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jmyu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任弼时作为革命时期党的主要领导人、出色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家,非常重视形势政策教育。本文结合高校形势政策教育教学的现状,对任弼时形势政策教育思想作了分析,以期对当前新时期高校形势政策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 任弼时 形势政策教育思想 高校形势政策教育教学 启示
  
  一、任弼时形势政策教育思想
  做好形势政策教育,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正确地认识形势和分析政策,对于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完成党和国家的各项任务是极为重要的。“任弼时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组织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1]作为一个“出色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家和组织家,党和人民军队的杰出领导人”,[2]任弼时同志非常重视形势政策教育,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形势政策教育思想,这些思想对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形势政策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认真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仅如此,在争斗时才能获得广大群众起来参加”。
  任弼时同志在30年的革命生涯中,一直强调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在革命斗争时期,要通过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使群众了解当时的社会形势和党的基本政策,争取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国民革命时期,他呼吁要重视对群众的教育,他认为,“中国国民革命成功的第一步,还是要注意民众的政治教育,取得民众之多数同情于革命,方才能使革命的实力发展。”[3]只有这样,才能使群众接受党的主张和政策,“这就是说,我们须努力宣传教育群众,使群众接受我们争斗的主张,尤须有党的独立宣传,向工人解释党的政策,使工人群众了解党”,“仅如此在争斗时才能获得广大群众起来参加”。[4]同时,也“要保证每个战士具备红军读本中的基本常识,并且了解目前形势和党的主张,坚决为苏维埃事业流血到底,这必须经过党的组织、政治机关、报纸、列宁室等,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工作,提高指战员的政治素养”,“使每个指战员不仅在战斗中成为英勇坚决的战士,而且还要他们懂得党的基本政策,使他们成为党的政策的宣传者和坚决执行者”。[5]
  “五卅”惨案发生后,任弼时与恽代英联名签发团中央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中国人民掀起一个“大运动”的通告,通告要求各地团组织应立即与当地党的组织召开联席会议,“下全体动员令,组织游行演讲队,揭露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上海、武昌、山东及日本东京等地压迫中国人的事实”,[6]并因势利导,组织一些学生到工厂去演讲五卅惨案及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情形,协助这些工人组织工会。青年学生在对工人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过程中,本身也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对当时的形势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对于一般青年国民的希望,就是设法使这次上海屠杀的事实变成全国长期反对帝国主义的运动。平常我们向一般民众宣传,总难使他们明白反对帝国主义之必要,现在有了这次帝国主义残杀同胞的事实,当然容易唤起一般同胞的同情”。“我们对于这次运动的希望,就是使全国民众了解帝国主义的真正面目,同时使他们知道反对帝国主义应注意之点,简言之,就是注意民众中的宣传”。[7]通告发出后,一时群情激奋,被帝国主义统治八十多年的上海市民怒吼了,罢工、罢课、罢市,“造成中国这样一个反对帝国主义一段极光荣的历史”。[8]对于农民运动来说,“目前须极力注意在农民中作普泛的政治宣传”,“宣传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事实,使一般农民都能了解基督教与帝国主义之关系,借此以鼓吹农民之联合”,[9]形成与工人阶级稳固的联盟,形成反抗帝国主义的重要力量。
  2.“按中国实际情形去解释我们的理论,庶可得到思想上的胜利”。
  任弼时指出,在进行形势政策教育时,内容不要过于空泛,也不要过于艰深,要注意到日常生活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解释,要结合社会现实去做好形势政策教育,从实际出发,只有“按中国实际情形去解释我们的理论,庶可得到思想上的胜利”。[10]抗日战争时期,任弼时强调:“只有动员起全民族的力量,经过长期艰苦奋斗,才能获得最后胜利。”并指出:“日寇的进攻,特别是日军的残暴,是我们动员、组织群众最好的宣传资料。”“这种悲惨残酷的事实,是最能激发同胞的民族仇恨的。只要我们能够很好地抓住这种日本的‘王道’,加以‘宣扬’,是容易把群众发动起来的。”[11]我们应通过宣讲当时的社会形势,使群众认识到敌人的丑恶,激发民族责任感,形成民族聚合力,团结一心,共同抗日。
  有些人感觉抗战中群众的动员工作是重要的,但总以为这非三个月半年之后不能见效,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任弼时同志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及时对群众进行当前形势政策教育,“我方虽在军事上受到一些失利——但决不是决定最后胜负的失败,然而却换得了中华民族从未有的团结,冲破了积弱传统与恐日思想”。[12]任弼时分析当前战争形势,指出:“摆在中华民族面前有两条相反的道路:一条接受日本的条件而投降屈服,一是继续抗战到底以争取最后的胜利。”“接受日本条件而投降屈服,只有黑暗悲惨的前途,是汉奸托派卖国贼之徒所走的道路,是一切不愿做亡国奴隶的人们所反对的。”“只有继续抗战到底,才是中华民族光明的大道,是一切黄帝子孙所应走的道路,是一切不愿做亡国奴隶的人们所拥护的政策。”[13]并号召:“要以周密的系统的宣传方法,把日寇灭亡整个中国的侵略阴谋,把敌军烧杀、奸淫、抢戮的残暴行为,把持久战能获得最后胜利的条件,把每个国民应负的责任,把群众参战的具体方法,进行最普遍的宣传鼓动与教育,鼓起群众炽烈的爱国热情,建立起坚固的胜利信心,积极起来参加各种抗战的实际斗争。”[14]事实证明,这对于引导群众的抗战意识,激发人们抗战必胜的信念,影响和团结各界各阶层人共同抗日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任弼时形势政策教育思想对高校形势政策教育教学的启示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其社会责任感。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学校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形势政策教育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15]任弼时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实践中形成的比较系统的形势政策教育思想,对于加强和改进当前高校形势政策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明确形势政策教育地位,重视形势政策教学。
