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非营利医院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是社会效益最大化,但这一目标的实现只能在追求长期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完成。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应遵守的基本原则是为病人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满足病人的需求。为完成财务管理目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应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合理编制预算;依法组织收入,积极筹措资金;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建立科学、完善的经济核算信息支持系统:预防财务风险。
关键词:非营利;财务管理;目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措施
非营利医院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是社会效益最大化,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一目标的实现,只能在追求长期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完成。造成这一看似可笑现象的原因是现实中财政补偿的不到位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也是本文讨论的前提。
原因何在呢?
首先,为什么不能直接追求社会效益?
国家设立非营利医院的初衷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追求的是社会效益,但是在目前财政补偿不到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如果非营利医院直接追求社会效益,造成的后果是什么?首先财务上会收不抵支,接下来因为财务困难,职工工资奖金减少,导致人才外流,优秀人才难以引进;设备老化,先进设备不能购入;技术落后,新技术不能引入。没有优秀的医生、先进的设备、先进的技术,病人会逐渐减少,随着病人的减少,财务状况会更加恶化,如此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医院则难以为继,最终不得不关门大吉,不但无法给病人提供医疗服务,也无法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如此,社会效益如何谈起?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其次,为什么是在追求长期经济效益中完成?
非营利医院如果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就会不顾及医院的长远发展,会一切向钱看,从而想方设法多收费,造成大处方、滥检查、滥治疗,加重病人负担,这不但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不符合国家设立非营利医院的初衷,而且在目前市场竞争激烈、信息传播快速的情况下,医院的信誉必然受损,病人会权衡利弊,选择别的医院。随着病人的减少,医院收入必然下降,长此以往则人不敷出,导致上文提到的人才外流、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的情况,如此恶性循环,最终会导致医院倒闭,不但没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更是一句空话。
而追求长期经济效益则不同。为了医院的长期发展,医院必然会摒弃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会为病人设想,为病人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满足病人的内在和外在的需求。在为病人提供有价值服务的同时取得经济效益,同时也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取得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因为具有经济效益,医院可以留住和引进优秀人才,更新和购入先进设备,创新和引入先进技术,这样会进一步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这样病人会越来越多,从而进一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入良性循环,不但国有资产得到保值增值,也最终完成非营利医院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即社会效益最大化。
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应遵守的基本原则是为病人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满足病人的需求。具体有两点:
一、在确保治疗效果的情况下,门诊收入的增长应建立在门诊人次的增加上,而不是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的提高上。
二、在确保治疗效果的情况下,住院收入的增长应建立在出院人次的增加上,而不是每出院者医药费用的提高上。
门诊人次和出院人次的增加表明医院为社会提供的服务量增加,同时表明医院的服务得到社会认可;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和每出院者医药费用的降低表明病人负担减轻,有利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完成财务管理目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具体应采取的措施有:
(一)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是医院财务管理健康发展的制度保证,只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医院的财务管理活动才有依据,才能确保财务收支的安全有效,JF且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执行。
(二)合理编制预算,统筹安排各项资金。
现实中各医院预算编制与执行流于形式,只是按照政府部门的统一要求编制部门预算,在实际工作中基本没有指导作用。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医院应强化预算编制工作,由医院主要领导负责,从本单位的实际经营预测出发,集合各部门的力量,编制出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收支预算,并切实发挥预算的监督反馈作用。
(三)依法组织收入,积极筹措资金。
医院应在遵守国家的物价政策下组织收入,保证收入的安全完整,积极筹措各种资金,努力降低资金成本。
(四)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加强医院成本核算管理,降低医疗运行成本。
医院要树立成本效益观念,从过去那种只注重医院的收入,不注重成本耗费的误区中走出来,真正做到厉行节约、精打细算。严格控制各项支出,降低成本费用,使费用与科室、个人利益相联系,利用医院的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促使各部门转变观念,强化医院职工的奖惩意识,使其主动实现成本目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五)建立科学、完善的经济核算信息支持系统,实现医院财务管理的网络化,保证经济核算数据的准确,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医院财务管理网络化是医院管理现代化、规范化的有力手段。通过医院财务管理网络化的建设,加强医院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向科学管理要效益,真正实现医院经济核算的现代化管理。为医院领导层决策提供科学、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
(六)做好财务监管工作,预防财务风险。
在目前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医院经营存在较大风险,因此,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通过对预算管理、资金筹措、重大决策等关键环节的严格控制,加强风险预警,及时预防、控制和分散财务风险,在实现经营目标的同时,力求风险最小。
关键词:非营利;财务管理;目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措施
非营利医院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是社会效益最大化,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一目标的实现,只能在追求长期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完成。造成这一看似可笑现象的原因是现实中财政补偿的不到位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也是本文讨论的前提。
原因何在呢?
