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油田注水系统的缓蚀阻垢剂的合成及其性能

来源 :腐蚀与防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e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谷氨酸、亚磷酸和甲醛为原料,通过曼尼希反应,一步法合成了谷氨酸二甲叉膦酸缓蚀阻垢剂.采用红外光谱对合成物进行结构表征.采用静态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评价了其阻垢性能和缓蚀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其在N80钢片上的吸附形貌.结果 表明:合成的缓蚀阻垢剂在钢片表面可形成一层致密的吸附膜,抑制N80钢的腐蚀,且抑制了碳酸钙在钢片表面的生长.该缓蚀阻垢剂是以抑制阳极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随着浓度的增加,缓蚀率升高.在50℃条件下,其最佳加入量为30 mg/L,此时缓蚀率为87.53%,且与市售同类产品相比,具有更优异的阻CaCO3垢性能.
其他文献
定子线圈作为发电机的组成部件,由空芯铜导线绕成,冷却水在其中流通.定子线圈在长期运行中不可避免会发生腐蚀,腐蚀产物的积累使内冷水的水质恶化甚至引起水路堵塞,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针对发电机定子线圈的腐蚀问题,介绍了定子内冷水水质特性及其对定子铜线圈腐蚀行为的影响,讨论了定子铜线圈在内冷水中的腐蚀现状、影响因素及腐蚀控制方法,总结归纳了铜的新型缓蚀剂,并介绍定子线圈的清洗保养方法.
换流阀内冷水系统的腐蚀结垢会引起水管堵塞、漏水,导致换流阀故障.为研究各因素对换流阀内冷水系统腐蚀结垢的影响,搭建了换流阀内冷水系统模拟试验平台,分析了水路电流、电导率、溶解氧、树脂粉末对铝散热器腐蚀和均压电极结垢的影响.结果 表明:电极间电位差是造成均压电极结垢的根本原因;电导率是铝散热器腐蚀的关键影响因素,电导率过低会加重系统腐蚀结垢,实际运行时宜控制电导率为0.070~0.110 μS/cm.若电导率控制不当,高溶解氧会加重内冷水系统腐蚀结垢;离子交换树脂粉末不会对内冷水系统腐蚀结垢造成较大影响.
综述了硫酸盐还原菌(SRB)的腐蚀机理、主要影响因素(温度、pH、Cl-浓度、应力作用、矿化作用、管材材料)及其防护措施,简述了SRB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根据导管架平台的结构特点,设计了固定式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ICCP)的辅助阳极、参比电极、多路控制器和配套监测控制软件.结果 表明:系统运行稳定运行3 a,参比电极测量结果显示导管架表面保护电位为-1001~-1050 mV(相对于氯化银参比电极).牺牲阳极+固定式阳极ICCP系统可使新建平台突破固定设计年限的限制,满足后续的延寿需求.
为了提高管道腐蚀速率的预测精度,在GM(1,1)模型基础上引入了多变量灰色预测模型GM(1,N).在传统GM(1,N)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包含作用量的新结构灰色预测模型、优化背景值,并引入SVM模型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利用现场试验数据对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 表明:相比于传统GM(1,N)模型,新型多变量灰色模型的管道腐蚀速率预测精度提升了69.9%,该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且克服了传统模型无法准确预测中长期管道腐蚀的缺点.
近年来,钢筋混凝土构筑物的腐蚀成为了造成结构破坏,影响结构安全性的头号杀手.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作为控制混凝土钢筋腐蚀的一种有效电化学方法,符合海水池钢筋保护的要求,且有效性高,保护程度和年限较长,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认可.对复杂的海水池混凝土钢筋阴极保护进行介绍,阐述了复杂构筑物外加电流阴极保护遇到的各种问题.
目前关于氯离子侵蚀的研究不能反映多因素作用下钢筋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规律.以钢筋混凝土T梁为对象,采用COMSOL有限元软件建立T梁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吸附反应、裂缝尺寸、钢筋阻滞三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混凝土T梁的内部氯离子浓度场分布规律,详细探讨了裂缝深度和宽度对混凝土内氯离子扩散进程及其耐久性使用寿命的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将考虑钢筋阻滞作用、吸附反应、裂缝尺寸的氯离子扩散模型引入到T梁耐久性研究中,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T梁内氯离子浓度场分布规律;裂缝尺寸对氯离子的扩散影响显著,裂缝尺寸越大,氯离子的扩散速
在Simufact Welding软件中模拟了304不锈钢管路焊接过程,得到了焊缝附近外表面残余应力分布情况,在ABAQUS软件中分析了单个点蚀坑中的应力集中程度,分析了应力集中系数与点蚀坑形状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力作用下点蚀速率和点蚀坑形状的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应力作用下,试样的腐蚀倾向和腐蚀速率均增加;受应力影响,点蚀坑通常在垂直于主应力的方向发展更快,可能逐渐形成垂直于主应力的扁平型点蚀坑甚至发展成为裂纹;应力必须要达到一定数值才会对腐蚀有明显的影响,对于304不锈钢半球形点蚀损伤,残余应
为降低钢铁产线故障率,减轻职工劳动强度,提高工作安全性,以自控系统、工业网络、监控系统为基础,应用冗余、自诊断、虚拟化等先进实用技术来探索建设自动化智能远程运维平台.实现工控数据采集及监控,故障智能诊断、侦析预判、智能修复和相关系统集成,搭建专家参数库、故障信息知识库、远程运维支持系统,实现人均维护工作量年均增加近32.2%,年度故障率逐年下降约0.003%.运维工作突破传统的时空限制,为钢铁产线提质增效提供了可靠的自动化、信息化保障.
钢铁生产过程中需要基于过程数据对产品质量进行判定,判定的规则缺少规范的管理和有效的积累.借鉴规则引擎思想,结合钢铁质量管理系统的需求,设计和开发了一套基于工业大数据的规则引擎组件,在宝武集团大数据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实现了基于规则的炼钢、热轧、冷轧全工序质量管理.业务人员通过配置规则、规则组、规则流实现钢铁质量判定知识的管理.项目实践证明,该组件可以满足钢铁生产过程中工艺、表面等多种质量判定场景,基本替代原有人工质检工作,实现钢铁企业的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