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目击: 进入ICU,我在心里喊了声“我的天”

来源 :家庭百事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51443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吴晓虹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呼吸内科的一名主任医师。
  大年初一,浙江省组建首批135人医疗队奔赴武汉,支援武汉普爱医院,吴晓虹便是其中之一。初到那里,她就感到形势比想象中的要严峻:“一是病人基数大,二是这种病的传染性非常强。”
  吴晓虹和同事到达武汉那天,武汉确诊新冠肺炎618例;3天后,这个数字翻到了2261例。
  “最让我们意外的是,医护人员感染的风险比较高,病毒的传染性非常厉害。”吴晓虹形容当时的自己:“心里咯噔一下。”
  “来武汉是需要勇气的。在隔离病房,太考验体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吴晓虹说完这句话,突然沉默,她一时不知该从何说起。
  体力的考验自不必说:每天穿戴防护设备七八个小时,不吃不喝。有时候里面的衣服全都湿透了,皮肤瘙痒也不敢去挠。吴晓虹本来就有神经性皮炎,每次穿上那套装备,一出汗,肩部、脖子就奇痒无比,但也只能忍着。
  “有些护士皮肤比较嫩,时间一长皮肤都有点烂了。我们从隔离病房出来,要用酒精棉签去擦洗耳朵鼻子,那个滋味,真是‘酸爽’。”
  这些忍一忍也就过了,心理上的冲击则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平复。
  吴晓虹至今也忘不了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她是一位新冠肺炎的确诊患者。吴晓虹询问病史时,程序性地问她家人的情况。老太太回答,她先生两天前去世了,因为这个病。她说这句话时,眼神是空洞的,还带着迷茫。有些人在至亲去世时会很激烈,比如大哭大叫,但她很平静,是那种茫然无助的平静。
  老人手里拿着很多检查的片子,她把那堆片子递给吴晓虹时,又抽出几张,说那是她先生的,她要保管好,去殡仪馆领取骨灰时要用。吴晓虹回忆说:“她说这些的时候,语气特别平静,就像说一件无关生死的普通事。”
  吴晓虹的心一下子就被揪住了,眼泪涌到眼前,她努力没让它掉下来,她特别想去抱抱这位老人。事后,吴晓虹才了解到,老人的儿子也因为新冠肺炎在住院。
  “我真的不知该如何形容这种感觉。”说完这一切,吴晓虹低声叹了口气。

2


  浙江省中山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徐慧连在1月28日随浙江省紧急医疗队到达武汉。
  2月3日进入普通病房工作时,她并没有感到异常之处。第二天,工作联络群内负责人询问:“医院的重症医疗组医师人手紧张,需要支援,哪位医师有重症监护室工作经历?”有10年ICU工作经验、10年呼吸科工作经历的徐慧连第一时间报名。
  她进重症监护室的第二天,普通病房的同事对她说,病房里的一位患者走了。那是个年轻人,才30多岁。一段时间,徐慧连不断地给自己做心理调适。
  之后,徐慧连参与抢救了一位60多岁的男性患者。那名患者体质不错,虽然上了呼吸机,但生命体征平稳,肝肾功能没问题,人也很配合。徐慧连觉得他能化险为夷,可第二天交班时,她发现这位男患者的床已经换了人。
  “他是突然走的,满打满算也就一天时间。”徐慧连有些恍惚,“没想到会这么快。以前的抢救,大多会经历很久,找家属反复谈话。在这里,一切都很快。我就觉得,我和这个患者才匆匆一见,都没来得及仔细看他。”
  有时候,徐慧连会因此产生无力和挫败感:“作为医生,我平时能力还可以,能救很多人。但这个时候,我会觉得无奈。”
  徐慧连的无力感,武汉的同行体会得更深切。此前有媒体报道,武汉某家医院的医护人员看到省外来支援的医疗队就哭了,说援军终于来了,他们快撑不下去了。
  “他们的呼吸科医生,一个月都没有休息了。”徐慧连了解本地医护人员的辛苦,“他们真的苦,有的连续一个星期不能回家,撤下来还要隔离14天,只能对着手机和孩子通话。我们来了后,多少能帮他们缓解一点压力。”

