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来源 :中华肾脏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droid_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中低血压(IDH)的发生率及其与患者死亡的关系,探寻适宜中国MHD患者IDH的诊断标准。

方法

纳入2012年7月1日至2012年7月31日期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入组前6个月的透析前血压、透析中最低血压,及透析后血压、生化检查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等资料,对入组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至2015年7月)。统计不同IDH诊断标准下MHD患者IDH的发生率和患病率,分析IDH发生与患者死亡的相关关系。基于文献报道中单纯以血压为标准的11种IDH诊断标准,以是否发生IDH将患者分为无IDH组和IDH组。

结果

21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共行血液透析16 084例次。在不同IDH诊断标准下,MHD患者IDH患病率、总体及个体IDH发生率分别波动于45.21%~100.00%,4.64%~37.60%及0.00%~33.00%。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以透析中最低动脉收缩压<90 mmHg标准单独诊断,或同时符合透析中动脉收缩压下降≥20 mmHg诊断标准的IDH是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与患者全因死亡率无相关。与无IDH组相比,IDH组患者的心功能较好;血B型脑钠肽前体(Pro-BNP)较低(6909 ng/L比2880 ng/L);左室肥厚患病率较低(83.0%比52.0%);左室射血分数较高(62.5%比65.0%)(均P<0.05)。其余各标准下IDH发生与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无相关性。

结论

不同诊断标准下MHD患者的IDH患病率、IDH总体发生率与个体发生率有明显差异,发生IDH与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无明显相关。透析中最低动脉收缩压<90 mmHg或同时伴透析中动脉收缩压下降≥20 mmHg的IDH患者,由于心功能相对较好,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相对较小。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阔筋膜瓣修复手背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2013年3月—2015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手背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扩创后创面面积7 cm×6 cm~15 cm×13 cm,采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阔筋膜瓣+移植薄中厚头皮修复创面,切取的阔筋膜瓣面积8.0 cm×6.5 cm~16.0 cm×13.5 cm。供瓣区予直接拉拢缝合。结果12例患者阔筋膜瓣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25-羟胆钙化醇[25(OH)D3]缺乏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发生风险的相关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病例来自2013年5月1日至2016年2月1日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接受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并规律随访的腹膜透析患者。收集患者置管前的基线临床资料,连续随访观察至2016年7月31日。根据患者置管前基线血清25(OH)D3水平,分为25(OH)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