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芳基-1,3,4-噻二唑-2-胺衍生物的合成

来源 :化学研究与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00ok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冰醋酸催化下,芳香醛(2a~2g)分别和氨基硫脲(3)反应合成得到芳亚胺基硫脲衍生物(4a~4g),中间体4无需经柱层析纯化,然后在三氯化铁作用下反应关环,得到7个目标化合物5-芳基-1,3,4-噻二唑-2-胺(1a~1g).产物结构经1 H NMR、13 C NMR和ESI-MS确证.然后分别以中间体(E)-2-苄基肼-1-硫代酰胺(4a)和产物5-苯基-1,3,4-噻二唑-2-胺(1a)的合成为模型反应,考察了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中间体4a合成的适宜条件为:n(氨基硫脲3):n(苯甲醛2a)=1.2:1,在70℃下反应时间4 h;产物1a合成的适宜条件为:n(FeCl3):n(4a)=4:1,在80℃下反应16 h.
其他文献
针对低渗透储层粘土矿物水化膨胀、运移以及注水压力高而导致油田采收率大幅度降低的问题,作者以长碳链烷基叔胺和1,3-二溴丙烷为原料合成系列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Cn-3-Cn),以乙二胺和甲酸为原料合成了有机铵盐类防膨剂(EMN),并将二者以一定比例复配,通过评价防膨性能、表/界面活性,得出表面活性剂C14-3-C14与防膨剂的复配效果最好.在0.1%C14-3-C14中加入1.5%EMN+0.5%KCl,防膨率为84%,水洗10次之后防膨率稳定在65%左右;在0.1%C14-3-C14+0.5%K
用莰烯醛为原料,分别与氨基硫脲、4-苯基-3-氨基硫脲、4-甲基-3-氨基硫脲反应,合成了3种莰烯醛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莰烯醛缩氨基硫脲(3a)、莰烯醛缩-4-苯基氨基硫脲(3b)、莰烯醛缩-4-甲基氨基硫脲(3c).3个化合物的结构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质谱分析进行了表征;并且采用菌丝生长法对10种植物病原菌的生长进行了抑制试验.抑菌实验表明:莰烯醛缩氨基硫脲(3a)对其中9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均比3b和3c高,特别是对枇杷炭疽病菌、彩绒革盖菌、油茶炭疽病菌、油茶果生刺盘孢菌,在药液浓度为50 mg·
近些年来,微生物电解池(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MEC)在产氢方面的应用深受关注.但是,作为MEC的生物催化剂,电活性微生物的群落与功能尚未阐述清楚.因此,本实验通过电化学测量和16S rRNA测序等技术,检测了不同电化学参数下MEC产氢产电的情况,并分析了阳极生物膜上电活性微生物的种群结构.电化学结果显示,在其他参数一致的情况下,单独设置电解电压为1.0 V、电极距离为1.5cm、并联电源数为3个的情况下,其对应的MEC所形成的阳极膜产氢潜力最大,分别是5.35、5.56
本研究利用溶剂热法制备锌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IF-8),再通过电沉积法将金纳米颗粒(Au NPs)负载到ZIF-8上,构建无酶电化学传感器(Au NPs/ZIF-8/GCE)用于过氧化氢(H2 O2)的电化学测定.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修饰材料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实验采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该传感器的电化学行为,并进一步研究不同扫速和不同H2 O2浓度对修饰电极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H2 O2的还原具有很好的电催化活性.在最佳条件下,采用计时电流法(i-t
建立血液中呋喃芬太尼的LC-QTOF-MS检验方法.采用Eclipse Plus C18(1.8μm,3.0X150mm)色谱柱,以水相A(0.1%(v/v)甲酸和5mM乙酸铵的水溶液)和有机相B(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全扫描模式,对血液中的呋喃芬太尼分析检验.方法回收率为76.44% ~92%,线性回归方程为y=4355.5x+2242.9,检出限为0.1 ng·mL-1,定量限为2 ng·mL-1.本方法操作简单,可为定性定量分析检测血液中的呋喃芬太尼提供数据帮助.
以1-(三氟甲基)-1,2-苯碘酰-3(1H)-酮为三氟甲基源,并以2-氨基-5-溴吡啶为三氟甲基化底物,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合成工艺进行了分析优化,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4 h,催化剂用量0.16 eq,反应温度50℃.经过3次验证实验,其平均收率为87%.最后继续合成了多个三氟甲基杂环芳香胺,且化合物结构经1 H NMR表征,均有良好的收率,为78~87%.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蛋白胨中17种游离氨基酸的方法.样品经水溶解定量稀释后,无需衍生直接进样.17种游离氨基酸经过Syncronis C18色谱柱分离,采用含有0.1%(V/V)甲酸的5%(V/V)甲醇水溶液进行等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监测,外标法定量.17种氨基酸经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均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检出限为0.2~3.9 mg·kg-1,定量限为0.7~13.0 mg·kg-1,样品在不同添加水平
结合常州市新区某纺织印染厂现有工艺,采用H2O2/K2S2O8深度处理印染废水,探讨了Fe2+浓度、H2O2/K2S2O8摩尔比、pH值和反应时间对COD去除率的影响规律.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反应条件并拟合出回归模型,预测COD去除率在最佳反应条件(pH=3.1、Fe2+浓度=0.97 mmol·L-1、H2 O2/K2S2O8摩尔比=1:5.62)下可达84.9%,与实验值偏差仅为1.6%,表明该模型对深度处理印染废水工艺优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以2,3-二甲基苯酚(2)和烯丙基溴为原料,经过醚化、溴代、关环及Claisen重排等四步反应,合成得到5-烯丙基-4-羟基异吲哚啉-2-羧酸叔丁酯(1),4步反应总收率为17.8%.中间体及产物结构经1 H NMR和ESI-MS表征,产物结构进一步经过FT-IR、13 C NMR及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确认.同时,重点考察了溴代反应及Claisen重排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最佳溴代反应条件为:n(NBS):n(1-(烯丙氧基)-2,3-二甲基苯3)=2.2:1,反应温度77℃,反应时间为2.5 h;确定
海参肽的磷酸化对于海参肽从食品领域拓宽至高效抗疲劳产品、护肤品、化妆品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选取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为磷酸化试剂,对于海参肽进行磷酸化反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海参肽磷酸化反应条件下,三聚磷酸钠具有最高的磷酸化程度.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双因素法确定了最佳海参肽的磷酸化条件:反应pH为8.0、反应时间为1.5 h、三聚磷酸钠添加量为5.6%.最佳条件下的磷酸化程度预测值为21.7 mg·g-1.此外,我们还探讨了磷酸化对海参肽功能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较磷酸改性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