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癌痛规范化治疗的疗效及癌痛程度分析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odof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癌痛规范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癌症程度的影响。方法:在2020年11月到2021年11月的时间范围内抽取本院收治的癌症患者26例,通过双盲法分组,对照组13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13例患者在临床药师指导下给予癌痛规范化治疗,两组进行比较的为镇痛效果、癌痛程度变化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镇痛总有效率更高,即P<0.05,组间差异明显;两组治疗前NRS评分的比较,P>0.05;治疗后1周、2周、3周的NRS评分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癌痛规范化治疗的应用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缓解癌痛程度,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癌痛程度;癌痛规范化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癌痛是恶性肿瘤患者发展至晚期后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之一,其具有一定的难耐性,发生率高达50%-60%,通常是恶性肿瘤自身或治疗期间患者心理状态差、精神压力大等因素导致[1]。临床方面强调进行癌痛治疗时需要遵照综合治疗的基本原则,主要为非药物治疗、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其中最为至关重要的是药物镇痛。阿片类药物是中、重度疼痛患者的首选,若需要长期用药,则将口服给药作为第一途径,临时皮下注射或透皮吸收的方式亦可取得显著成效,若情况较为特殊,则允许自控镇痛给药的方式。本文抽取本院收治的癌症患者26例,详见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3一般资料
  在2020年11月到2021年11月的时间范围内抽取本院收治的癌症患者26例,通过双盲法分组,对照组13例,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区间35-79岁,均值(57.9±3.5)岁;2例肝癌,3例胃癌,3例肺癌,2例乳腺癌,3例大肠癌;实验组13例,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区间36-80岁,均值(57.8±3.6)岁;3例肝癌,2例胃癌,5例肺癌,1例乳腺癌,2例大肠癌。经过统计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可予以公平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癌痛治疗,即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知识宣教,讲解癌痛知识,如癌痛的原因、治疗方案、镇痛处理措施等,并针对患者的癌痛程度予以镇痛治疗。实验组采取癌痛规范化治疗,癌痛治疗操作由临床药师指导,①组建疼痛管理小组:由临床药师、科室主任、护士、医生和患者家属组成管理小组,拟定规范管理机制,其中组长为药师。除家属外,组内成员需要掌握三阶梯治疗方法,并对其进行考核。以模拟训练或是业务查房等方法开展培训,保证组员掌握镇痛方法。②成立疼痛管理程序: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在患者入院8h内完成首次评估,而后每日早八点和晚九点进行2次疼痛评估,将评估结果记录在疼痛评估单上,进而制定镇痛计划。③镇痛方法:通过非药物和药物镇痛法对患者进行癌痛管理,非药物镇痛法为情志转移法、冥想法和運动疗法等。药物镇痛法采取三阶梯止痛疗法,第一阶梯针对轻度疼痛患者,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第二阶梯针对中度疼痛弱阿片类药物无效者,可采取小剂量强阿片类药物。第三阶梯首选强阿片类药物,可适当地联合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强阿片类药物的管控较为严格,医护人员对于该类药物的认知度较低,需要临床药师对医护人员进行用药知识培训,明确各类强阿片类药物的作用机制、镇痛效果和用药注意事项,保证强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合理性。镇痛药物的用药原则是:先进行口服用药治疗,原因是口服给药方便且便于调整剂量,治疗成本较低。其次为按阶梯给药,根据疼痛程度合理选择止痛药物,采取循序渐进的给药原则,避免超镇痛用药。再次为按时给药,严格遵医嘱使用药物,禁止出现癌痛症状则给药等治疗方法,保证镇痛治疗的合理性。而后为个体化治疗,结合患者的病情与体质拟定镇痛方案,个性化选择药物种类。最后,注重用药细节,在药物镇痛后需要记录患者反应,保证用药安全性,同时辅助唑来膦酸和普瑞巴林等药物。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
  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3周通过NRS(疼痛数字评分法)评定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分值介于0-10分间,且分值越高,代表疼痛越严重。疗效评价标准:不存在任何疼痛感,NRS评分减轻达到100%,即无痛;疼痛缓解明显,睡眠恢复正常,NRS评分减轻介于50%-99%的范围,即明显缓解;依然存在较强烈的疼痛感,正常睡眠无法保证,NRS评分减轻介于25%-49%范围内,即有所缓解;疼痛在治疗后无任何变化或继续加重化,NRS评分减轻不足24%,即无效[2]。
  1.4 统计学分析
  经由SPSS24.0统计学软件完成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在表达时用的为[],经t值对比与检验,计数资料在表达时用的为表[n(%)],经X2值对比与检验,假设校验有意义的标准为P值在0.05以下。
  2结果
  2.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NRS评分变化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NRS评分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周、2周、3周的实验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对比两组镇痛效果
  实验组镇痛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的镇痛总有效率各自为92.3%、53.8%,经过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如表2所示。
  3讨论
