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根际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回接辣椒促生效果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in1213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验证在种苗基质培养中添加作物自身根际细菌的促生效应,本研究以辣椒为研究对象,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其根际细菌的组成特征,通过平板培养分离纯化辣椒特征细菌群落;对分离的根际细菌采用对峙试验分析其对9种辣椒病原菌的抑制作用,采用平板筛选的方法分析其解磷、铁载体和IAA活性;利用基质盆栽试验将筛选的活性菌株单独或混合接种同品种辣椒,测定其鲜重、根长和叶面积,验证菌株促生效果.结果表明,在辣椒3个生长期(幼苗期、初花期、结果期)相对丰度均在前30的细菌属有14个,通过平板分离鉴定得到其中7个属的82株细菌.通过抑菌试验及对促生指标的检测,筛选出15株同时具有抑菌及促生活性的细菌进行基质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W33等9株菌显著提高根鲜重,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W3-F9等13株菌显著提高根长,多粘类芽孢杆菌W33显著提高地上部鲜重,根瘤菌(Rhizobium sp.)W38-2等4株菌显著提高根冠比,其中多粘类芽孢杆菌W33对辣椒的促生作用最显著,混合菌接种的促生效果整体优于单菌接种.
其他文献
以\'冀砧2号\'苹果矮化砧木为试材,以不绞缢处理为对照,研究绞缢处理下的水平压条生根过程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绞缢处理生根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为57.43%、30.28%;压条生根过程中,绞缢处理、对照的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变化总体均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于处理后45 d达到最小值,在愈伤组织形成期,两者间差异不显著,但不定根形成期绞缢处理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高于对照.绞缢处理可以提高内源源素ZR、DHZR、GA3、IAA的含量,从而促进生根.绞缢处理、对照的GA3含量在整个生根期间均呈现
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rn在我国北方,中原地区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的华夏子孙都会来到黄帝故里新郑市寻根拜祖.《论语》中所记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与“上巳节”相关.
期刊
树型结构对果树整形修剪和果园管理至关重要,柱型苹果(columnar apple)是进行苹果省力化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作为一种负调控植物生长的植物激素被认为是研究苹果柱型性状的关键点.为进一步分析柱型性状和ABA之间的关系,本试验利用外源ABA及其生物合成抑制剂氟啶酮(fluridone)处理柱型和普通型苹果,通过qRT-PCR分析苹果中柱型性状调控基因MdCoL与ABA生物合成及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并比较分析外源ABA处理对普通型和转MdCoL本生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粮油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饲料.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以及农业科技的发展,国内大豆的种植面积和生产量呈逐年上升态势,但仍然满足不了我国对大豆需求量的增长速度.近几年中国大豆进口量也一直呈上升趋势,2020年我国大豆年需求量约1.2×108t,而全年大豆产量仅为1.96×107t,需进口大豆近1×108t.
期刊
本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以菌菇渣和番茄秸秆混合比例为主处理,分别为3:7(S2)、2:3(S2)和1:1(S3)(总量为30 t/hm2),腐熟剂添加量为副处理,分别为75 kg/hm2(A1)、105 kg/hm2(A2)、135 kg/hm2(A3),以不施肥(CK)及施常规化肥(CF)为对照,对当季作物种植后不同处理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含量进行测定,探究农业废弃物菌菇渣和番茄秸秆共同还田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以>0.25~2 mm大团聚体为主,其次是0.05).不同腐熟剂添
为了筛选出1~2个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方用于解决生产上出现的棉花大面积晚熟、早衰、大小苗现象,并为南疆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依据,本试验以新陆中88号为材料,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选用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生根粉ABT和胺鲜酯DA-6)与缩节胺(DPC)组成8组不同浓度处理(含对照),出苗后10 d喷施于棉苗叶片,研究其对棉花苗期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DABT-2(DPC 45 g/hm2+ABT 30 g/hm2)与DDA-5(DPC 45 g/hm2+DA-63 g/hm2)两处理对促进棉苗根系生长发
本试验以烤烟品种NC102为材料,设置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钾+氯化钾、磷酸二氢钾+氯化钙、柠檬酸钾、硫酸钾、硝酸钾6种叶面钾肥处理,研究其对上部叶农艺性状、生理生化、感官质量、经济性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6种叶面钾肥能有效提高上部叶生长、质量和经济性状,其中打顶后喷施0.02 mol·L-1柠檬酸钾处理(T4)效果最好.与CK相比,T4处理烤烟上部叶叶面积增加19.66%,长宽比减少12.54%,净光合速率提高15.63%,过氧化指标相关酶和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增强,进而使上部叶化学品质改善,感官质量提
为明确不同采收成熟度雪茄烟叶晾制过程中,其颜色表征与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特征及二者之间的关联,以ND-2为供试材料,设置M1、M2及M3三种采收成熟度,比较分析不同采收成熟度雪茄烟叶晾制期间的主要化学成分变化特征,并通过CIE Lab颜色系统检测其明度色品指数L*、红绿色品指数a*、黄蓝色品指数b*,计算饱和度C、总色差△E及褐变指数BI值,继而分析颜色表征变化规律及其与主要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总氮、烟碱、氯含量总体表现为M3>M2>M1,总糖、还原糖及钾含量表现为M1>M2>M3,L*、a*、b
基于11年肥料定位试验,研究长期玉米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对小麦淀粉特性和加工品质的影响,以期在品质改良的同时达到氮肥减施的目的.试验在玉米秸秆还田(SR)和秸秆不还田(NSR)两种条件下设置5个氮肥用量处理(N0、N1、N2、N3、N4),测定其小麦籽粒中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延展性、湿面筋含量、吸水率、硬度、容重及糊化特性等指标.结果表明,SR-N处理对小麦籽粒品质及糊化特性有显著影响.SR-N2处理下小麦籽粒中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最高,较SR-N0处理分别增加8.2%和5.7%.SR-N4处理淀粉沉降值
为探究茶树人工杂交F1代单株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特征,为杂交后代早期选择提供依据,以“金萱(♀)×云茶1号(♂)”人工杂交F1代的137个单株为试验材料,对其芽叶表型性状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37%~32.84%,其中,叶长叶宽比的变异系数最小,叶面积、芽重、一芽二叶重和一芽三叶重的变异系数均较大,分别为32.84%、32.66%、31.10%和30.89%;各性状均具有较好的连续性正态分布趋势;12个性状在F1代的中亲优势率为-0.53%~0.01%,超亲优势率为-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