  任弼时同志十分重视开展形势政策教育,认为:“仅如此在争斗时才能获得广大群众起来参加。”这就是说,我们一定要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明确形势政策教育地位,重视形势政策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地分析国内外形势,正确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将其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4年11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不断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宣部、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进一步强调了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在通知指导下,各高校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在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形势政策教育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课程建设的现状与教育部的要求,与广大同学的期望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很多高校中,形势与政策教育课都不受重视。一些人认为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是高校的思想政治公共基础课程之一,与专业课程相比,总是处于次要地位,所以在课程建设方面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课程开设随意化,缺乏课程长远规划,教学方法、手段、渠道单一,等等,导致形势与政策教育流于形式,以致不少大学生形势与政策知识匮乏,对国家大事的认识很幼稚,与大学生素质要求极不适应。
  只有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更好地实施形势政策教学。“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6]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始终注重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分析形势,要他们懂得党的基本政策,“使他们成为党的政策的宣传者和坚决执行者”,[17]真正理解、坚信、拥护、执行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具有对形势政策信息进行多维度分析和综合判断的能力,以及大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必备的大局观和思维能力。学校的有关领导部门应在党委的牵头下,对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给予应有的重视,要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形成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战略共识,建立健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领导机制与工作机制。确立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应有的重要地位,充分认识到开好“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并把这种认识付诸实践,在形势与政策教育学科构建上,要真正将其作为一门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加以建设,加强教学管理,强化师资力量,在发展中逐步奠定和夯实它的学科基础,指导学生通过不断地认知时事,认同政策,学会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分析问题,最终树立起科学的形势政策观。
  2.理论联系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任弼时指出,在进行形势政策教育时要注意结合日常生活的各种实际问题,要结合社会现实去宣传。只有“按中国实际情形去解释我们的理论,庶可得到思想上的胜利”。[18]
  高校形势政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把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高校形势政策教育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联系当前的国内外大事,以及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等,使大学生从对现实政治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中明确立场,从而逐渐培养正确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与其他教育相比,形势政策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教育。它既需要注重形势政策的宣传和教育,又应当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不仅是形势政策教育的需要,而且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然而,大多数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仅采用一种简单的上课形式,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仅限于课堂上的理论学习,缺乏与实际的联系,导致学生对一些政策和基本方针的理解度不够。因此,我们要紧密结合教育内容,将形势政策教育实践活动纳入大学生总体实践体系。社会实践对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感受国情,领悟政策,增强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形势与政策教育重要的补充。因此,组织并开展好社会实践工作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高校要把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要大力探索形势政策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加深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提升形势政策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纪念任弼时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82103/.
  [2]薄一波.怀念任弼时同志.党的文献,2004,3.