首先,为什么不能直接追求社会效益?
国家设立非营利医院的初衷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追求的是社会效益,但是在目前财政补偿不到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如果非营利医院直接追求社会效益,造成的后果是什么?首先财务上会收不抵支,接下来因为财务困难,职工工资奖金减少,导致人才外流,优秀人才难以引进;设备老化,先进设备不能购入;技术落后,新技术不能引入。没有优秀的医生、先进的设备、先进的技术,病人会逐渐减少,随着病人的减少,财务状况会更加恶化,如此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医院则难以为继,最终不得不关门大吉,不但无法给病人提供医疗服务,也无法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如此,社会效益如何谈起?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其次,为什么是在追求长期经济效益中完成?
非营利医院如果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就会不顾及医院的长远发展,会一切向钱看,从而想方设法多收费,造成大处方、滥检查、滥治疗,加重病人负担,这不但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不符合国家设立非营利医院的初衷,而且在目前市场竞争激烈、信息传播快速的情况下,医院的信誉必然受损,病人会权衡利弊,选择别的医院。随着病人的减少,医院收入必然下降,长此以往则人不敷出,导致上文提到的人才外流、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的情况,如此恶性循环,最终会导致医院倒闭,不但没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更是一句空话。
而追求长期经济效益则不同。为了医院的长期发展,医院必然会摒弃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会为病人设想,为病人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满足病人的内在和外在的需求。在为病人提供有价值服务的同时取得经济效益,同时也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取得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因为具有经济效益,医院可以留住和引进优秀人才,更新和购入先进设备,创新和引入先进技术,这样会进一步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这样病人会越来越多,从而进一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入良性循环,不但国有资产得到保值增值,也最终完成非营利医院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即社会效益最大化。
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应遵守的基本原则是为病人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满足病人的需求。具体有两点:
一、在确保治疗效果的情况下,门诊收入的增长应建立在门诊人次的增加上,而不是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的提高上。
二、在确保治疗效果的情况下,住院收入的增长应建立在出院人次的增加上,而不是每出院者医药费用的提高上。
门诊人次和出院人次的增加表明医院为社会提供的服务量增加,同时表明医院的服务得到社会认可;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和每出院者医药费用的降低表明病人负担减轻,有利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完成财务管理目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具体应采取的措施有:
(一)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是医院财务管理健康发展的制度保证,只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医院的财务管理活动才有依据,才能确保财务收支的安全有效,JF且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执行。
(二)合理编制预算,统筹安排各项资金。
现实中各医院预算编制与执行流于形式,只是按照政府部门的统一要求编制部门预算,在实际工作中基本没有指导作用。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医院应强化预算编制工作,由医院主要领导负责,从本单位的实际经营预测出发,集合各部门的力量,编制出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收支预算,并切实发挥预算的监督反馈作用。
(三)依法组织收入,积极筹措资金。
医院应在遵守国家的物价政策下组织收入,保证收入的安全完整,积极筹措各种资金,努力降低资金成本。
(四)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加强医院成本核算管理,降低医疗运行成本。
医院要树立成本效益观念,从过去那种只注重医院的收入,不注重成本耗费的误区中走出来,真正做到厉行节约、精打细算。严格控制各项支出,降低成本费用,使费用与科室、个人利益相联系,利用医院的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促使各部门转变观念,强化医院职工的奖惩意识,使其主动实现成本目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五)建立科学、完善的经济核算信息支持系统,实现医院财务管理的网络化,保证经济核算数据的准确,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医院财务管理网络化是医院管理现代化、规范化的有力手段。通过医院财务管理网络化的建设,加强医院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向科学管理要效益,真正实现医院经济核算的现代化管理。为医院领导层决策提供科学、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
(六)做好财务监管工作,预防财务风险。
在目前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医院经营存在较大风险,因此,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通过对预算管理、资金筹措、重大决策等关键环节的严格控制,加强风险预警,及时预防、控制和分散财务风险,在实现经营目标的同时,力求风险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