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能力有了提高,成为我国扩大内需的主要动力,但是,居民消费能力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促进我国居民消费能力的策略,希望为提高我国居民消费能力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居民;消费能力;经济;因素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384-01
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通过消费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反映出来。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它主要通过消费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来反映。
一、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
1.收入影响因素
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收入水平也是消费水平的最直接因素。改革开放之前人民的收入水平都非常低,家里孩子多,不得不节衣缩食,而当时也正是短缺经济,国民经济本身也很困难。现在大家收入都提高了,包括农民兄弟,其消费水平也在与日俱增。此外,收入决定消费还有另一层含义,收入高的人群通常消费能力强。每个国家的中产阶级都是消费能力最强的人群,因为中产阶级收入较高而且稳定。美国三十年代摆脱经济大萧条也主要依靠也以壮大的中产阶级。目前,我国中产阶级的规模越来越大,所持有的财富占国民总财富的比重越来越大。未来中产阶级将成为拉动消费、刺激经济的主力。
2.消费习惯影响因素
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个人的消费习惯或消费偏好是决定其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消费习惯是指人们喜欢即期消费,还是远期消费,也即储蓄。中国人甚至全世界的华人都有储蓄的习惯,消费也基本是量入为出,总有结余。此次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习惯借钱消费的美国人大部分都紧张的边缘,有些甚至陷入丢失房产乃至破产的危机,而在美国的华人却因量入为出的消费习惯和较大的积蓄而几乎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在同一时点上,储蓄限制了消费能力,但是从长远看,只要引导得当,储蓄却会增加远期消费能力。
3.个人生活保障水平影响因素
一个除了工资之外没有任何保障和保险的人,比如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即使工资水平较高,那他的消费能力也会大打折扣;而社会保障水平比较高的国家如北欧国家,甚至欧美国家,人们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就比较高,因为储蓄的意义相对就减弱很多,消费才能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同样我国目前的消费瓶颈就是在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尤其是农村人口,几乎没有任何保障,再加上收入水平较低,其消费能力非常有限,如何启动农村7亿多人口的消费市场,是我国未来面临的巨大课题。
4.社会对个人消费品的满足程度影响因素
个人仅有消费意愿,但社会无法满足个人的消费需求也不能促进消费。也许有人可能提出异议,目前是商品供过于求的阶段,怎么可能出现不能满足需求的问题。我想说,目前我国仅仅是低端产品的供过于求,而目前我国消费能力最强的人群是中产阶级,但中产阶级通常都是较为小资的人,买东西追求品牌更甚于价格和质量,细化国外品牌强于国内品牌,偏爱纯进口货强于国产货。而目前我国制造业的主要品牌和产品几乎都被国外品牌垄断,中国最具消费能力的人群消费的却外国货,中国的制造业无法满足这部分人的消费需求。这是值得我们更加深思的问题。
二、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策略分析
1.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潜力
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需求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并最终决定着居民的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因此,在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尽可能地缩小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特别是保证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不再降低,提高就业率。在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提高就业率,减少失业人口,为扩大消费提供基础性条件要刺激和扩大消费。
2.加强对居民住房的调控,降低商品房价格
扩大城镇居民的住房消费住房,是引领中国消费潮流的消费热点。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进一步拓宽了住房需求的空间。“居民购买住房,会带动与住房消费密切相关的家电类、家具类等商品的消费,其拉动消费的作用十分显著。但远远超出居民收入承受能力的过高的房价,却抑制了居民的住房消费,居民只能望房兴叹,无法将购房意愿转化为现实的消费需求。应该说,高企的房价已经成为阻碍消费扩大的最主要因素。要扩大城市居民的消费,必须把过高的房价降下来。”
3.促进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共同发展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人们对教育、文化娱乐、卫生保健、旅游、通信等有利于提高身心素质的精神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地区,精神产品消费已经成为人们消费生活中最具增长潜力和最具发展前景的消费亮点。基于这种情况,应把精神产品消费作为扩大消费的一个基本点。政府应采取切实的政策措施,发展与这些消费相关的社会事业,支持精神产品生产部门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产品需求。
三、小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生产力大大提高,商品供应充足。尽管近年来居民消费总量保持了较高的增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在逐步增强,但居民消费率偏低,消费增长相对缓慢,仍然是经济运行中主要的结构性矛盾。与发达国家相对稳定的消费率水平相比,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消费率水平近年来都呈现出比较显著的下降倾向,只有保持清醒的认识,采取合理的手段,才能促进我国居民消费能力的增长。
参考文献:
[1]尚岩,王燕.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和谐性分析[J].商业时代,2010(21).
[2]何卓亚,王学青,郑树霞.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水平发展态势[J].河南省情与统计,2001(06).
[3]荆林波.扩大消费需求与促进消费升级[J].晋阳学刊,2010 (04).
