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春天里的铁与匠

来源 :时代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从相公庄采风回来,迟迟未敢动笔,怕的是自己笨拙的笔墨掩盖了章丘铁匠固有的光泽。但是有个声音,叮叮当当地敲打着我的心,颇不宁静。
  这敲打声已有月许。
  声音来自相公庄的那个叫牛祺圣的老铁匠。清脆,明快,很是正宗,很是娴熟。许是春天的缘故,这声音给人以奋进之感,且是耳熟能详,故而也敲打出来了童年星星点点的记忆。
  “双木不为林,八刀不为分。”这是我儿时父亲给猜的字谜。猜不出,父亲就告诉我,是“相公”二字。并说,章丘有一个地方叫相公庄,打铁的特别多,还出过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朝中大官——丞相呢。
  自此,心里對相公庄这个地方充满了遐想,村里来了打铁的,就去问问人家是不是相公庄的,我还仔细地瞅看打铁用的东西,也就是推车子、风箱、铁钳子、砧子和大小的锤子罢了。
  童年记忆里的锤声,被眼前老铁匠手里的锤子敲打着,很自然地衔接了起来。如同季节的更替,很难分清哪一锤是在敲打冬天,哪一锤是在敲打春天。声音在章丘的上空碰撞着,回响着,似乎这声音就该出现在这里,在异地他乡出现的敲打声都是这声音的回声。
  有人说,打铁的锤声是一首欢快的乐章,而我看到的却是一种敲打的无奈。
  我们的到来,打乱了老人的工作,他却异常高兴。他虽是很善谈,但言语间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从镜架上面和我们一同交流着,眼神胜过了他的语言。
  为了给我们演示打铁的过程,老人重新烧上一块料铁。炉火中,铁在舞蹈,老人俨然成了指挥家。火苗“呼呼”地跃起,料铁被烧红了,“呲呲”地蹿着火星。一双堆积着老茧的手,一只握着锤子,另一只用火钳夹住料铁,放在砧子上开始了他的表演。铁要趁热打,四溅的火星子就像是过年的烟花,而老人身上的衣服又多了一些小窟窿。
  我没有找到童年记忆里的风箱,目光停留在老人那一张写着沧桑的脸上。他祖传的手艺能把料铁上的弯曲、凹凸捋顺捋平了,却没有抹平自己额头上的皱纹。大概因为皱纹里面藏着祖父在北京为宫廷打造铁器的故事,藏着父亲在胶东兵工厂打造快枪的故事,藏着自己为了吃饱在外打铁的故事。
  有人说,铁匠手艺再好,能打出花来吗?
  铁,可以开花,因为春天已经来了。墙外的花已是站满枝头,我们探讨花的名字、颜色以及在什么时候开,若没有点常识,还真分不出来。铁开的花,就没有这么多的讲究,一棵牡丹花,枝杈、叶脉是黑的,花瓣、花蕊是黑的,花盆、花土也是黑的。
  黑成了花的底色。
  毋庸置疑黑牡丹花生命力的存在,栩栩如生。一片叶子的生成离不开光,它却不是在阳光里光合作用的产物,而是炉火中沐浴,五六百锤子精准地锤炼后,方生叶形一片。
  有多少片叶子我没有去数过,枝杈、花瓣、花蕊也没数过,更没有去计算一下整棵花敲打了多少锤子。老铁匠也没有数过,他的心思是用惟妙惟肖的作品,证明自己铁匠身份的尊严。
  朴实是老人最基本的语言。身上棉花做的对襟棉袄上有多少被火星刺破的小窟窿,谁也没有理会。正是有这数不清的小窟窿,才养活了一家老小。即使为了迎接我们的造访而换上的中山装也是朴实得很。
  老人给了铁生命,铁回馈给老人的是风骨。
  二
  想起了老铁匠家的后墙,因为墙上有个门。
  去老铁匠的家,从正大门进去还需要绕很长一段路,几步之遥就是他家的后墙。土坯墙被岁月侵蚀的痕迹,处处可见。就在这墙上有一道门,窄窄的,只容一人出入,稍胖者需侧身方能进入。
