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认同与民族交融——共同生活圈中人员迁移的文化逻辑

来源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tong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生存、发展为目的的民族交往交流是实现民族交融的前提。在中华民族一体化进程中,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中共同因素的增加,生发出中国民族特殊的生存互动关系。在国家在场的影响下,各民族、区域之间的良性互动,呈现出一种融合的状态。这使得人员的迁移能够有效地在新区域中实现文化的适应和认同。由此,中华民族在以“和而不同,同谋发展”的道路上,朝着更加包容、友好、亲近、认同的方向发展。从而为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db:内容简介]
<正>店铺一线的人员是在零售终端引导顾客购买商品,在销售第一线与顾客直接接触交流的销售人员。无论是在发达的西方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无论国家的现代化程度高亦或是低,
目的分析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本中心收治的70例小儿预防接种出现不良反应的患儿,对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类型进行观察分析,
每逢学期末班主任老师总要给学生写评语。这是我国中小学几十年来的一贯做法,但这也成了令许多班主任最头疼、最棘手的工作之一。也许是平时缺少观察,也许是对学生了解不深。也
目的了解西藏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为今后高校制定大学生人格培育方案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以自制问卷及埃森克人格(EPQ)量表调查215名西藏大
本文通过对“抱团养老”模式的深入研究,挖掘其核心特征,分析“抱团养老”模式与积极老龄化的契合性,探索“抱团养老”模式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