[4]姚景源.收入分配:居民消费升级转型绕不开的话题[J].经济,2010(09).
关键词:居民;消费能力;经济;因素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384-01
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通过消费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反映出来。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它主要通过消费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来反映。
一、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
1.收入影响因素
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收入水平也是消费水平的最直接因素。改革开放之前人民的收入水平都非常低,家里孩子多,不得不节衣缩食,而当时也正是短缺经济,国民经济本身也很困难。现在大家收入都提高了,包括农民兄弟,其消费水平也在与日俱增。此外,收入决定消费还有另一层含义,收入高的人群通常消费能力强。每个国家的中产阶级都是消费能力最强的人群,因为中产阶级收入较高而且稳定。美国三十年代摆脱经济大萧条也主要依靠也以壮大的中产阶级。目前,我国中产阶级的规模越来越大,所持有的财富占国民总财富的比重越来越大。未来中产阶级将成为拉动消费、刺激经济的主力。
2.消费习惯影响因素
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个人的消费习惯或消费偏好是决定其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消费习惯是指人们喜欢即期消费,还是远期消费,也即储蓄。中国人甚至全世界的华人都有储蓄的习惯,消费也基本是量入为出,总有结余。此次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习惯借钱消费的美国人大部分都紧张的边缘,有些甚至陷入丢失房产乃至破产的危机,而在美国的华人却因量入为出的消费习惯和较大的积蓄而几乎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在同一时点上,储蓄限制了消费能力,但是从长远看,只要引导得当,储蓄却会增加远期消费能力。
3.个人生活保障水平影响因素
一个除了工资之外没有任何保障和保险的人,比如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即使工资水平较高,那他的消费能力也会大打折扣;而社会保障水平比较高的国家如北欧国家,甚至欧美国家,人们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就比较高,因为储蓄的意义相对就减弱很多,消费才能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同样我国目前的消费瓶颈就是在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尤其是农村人口,几乎没有任何保障,再加上收入水平较低,其消费能力非常有限,如何启动农村7亿多人口的消费市场,是我国未来面临的巨大课题。
4.社会对个人消费品的满足程度影响因素
个人仅有消费意愿,但社会无法满足个人的消费需求也不能促进消费。也许有人可能提出异议,目前是商品供过于求的阶段,怎么可能出现不能满足需求的问题。我想说,目前我国仅仅是低端产品的供过于求,而目前我国消费能力最强的人群是中产阶级,但中产阶级通常都是较为小资的人,买东西追求品牌更甚于价格和质量,细化国外品牌强于国内品牌,偏爱纯进口货强于国产货。而目前我国制造业的主要品牌和产品几乎都被国外品牌垄断,中国最具消费能力的人群消费的却外国货,中国的制造业无法满足这部分人的消费需求。这是值得我们更加深思的问题。
二、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策略分析
1.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潜力
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需求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并最终决定着居民的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因此,在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尽可能地缩小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特别是保证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不再降低,提高就业率。在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提高就业率,减少失业人口,为扩大消费提供基础性条件要刺激和扩大消费。
2.加强对居民住房的调控,降低商品房价格
扩大城镇居民的住房消费住房,是引领中国消费潮流的消费热点。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进一步拓宽了住房需求的空间。“居民购买住房,会带动与住房消费密切相关的家电类、家具类等商品的消费,其拉动消费的作用十分显著。但远远超出居民收入承受能力的过高的房价,却抑制了居民的住房消费,居民只能望房兴叹,无法将购房意愿转化为现实的消费需求。应该说,高企的房价已经成为阻碍消费扩大的最主要因素。要扩大城市居民的消费,必须把过高的房价降下来。”
3.促进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共同发展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人们对教育、文化娱乐、卫生保健、旅游、通信等有利于提高身心素质的精神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地区,精神产品消费已经成为人们消费生活中最具增长潜力和最具发展前景的消费亮点。基于这种情况,应把精神产品消费作为扩大消费的一个基本点。政府应采取切实的政策措施,发展与这些消费相关的社会事业,支持精神产品生产部门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产品需求。
三、小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生产力大大提高,商品供应充足。尽管近年来居民消费总量保持了较高的增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在逐步增强,但居民消费率偏低,消费增长相对缓慢,仍然是经济运行中主要的结构性矛盾。与发达国家相对稳定的消费率水平相比,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消费率水平近年来都呈现出比较显著的下降倾向,只有保持清醒的认识,采取合理的手段,才能促进我国居民消费能力的增长。
参考文献:
[1]尚岩,王燕.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和谐性分析[J].商业时代,2010(21).
[2]何卓亚,王学青,郑树霞.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水平发展态势[J].河南省情与统计,2001(06).
[3]荆林波.扩大消费需求与促进消费升级[J].晋阳学刊,2010 (04).
[4]姚景源.收入分配:居民消费升级转型绕不开的话题[J].经济,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