  门小。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面对的却是墙外田野宽广的胸怀。麦田里返青的春意裹挟着泥土特有的气息,连同树梢的花香,弥漫开来,一直到远处的大山之上……
  后墙上的门,应该叫后门了吧。那天,我也走了一次后门,确感受到了走后门的效率,难怪人们办事这么热衷于走后门。门离地稍高一些,进去需攀爬,若上面有人拉一把,也不会太费劲;出来则需搀扶或是跳下来,若不小心还会崴了脚。
  我想,走后门是会存在危险的,哪怕绕一下远,还是走正道的好。
  从后门进去,是条捷径,老人除了自家的后门,没有走过其他人的后门,要不然不会如此执着于打铁此道。
  不管是从这道门出来,还是进去,都很难!这与选择做铁匠这行当倒有了几分相似之处。
  打铁,是养家糊口的手艺,在炼炉旁忍受炎热,挥汗如雨,算是人生当中三苦之一了。但凡有别的出路,就不会进打铁这道门。
  老人的生活没有太多的讲究,很是知足,这与自己一辈子的铁匠生涯是分不开的。
  想当学徒打铁,就跟着熟识的铁匠去走炉,抑或坐炉。走炉,也叫打跑铁,或是秋后到年底,或是一走一年,游走于他乡的生街陌巷,随遇而安。师父除了管上一口吃的,一年下来给学徒的百十斤粮食,这在那个吃饱就行的时代也让家里人感到很好了。坐炉,相对于走炉条件会好一些,选一个大的集镇,就可以打铁立铺了。
  老人生活是简单的,所以我看到了昔日颠沛流离中别人无法理解的寂寞,还看到了他今天站在春天里他人无法仿效的幸福。
  进了这道门,也是会很艰难的,信念一旦倒塌了,逃走者甚多。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事情可以打倒自己,但是能够真正打到自己的是自己的心态。倒下了,以前的血汗就会付之东流,努力的脚步不会留下任何印迹。挺住了,就是一件精美的作品。
  老人挺住了,他成了章丘铁匠中的剩者,更是胜者,成了非遗的传承人。坚守成了他通关的密码。
  老人不仅挺住了,还在铁匠这个行当站稳了。他就是章丘铁匠中一道奇秀的风景。貌似是对铁匠蔑视的话语,成了一种超越自我的动力。难道锄镰锨镢才是铁匠的熟能生巧的技能?他不信。老人有了自己的目标:做正确的事,做正直的人。
  老人姓牛,他的铁匠手艺也是姓“牛”,不仅打造了一棵富贵的牡丹花,具有章丘地域色彩的大葱等铁艺精品,还把章丘铁匠这道风景打造得尽善尽美,且传承了下去。   老人的形象高大了起来。他说认识我们这些作家、文化人很高兴。在我看来,老人才是真正的文化人。不是因为他上过央视的节目,不是因为他曾有清华的学子与其切磋铁艺的经历,而是根植于他内心的修养、诚实与善良,与学历无关,与阅历无关,与钱财无关。
  老人是富有的,站在自家后墙的门口,不仅拥有墙里的天地,还拥有门外旷野的春光。
  三
  铁打的牡丹,花無艳色,蕊无粉气。虽是如此,我却嗅闻到了那棵花传世的芬芳。
  铁打的花是黑的,铁是黑的吗?从直观的习惯上可以这么说。铁能和黑色联系在一起,是因为铁表面的颜色。说到某人肤色黑时常用“长得和铁一个颜色”来比喻。好在铁的内心和表面颜色是不一样的,如同老铁匠黝黑的皮肤泛着光亮,包裹着的却是他内心的善良。
  看着老人的一张脸,我想到了包拯,因为他们的脸都是黑的。包拯的脸应该是史上最黑的。这也许是为了舞台上的需要,因人物的特点而刻意描画的脸谱。黑脸的包公虽有些夸张,铁面无私的精神却深入人心。包公给“铁”字提升了品味,“铁”字给包公增添了威严。
  铁,没有做到表里如一,冷静使得它处于一种成熟老练的状态。铁在炉火里烧红了,通体一色,就如同人被激怒了一样,失去了理智,很容易变形失态。此时的铁匠掌握了铁的命运,把铁打成一把下地的锄头也行,打成一柄削铁如泥的利剑也行,扔进废铁里也行。