  据显示,晚期癌症患者的严重疼痛占比为60%以上,且约有30%的患者在临终前严重癌痛症状并未缓解。为此,临床认为癌痛规范化治疗对于癌症患者而言极有必要。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发挥主体作用的是临床药师,药师对于癌痛药物的掌握度较高,明确每种药物的治疗效用,应在临床药师的统一指导下合理用药。在规范化治疗过程中,首先要规范护理操作流程,本研究中以管理小组为基础,全面且动态的评价患者的癌痛治疗效果,可以及时评价患者的癌痛变化,调整癌痛治疗措施。临床药师预先对组内成员进行业务培训可以使其掌握规范化癌痛治疗的方法,熟练掌握癌痛的评估方法,鉴别每位患者的癌痛程度,保证癌痛治疗的针对性。护理小组成员囊括科室主任、护士和医生等,组长为临床药师,且邀请家属参与,可以充分发挥各位医护人员的专业优势,使家属积极参与到癌痛治疗工作中,进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但需注意的是,在疼痛评估阶段需要普及癌痛知识,使患者理解癌痛的可缓解性,高效配合癌痛评估过程,确定癌痛等级,以达到理想化的疼痛治疗目标。尤其在强阿片类药物治疗期间,应保证药物有效,可以发挥缓解癌痛的作用,防止因超剂量或是越阶梯用药影响镇痛效果。其次,药物镇痛前需要讲明镇痛原则和用药方法,告知药物不良反应,使患者做好身心准备[3]。再次,需合理选择给药途径,尽量选择口服给药方式,而后选择皮下注射和经皮给药,严格落实三查七对原则。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NBS评分低于对照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规范化癌痛治疗的镇痛效果较佳,可以缓解癌痛程度。
  综上,规范化癌痛治疗可以广泛性用于癌症患者,但在治疗期间需要加强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具体癌痛程度合理选择镇痛药物,正确使用疼痛评估工具,遵医嘱确定镇痛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以保证癌痛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丁海樱,张沂平.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医院的实践与成效[J].医院管理论坛,2021,38(6):45-48.
  [2]刘太霞.癌痛规范化治疗提高中重度癌痛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及护理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8):18-19.
  [3]高艳.合作药物治疗管理模式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的作用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20,29(9):701-702,720.
其他文献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疾病,最严重的危害在于中枢神经毒性;重症高胆红素血症者,在血脑屏障功能低下或有影响白蛋白与胆红素结合的因素存在时,胆红素易进入脑内,导致以基底核为主的脑细胞发生中毒性病变,即胆红素脑病[1]。
期刊
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是心脏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大量临床试验结果证实,NT-proBNP是诊断心衰较好的标志物[1-3]。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轻症肺炎患儿门诊雾化吸入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儿咳嗽、发热、啰音症状改善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 ~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轻症肺炎患儿17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只运用门诊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性、住院时间及肺部啰音、咳嗽、发热消失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性高于对照组(P90% ;显效:体温、咳嗽、呼吸均发生改善,使
目的 探讨Tel指数及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在评价新生儿不同氧分压时右心室功能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病例组61例新生儿均有围产期缺氧史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根据生后1 d的血氧分压(oxygen partial pressure,PaO_2)分为A1组(PaO_2 60~80 mm Hg,n=26)和A2组(PaO_2≤60mm Hg,n=35),另选无缺氧性疾病新生儿22例作为对照组.各组新生儿于生后1、
随着新生儿急救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得以存活,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r of.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也有逐年上升趋势,其致盲的危害性,日益引起医生及患儿家长的关注。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苯巴比妥片口服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既往发生过高热惊厥患儿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体温超过37.5℃时,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苯巴比妥片,体温稳定后即停用。对患儿进行2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儿出现高热惊厥的复发率。结果 统计两组患儿发生高热惊厥的次数及复发率,结
患者38岁,2000年因"异位妊娠"行右输卵管切除术,先后3次行辅助生殖术,此次妊娠末次月经2008年5月9日,5月27日胚胎植入,孕14周+B超确诊为双胎.孕25周因"先兆流产"入院予硫酸镁或盐酸利托君静脉点滴保胎治疗.孕25+3周因宫缩无法抑制拟行紧急宫颈环扎术,术中见宫口开全,第1个胎儿及其羊膜囊脱入阴道,故先娩出流产胎儿,为一男活婴,立即转人新生儿科(5 d后死亡),胎盘未娩出.因患者迫切
期刊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引起新生儿脑瘫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测定了窒息新生儿尿S-100B蛋白和8-异前列腺素F2n(8-isoProstaglandin F2a,8-isoPGF2α)的含量旨在探讨某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和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期刊
磷酸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1,IGFBP-1)由人蜕膜细胞产生,临产或临产前成熟宫颈的分泌物中存在IGFBP-1.本研究通过测定宫颈分泌物磷酸化IGFBP-1,探讨磷酸化IG-FBP-1与宫颈成熟及预测分娩的关系。
期刊
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流)从2009年4月开始爆发,至今已经过去8个多月,但其蔓延形势仍不容忽视.目前,流行性甲流病毒已经被确认为发热性呼吸道感染爆发的原因~([1]),而且孕妇感染甲流病毒后比一般人群感染症状更重,住院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更高~([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