“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能够营造重农、强农的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广大市民也有回归乡村,参与农事体验、品味农村情调的需求和田园梦想,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金秋时节共庆丰收,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生动体现,也是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崇高礼赞。“丰昌酬汗水,岁晏酒飘香。”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汇聚振兴乡村的力量,愿神州大地上所有的奋斗与汗水,化为丰收的杯盏与锣鼓。
  1.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这三句话精准地诠释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雷打不动地为“三农”而出,这足以显现出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而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更是为了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2.饱含了全国上下对农民群体的深情祝福
  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针对一个群体而设立的节日,代表的往往是对一个群体的祝福。今天的农业、农村、农民与过去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种“农民=种地”的单一模式早就一去不返。种养殖、做电商、搞加工,今天的农民条条大道通丰收。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就是要提醒全国人民不要忘记农民的伟大创造和艰辛付出,我们应该深情地祝福广大农民大丰收、大增收,过上越来越幸福的美好生活。
  3.树立起新时代农民的尊严感、荣誉感
  “民以食为天”,不论社会怎么发展,农业、农村、农民的地位不仅不会降低,而且只会上升——因为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里,永远有放心粮食、新鲜蔬菜以及其他由“农民制造”的生产生活必需品。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就是要树立起新时代农民的尊严感、荣誉感,提升亿万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4.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文化传统
  在农耕文明时代,无论是汉民族还是其他各民族,民间都有各种节日和祭祀活动,但它们更多的只是表现农民在“靠天吃饭”的环境制约下,对保证农作物收获的一种祈愿。进入现代社会后,节日不知不觉已成为城市人的“专属”,与农业、农村和农民渐行渐远。人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记忆正在淡化,树立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可以让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从而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
其他文献
相反相成,对立统一,是形成和谐的根本原因。简单来说,所谓“和谐”,就是矛盾对立的统一,杂多因素的相济。和谐源于人性的根本需求,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价值追求。依据马克思在《
社会不断发展,高度发达的科技支撑下的产品价值也越来越大,产品自身损失的赔偿对当事人的意义不容小觑。而法律法规对于解决这类案件的指导作用却越发滞后,关于产品责任的法律法
两大法系国家的传统公司法中,虽然对董事与公司的关系有不同的界定,但在董事承担义务的对象问题上观点一致,即均承认董事对公司负有信义义务,而不认为董事对公司债权人需要承担任
两岸分裂60年後,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法域在法律体系和法律内容上存在很大差别,随着两岸交流日益增多,法律冲突之发生及增加无可避免。仲裁制度之民间性质,实在是目前解决海峡两岸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注册商标的数量与日俱增,出现了大量的闲置商标。我国商标法明确规定了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使用是注册商标人应当履行的一项义务,否则就要承担注册商标被
设置人民陪审制度的初衷是为了实现“法官法律思维”与“陪审员民间智慧”的良性互补互动,将世俗社会的常识、常情、常理及民间社区的习惯、道德、伦理融进案件审判过程,保障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