  把铁打成什么样子,就会有什么样子的故事。
  章丘铁匠打了一口铁锅,成了当下的网红爆款。“洛阳纸贵,章丘无锅”,铁锅成了章丘的一种信誉。不因无货而抬价,不为利益而造假。铁是好铁,匠是好匠,铁锅才是好锅。一块铁的心要是黑的,铁也不是什么好铁了。章丘铁匠的心不是黑的,诚信把章丘铁匠推到了大国工匠精神的巅峰。
  由包拯,我想到了“房谋杜断”中的房玄龄,因为他们都是国之良相。心怀天下苍生,治国理政,名垂千史。房玄龄出生的地方称之为相公庄,地名与其有没有关系,我无从考证。丞相的左邻右舍或许就是铁匠,因为他的故里章丘,就是铁匠之乡。
  章丘铁匠多,这不是一种偶然兴起的现象,铁匠之乡这一美誉有着历史的渊源。考古专家曾在章丘的东平陵城发现了众多铁器和一处规模较大的冶铁遗址,证明了汉代平陵城的冶铁业规模巨大,在全国占有重要的位置。打铁的手艺在章丘人的手里,已很是娴熟,且精通此道者众多,代代相传。
  如此说来,国相与铁匠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情结。
  相与匠为邻,就是读与耕相伴。一个用思想理正庙堂风气,一个用手艺造具农田除草。于是相与匠支撑起了一个朝代繁荣昌盛的格局,读与耕续写了一个民族的繁衍生息的文脉。
  铁是硬的,却没有硬过铁匠的意志。过硬的意志才使铁变成了器。铁锅是器,良相也是器。铁锅烹饪出的是色香味美的佳肴,良相烹饪出的是风清气正的朝纲。
  器,若是没能发挥自身应有的最佳的作用,闲置久了就会锈迹斑斑,掩盖了原有的光泽与锋芒。一把锤子是最好的家伙,敲打敲打它,自然会露出原有的样相。若是不行就放在火里烧红了重新锻打。若能挣脱岁月的束缚,方可重新为材成器。锈迹重了,致使心也黑了的,敲打也成了徒劳,只能扔了……
  铁匠不再是简单的打铁的手艺人,铁在匠人的手里千变万化皆是天机。
  看似是打一锄镰锨镢,何尝不是在敲打老百姓的痛苦与欢乐;看似是打一弓箭矛盾,何尝不是在敲打一个王朝的兴起与衰替。看似是打一枪弹,何尝不是在敲打外寇入侵的野心与凶顽;看似是打一铁锅,何尝不是在敲打和煦春天的信誉与传承。
  信念在铁匠的心里生了根,固守着周而复始的敲打,传承着炎黄子孙的大智大美,不知不觉已贯穿于整个民族的融合与发展之中了。
  此刻,站在春天里的章丘铁匠的敲打声还在,将来也会在。在这不绝于耳的锤炼声里,我萌生了一种念想,和着敲打的节奏在春天里飘荡:人,不做良相,就做铁匠……
其他文献
距儿子的婚期只有十天,卻发生了一件让吴子虚闹心的事——家里的卫生间从四楼漏水了。  吴子虚住三楼东,肖喇叭住一楼西,一个副职住四楼东,这个副职后升迁到一个要害部门任一把手,两年后,以楼前的街上人车拥挤为借口搬走了。倒出来的房子,他过给了姓车的卖烧肉的小舅子。  外来胡子住进来,单元的居住成分变杂了。肖喇叭见到吴子虚便说,坏了,要坏事。黄豆里掺了颗黑豆,要乱套,乱套。  刚开始,吴子虚不以为然。他那
老僧口  一   一个渡口,一个老僧,产生了村子的名字,一直沿袭至今。   不知老僧口村落里暗藏着多少秘密,这是神秘的词语,当任何事物没有被考据或思辨的时候,人们总是在寻找它的神秘所在之处。正如从渡口进入老僧口村,又不知道会遇到什么。那个时代交通不发达,需要渡船,老僧一年四季在这条河上摆渡,他是村子里活着的字典,更是神秘的人物。   夕阳下的渡口,似一条纽带通向清河,在光照下绵绵延长,两岸郁
老李赚了将近四百万,却来找我诉苦。   老李买过一套二手房,当时八千块一平方米。那套房子花了八十多万,首付了二十多万,贷了六十多万。当时他的爱人没有工作,只他一个人赚钱,每个月除了生活开支还要交房贷,压力山大。没想到他爱人又意外怀孕,违反了计划生育政策,被单位辞退。失去稳定收入的他便想把房子卖掉,开个饭店。房子在房产中介挂出去,很顺利地卖了。他们还清了银行贷款,赚了将近四十万。卖了房子的他们非常