3


  进入重症监护室的第三天,徐慧连遭遇了一次危机。
  一位60多岁的女患者狂躁地扯掉自己吸氧的面罩,硬生生拔断输液管,整个人从床上往下滑。徐慧连和5位同事冲过去,想把面罩给她戴上。这可是要命的事,患者本来就缺氧严重,没有面罩后,脸很快变成青紫色。
  患者又踢又打,对着徐慧连他们大喊:“我要医生,我要10位医生,让医生救我。”徐慧连大声说:“我就是医生,你快把面罩戴上!”顾不上太多,徐慧连和同事凑近患者,试图把她抬到床上。
  “我弯腰去抱她,她的手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后背,紧紧地抓住我的防护服。”防护服一旦被扯破,徐慧连就会职业暴露。她只好顺势和患者一起躺在地上,用手轻轻拍她,以示安抚。眼看着患者的情绪慢慢安定下来,身边的护士眼疾手快,把面罩给她戴了上去。
  “她不是故意攻击我们,她是缺氧太厉害,控制不住地烦躁。那种窒息感,让她有这种求生的挣扎,特别可怜。”从地上起来后,徐慧连全身都是汗。她后来回忆说:“当时根本顾不上害怕,也管不了那么多。做医生的,都有这种职业本能,有风险也会去做,真的不幸传染了,也无怨无悔吧。”

