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释“天山共色”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lovel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勤中老师在《语文教学之友》2011年第6期发表《“天山共色”之“共色”注释质疑》一文,对教材将“天山共色”翻译为“天空和群山是一样的颜色”提出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共”应读作“共”(gong),表示“供给”之意;把“天山共色”翻译为“湛蓝的天空和青翠的群山为人们提供了赏心悦目的景色”。我认为丁老师的观点值得商榷。
  首先,丁老师似乎没有注意到南北朝时期骈体文的语法特点。
  作者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正是骈文盛行的时代。骈文,也称“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通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所谓“对仗的工整”,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上、下句的基本句式要相同。吴均《与朱元思书》是骈文中的精品,完全符合骈文对仗工整的要求。文章开头“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句由两个主谓短语构成,“风烟”对“天山”,都是名词,是陈述的对象;“俱净”和“共色”是对对象的陈述,合起来是说“风与烟”是“一样的明净”,“天与山”是“一样的颜色”。这里“俱”与“共”在相同的位置,应该都作副词“一样”解。如果按照丁老师的观点,“共”作动词“供给”讲,那么“俱”也得按动词解释,就解释不通了。所谓“字不离句,句不离篇”,解释一个字,一定要兼顾上下文的语法和意思,还要结合文体特点,才能不失之偏颇。
  其次,丁老师似乎忽视了文学描写主观色彩浓厚的特点。
  丁老师质疑教材将“天山共色”翻译为“天空和群山是一样的颜色”,认为“是天空像群山那么绿,还是群山像天空那么蓝,还是在绿和蓝之外的第三种颜色?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我认为丁老师是从纯粹的科学角度思考问题的,因此这个问题就没有答案了。如果只从科学角度解释,那么第一句“风烟俱净”也解释不通了:风之“净”尚可理解,既然有“烟”,如何能“净”?哪个“烟”是“净”的呢?可见如果以科学解文学,就无路可走了。如果注意到文学描写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其实,只要注释的时候给“天山共色”中间加上一个副词“似乎”,丁老师的问题就豁然贯通了。我们可以把“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翻译为:微风与烟岚更让我感到空气清爽明净,天空与群山看上去似乎融成了一种颜色。天空与群山的颜色虽然不一样,但作者感觉他们融成了一片,融成了一色,我们有什么办法呢?印象派画家的天空可能是红色的,太阳还可能是绿色的——所以我们必须承认文学描写中不符合客观现实的那部分。
  与吴均同属南朝的刘勰早已对文学描写以主观感受取代客观事实的现象作了总结,称之为“夸饰”。《文心雕龙》中说“文辞所被,夸饰恒存。虽《诗》、《书》雅言,风格训世,事必宜广,文亦过焉。是以言峻则嵩高极天,论狭则河不容舟玎;说多则子孙千亿,称少则民靡孑遗;襄陵举滔天之目,倒戈立漂杵之论:辞虽已甚,其义无害也。”凡是文辞描写,就永远存在着夸饰的表现方法,适度的夸饰不但于文意无害,而且能表现出事物的精妙之处。
  初唐王勃《滕王阁序》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似乎是从吴均《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化用而来,只不过把“共色”换成了“一色”,在意义上却是没有区别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教材的注解是完全正确的。
其他文献
在抗击疫情的当下,网络语言传播承担着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的重要功能,因而更具广泛性、快速性和影响性特点,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情感建构、情感识别和情感判断。  值得欣慰的是,许多新闻媒体在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引导人们科学冷静对待疫情,报道感人事迹,倡导“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网络语言传播注入了战胜疫情的强心剂、定心丸。网民充满深情的“隔离病毒,不隔离爱”“武汉挺住,我们永远都是一家人”“最美逆行
1958年6月5日,已经久卧病床靠鼻饲进食的祖父稍稍有了点精神,护士柯贵贤请他写几个字。当时,已经无法正常书写的他,吃力却坚定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们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在正道上行,才有良好的结果,否则根本上就错了。”谁也没想到,这些字竟是他生命中的绝笔,此后他再也不能写字了。这是祖父晚年给世人,特别是给他的亲人留下的最珍贵的遗嘱。  这短短30余字,是祖父上下求索几十年寻求救国真理,为国家、
7月21日,美方单方面挑起事端,突然要求中方关闭驻休斯敦总领馆,严重违反有关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以及中美领事条约有关规定,严重破坏中美关系。中方就此做出了正当和必要的反应。  美方为其错误决定编造借口、散布谎言,在短短几日之内就抛出多个说法不一的版本。但是谎言重复一千遍仍然是谎言。美方所炮制的种种说辞,有的是无中生有,有的是颠倒黑白,拿不出一条真凭实据。对此,有必要把美方谬论和实际情况列举出来
疫情肆虐,人命关天。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为代表的美国一些政客却和福克斯新闻等美国右翼媒体一唱一和,为了推卸自己救治不力的责任,玩起了“甩锅”游戏,什么“武汉病毒研究所人工合成病毒泄露”“中国隐瞒疫情”“世界卫生组织延误时机”等谎言相继出笼。据媒体披露,最近美国共和党内部下达的选战指引明确要求,在涉及疫情问题上要统一口径,一起“甩锅”中国,这成了他们精心策划的选举策略。这一番政治操弄,让他们的险恶用心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癌症数据显示:2018年全世界食管癌患者增加57万例左右。而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的高发地区之一。  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癌症地图,按照年龄标准化、性别分类,可以看到中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且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在中国,食管癌是第5大致死性肿瘤,患者五年生存期存活率为30%左右。同时,食管癌的发病呈现一定区域聚集性及家族聚集性。  一家三口相继患食管癌
当你老了,谁来供养?  告别传统养儿防老,现代养老体系主要有三大支柱,分别为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计划。在我国,绝大多数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来自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  近年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收支缺口持续扩大;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覆盖面仍然有限;建立个人主导的养老第三支柱,完善多层次的养老金体系,或可成为养老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决策层和相关部委对此早有关注。
目前,在高中诗歌教学的课堂上普遍存在着两种做法:一是“以读代评”,在许多公开课、比赛课上,“诵读”贯穿全程,形式纷繁,教师期望用“读”传达千言万语难穷之情,学生希望用“读”表达灵犀脉脉的“尽在不言中”,将诗歌教学变成了诗歌朗诵;二是“以练代评”,一部分清醒的现实主义者瞄准高考,抱定“三十六计,得分为上策”的宗旨,将诗歌教学课变成了习题讲评课。究其原因,是许多教师始终存在着一种错误的教学思想——诗歌
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共和国迎来了70华诞。  10月1日上午10时17分许,阅兵式号角响彻长空,红旗牌检阅车驶出天安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神采奕奕站在检阅车中央。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首次国庆阅兵,这是共和国武装力量改革重塑后的首次整体亮相。  装点一新的长安街上,三军列阵,铁甲生辉。  检阅车驶过金水桥,阅兵总指挥、中部战区司令员乙晓光驱车上前报告:“主
“意”是文章的灵魂所在。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可见,作者的立意能力,往往决定着作文的水平层次。写作时,要“意在笔先”。欲成就佳作,需先在立意上高人一筹。  近年的高考作文题,都是以“立意自定”作提示,但很多考生却无视立意的原则与方法,随意而为,常因立意失误,使作文失分太多。学生作文在立意上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是止目一叶之景——片面。没读完作文题目,就武断地扣住
政 治  1日 人民日报报道: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讲话》。  2日 人民日报报道:习近平近日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做好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八八战略”为统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精准落实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各项举措,奋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