在我的印象中,家乡的风月是最易流转的,无论是深藏的人心,还是弥漫的流言。乡村的人事庸常琐碎,但它又襟怀博大、藏污纳垢,极具包容性,再惊天动地的事顶多三个月就被另一个故事的发生代替,然而厚土这一页却一直未能彻底翻过去。清明节回家遇见厚土的时候,他正瑟缩在浓浓日光里,脸上的褶子沟壑纵横,早已被尘土攻陷,一只眼惨烈地臃肿着,他看起来像一截枯木,在春寒料峭里吱吱作响,仿佛这风再猛烈些便会摧枯拉朽。  想起
我们一行五人去西班牙葡萄牙旅行时,朋友的朋友为我们介绍了一位当地的陪同,说是一家文化公司的高管,恰逢休假。当我们从浦东转迪拜的EK185航班到巴塞罗那BCN机场时,那陪同已在机场等候了。  通上电话,见了面,我们都惊呆了,那是一位身材高挑、举止文雅、相貌标致、肤色白皙的中国姑娘。她落落大方,打过招呼后,自我介绍说,我叫艾娃,西班牙名字。  艾娃自己为我们开车,开的是一辆老款的大奔。车内收拾得干干净
一  车站里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没升起的太阳也没挡住人们出行的欲望。  老金被拥挤的人群裹挟着,忽然身上的背包带给拽断了,包里的手锤钢钎、扁铲扁錾散落在地,有位好事者停住脚步斜睨着嘲讽道,呵,这是砸墙抹灰啊,还是凿石錾磨?老金满脸不屑,瞎扯啥,俺才不做那种下三滥的营生,俺是专掏山窝里金豆子银疙瘩的好汉,那金豆子你做梦都没见过。老卡过来呵斥道,瞎咧咧啥,就你属多嘴驴。  老卡讨厌老金磨叽又卖弄的样子
酷暑难耐,挥汗如雨。这些  他都视而不见,他都毫不在意  旺旺的火头烧不旺的时候  他还要用蒲扇扇几扇,有时候  一阵烟把他呛出了眼泪,他咳嗽几声  并吐出带着血丝的痰,这些  他只是闭了闭眼。他知道他要把药熬好  他要先急火后温火,用耐心  捧出一剂良药的仁心,去医治  那个比自己咳得還重的人  他虽然忘了自己,但不离不弃的中药味  有时候能救治人间的温情……
鹊山生在黄河边  长在黄河边  鹊山太小,孤零零的  不像一座山  這么多年,鹊山上除了传说  只剩下石头  天就要黑了,对岸的灯越来越亮。鹊山啊,仿佛一条船  荡在河面上
引 子  我认为,人有两次诞生。第一次,是生理学意义上的;第二次,是社会学意义上的。  人类文明的推进,依靠文化的历代积累,知识的薪火相传。一个没受过学校教育的人,是很难适应社会的,尤其是在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与明天。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是人所必经的第二个母体;获得一定的文化知识,踏出学校步入社会,则为人的第二次诞生。这个过程,正所谓“呱呱之子,各识其亲;譊譊之学,各习其师”。  然而,我回想1
【摘 要】 幼儿正处于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重要成长期,在幼儿阶段开展区域游戏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而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价值,帮助幼儿将游戏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在游戏中积累生活经验,提升对社会、生活的感知力。  【关键词】 生活化材料;幼儿园;区域游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