【战“役”时间轴】


  会议部署
  2月23日
  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电视电话会议共有17万人参加,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指出,这次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月21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指出,要针对不同区域情况,完善差异化防控策略。防控工作取得阶级性成效,但疫情发展拐点尚未到来。
  2月12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首次提出“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同时提出“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会议对疫情特别严重或风险较大的地区和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分别提了要求。
  2月3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再次开会,全面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提出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疫情严重地区要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他地區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1月25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罕见在正月初一开会,对疫情防控工作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决定成立党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向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派出中央指导组。
其他文献
有一个大盗在一次作案时被警察抓了个正着,被关进了H市的Z监狱里。这个监狱为了丰富囚犯的生活,每月都要举行一次文艺晚会。  这一天,Z监狱请来了一行六人的爵士乐队,在操场上搭了一个舞台,开起音乐会来。囚犯们陶醉在大提琴、单簧管、小号、萨克斯风等乐器优美的乐声里。音乐会结束后,监狱长清点人数,发现囚犯中少了一个人。少的这一个,正是前不久被抓进来的那个大盗。  “糟了!”监狱长突然明白过来,那个爵士乐队
今年穿膩方领了吗?不如来一点堆堆领元素吧。衣柜里的衣服早已证明,火热的夏天里露肉才能显瘦。同样是露出较大面积脖颈,堆堆领多了一分性感,两分精致和三分随意,比一般圆领更有设计感,也不拘束于方领的端庄持重。这么多堆堆领单品,你看中了哪一款?给T恤一点小心机  陌陌的办公室最近流行锻炼“天鹅颈”的脖颈运动,陌陌自然也是其中的一员。这天就在陌陌努力向上仰脖子的时候,对面的同事打断了陌陌,并且赞扬道:“你别
一、 调皮的小牛犊  唐城的杏花街上十分热闹,卖水果点心、胭脂水粉、风车泥人的小摊子一个接着一个,看得人眼花缭乱。街上东头,可爱美丽的吕思思正拉着李长乐逛街,一路上指指那个说说这个,好不高兴。倒是李长乐挂着两个黑眼圈,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臭坏蛋,我都说半天了,你怎么一句话都不说!”吕思思掐着小蛮腰瞪着李长乐,李长乐摇摇手道:“昨天我发现了一本奇谈古书,爱不释手,结果看到了半夜子时……所以现在
我的家乡邑城有一座小庙,当地人称“三不可”庙。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当地的许多家长总会领着自家孩子来这里拜祭,数百年来,香火一直不断。关于这座庙名字的来源,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明朝崇祯年间,中原大地连年大旱,再加上朝廷横征暴敛,一向繁荣富庶的邑城很快变得像全国其他地方一样,饿殍遍野,民不聊生。  这天傍晚,一个叫陈有锁的孩子一边抽泣一边向邑河深处走去。  就在这关键时刻,从岸边一棵大柳树的树
很久很久以前,南方有个很远很远的国度,名叫“锁国”。锁国的人非常特别,一出生身上就挂有好几道锁,头上、嘴上、手上、脚上、耳朵上……只有每道锁打开,才能想、听、说、动。打开锁的“钥匙”名叫“锁食”,也就是跟锁对应的食物。而每个人打开锁的“锁食”都不一样。有的人一出生喝到妈妈的奶,所有的锁就打开了;有的人得尝试好多不一样的食物。有的人快,有的人慢。早点开锁的人,比较聪明,动作比较敏捷。但是,每个人在二
其实少年阿火的心眼儿并不坏,就是脾气稍微暴躁了那么一点——好吧,不止一点,是很多点——好吧,说话得凭良心,根本就不是点的事儿,是火爆得厉害——非常十分特别相当厉害!  看到天上乌云遮住了太阳他要发火,听到身边的蚊子哼哼他要火冒三丈,闻到一股狗屎味儿——这自然就更不用说了,而更关键的是,他不仅对身外的一切不满意,就是对自己也满含愤恨。比如,每次照镜子看到自己,他都必然要暴跳如雷,不是嫌自己胖就是嫌自
新年来临之际,我问朋友有什么计划,她只回了俩字——辞职。过了一会儿,她又发來一张关于辞职利弊的分析思维导图,我一看“风险”一项就乐了:“工作,可能因繁忙缺乏沟通致离婚;辞职,可能因没有经济收入致离婚。”别看朋友平时一副“老娘天下最美”的样子,原来也如此缺乏安全感。  我问朋友:“为什么工作会成为你婚姻稳定的决定性因素呢?”她哑然失笑,过了一会儿才说:“缺乏安全感。况且,万一离婚,总要为此找到原因吧
“高龄”小舅独自漂洋过海  当年,小舅以55岁的高龄辞职,在我们家引起了轩然大波,其震撼力不啻一场地震。谁都想不明白,过不了几年就能退休颐养天年的小舅这是闹的哪一出。身为机关人员的大舅更是苦口婆心地劝了他多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他分析了各种利弊。可小舅就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只咬定一句:“我得去陪我女儿,不然她在那里太辛苦了,我不放心。”  小舅的女儿是我表妹,比我小几个月。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在
韩老师:  我和老公都是独生子女。结婚多年,公婆除了在我们结婚时给我买了个手镯,再也没有给过任何东西。知道公婆家条件不好,我也没做什么要求,但逢年过节我都如孝敬父母一样孝敬他们。  前不久,公婆想在附近的沿海城市买一套房子,但是首付不够。我觉得他们没必要买,因为公婆在本市有套老房子,而我们夫妻也有自己的家,且两个孩子都在上学,正是花钱的时候。但公婆执意要买,他们说自己有20万元存款,若抵押老房子能
前不久,我老公在通讯公司办了个家庭亲情网,一共六个人,却把我排在了最后,连他哥哥和姐姐都排在我前面,这让我很不舒服。我提议让他改过来,他却觉得我是小题大做。可是,想想去年他哥哥向我们借了一万元钱,他都没跟我说一声,我心里更加不爽。这次亲情网把我排在最后一个,是意味着我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是家庭里的最后一名吗?  从你遇到的问题看,你和老公应该是不同性格的人,他比较理性,爱就事论事,而你比较感性,注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