  [3][3][4][7][8][9][10][11][12][13][14][18]任弼时.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11,59,8,6,17-18,3,142-143,150,151,157,3.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任弼时研究文集.中共党史出版社,1989:60-61.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任弼时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39.
  [15]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2004]16号.
  [16]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热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任弼时研究文集.中共党史出版社,1989:60-61.
其他文献
摘 要: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传统的教学有显著的成绩,但存在着很多问题。建构主义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就是学生在自身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本文阐述了建构主义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思想及教学实践。  关键词: 建构主义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 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是一个在学习观和认识观上有自己独到见解的理论流派,它起源于西方哲学和心理
摘 要: 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不断提升,加强职业学校共青团工作,是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各级团组织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性任务。作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构成,共青团工作同样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 学生会 共青团工作 文化建设    校学生会作为学校共青团工作的主力军和先锋队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洪凌意象山水风格特征的分析与研究,论述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如何把“我”“你”“大地”“世界”四者的关系恰到好处地融入到艺术创作中,如何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实现“油画本土化”,成功实现艺术语言的转换。  关键词: 本土文化 油画艺术语言 洪凌 意象山水    “保罗·克勒认为,艺术创作要考虑到四个环节:‘我’(Ich)、‘你’(Du)、‘大地’(ERDE)、‘世界’
摘 要: 阅读要有高尚的目的,使学生养成阅读原典与阅读经典的良好的专业阅读习惯,坚决杜绝低级趣味、急功近利等不良阅读习气,这对于从事专业学习与专业研究的中文大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关键词: 阅读原则 阅读旨趣 阅读原典 阅读经典  学会阅读,对于中文大学生的学习来说十分重要,而对于他们的专业学习来说,意义就更为重大,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讲,大学生在校期间最主要与最重要的学习活动与学习任务之一就是专业阅
摘 要: 关于“生生”是否成词的问题,目前学界仍存在诸多质疑。本文运用三个平面理论,语义功能语法理论,对现代汉语副词“生”和重叠形式“生生”的句法功能与语义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了“生”的语素化倾向,论述了“生生”属于构词重叠,以及此类单音节副词重叠式在双音化、语法化及词汇化、实际使用频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由构形重叠向构词重叠转化的趋势。  关键词: 副词“生” “生生” 句法特征 语义功能 构
摘 要: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以及商品化思潮和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军旅小说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本文从战争本质、战争心理、战争智慧三个方面来探索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军旅小说中战争主题的新特征,并借以深化和丰富当代的军旅小说研究。  关键词: 上世纪90年代以来 军旅小说 战争主题研究    战争是军旅小说中永恒的主题。究其根源,军旅小说的本质属性是“生而为战争”的。上世纪9
摘 要: 对于汉宣帝时期的吏治,前人研究多集中于汉宣帝一朝所谓“王霸之争”,而较少关注当时地方行政之主体汉吏。本文以为在此变革时代中,身为“两千石”之封疆大吏,其在基层社会之实践亦是促成这一转型之重要因素。故而本文想借区域间社会变化之异同,探讨宣帝时期吏治发展及其特点,进而分析其变化对于未来中国政治体系运作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汉宣帝时期 吏治 “霸王道杂之”    昭宣之世是西汉自武帝已降
摘 要: 中職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既能就业又具有发展潜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应根据中职生的特点,注重实用性和专业性,有目的地传授实用的语文知识,培养从业技能,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语文技能 教学实践    中职语文教材大纲明确提出:“要认真贯彻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的原则,侧重于读、写、听、说和思维等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中职教育体系中,语文既是学好其
摘 要: 面对《历史与社会》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教师不能因为生疏而忽视,也不能因为害怕尴尬而忙于掩盖,而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灵活的教学启迪学生的智慧;转变教学理念,用爱倾听学生的声音,让瞬间出现的意外资源变成丰富精彩的“课堂生成”。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 生成性资源 教学意外    “老师,我有补充”,“老师,我认为是……”……这些掷地有声的看法、有独到之处的意见,组成了“课堂意外生成”。
摘 要: 鉴于职高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和理解能力不强的现状,在心理学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探究教学能够显著增强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实施体验式探究教学的步骤和方法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 职高学生 心理学教学 体验式探究教学    一、问题缘起  心理学的概念比较难懂,理论比较抽象,而职高学生的文化基础又比较薄弱,理解接受能力较低,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自身的心理活动,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