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巷道煤墙探放水自动排水系统设计

来源 :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scm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倾斜工作面因煤墙探放水形成的淤煤和积水,对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等设备安全运转造成的隐患问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倾斜巷道探放水的自动排水系统。将每5~6个探放水孔出水管路联成一组,与压力控制开关、潜水泵、积水箱等构成一个独立的自动排水装置,再把多个独立的自动排水装置通过联通管联结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自动排水系统。该自动排水系统的应用,既实现了倾斜巷道探放水的自动排水,又可彻底消除传统探放水系统排水造成工作面淤煤、积水的危害。
其他文献
针对长城煤矿1301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分布特征问题,采用钻孔应力计测量了辅助运输平巷、运输平巷实体煤及窄煤柱帮的围岩内部超前支承压力。结果表明:沿空巷道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略大于实体煤巷道,沿空煤柱受影响范围及强度均最小,覆岩大结构处于稳定状态,窄煤柱位置处于应力降低区;煤柱受超前支承压力影响,浅部相对中部比较敏感,煤柱浅部位置最先受到影响。
为提高5号煤的回采率,在南阳坡矿8800工作面进行了厚煤层沿空掘巷技术的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分析的方法确定窄煤柱的宽度为9 m。厚煤顶巷道的支护原则为顶帮并重,抗让结合,确定采用桁架锚索支护。桁架锚索结构适应顶板和两帮的变形,适度让压。现场应用表明,8800工作面正巷顶板下沉量为41.5 mm,两帮收敛量为21.7 mm,取得了理想的支护效果。
文章以李村煤矿3301进风底抽巷快速掘进为研究背景,利用FLAC3D软件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在1 m、1.5 m、2 m、2.5 m、3 m与3.5 m不同空顶距条件下巷道顶板应力影响规律、位移特征及锚杆、锚索在不同间排距下的预应力场进行研究,得出合理空顶距为3 m。锚杆间排距采用900 mm×1 500 mm布置、锚索间排距采用2 400 mm×3 000 mm及2-1-2布置方式,提出“掘二支二”的掘进工艺,现场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巷道围岩得到有效控制,掘进效率明显提高。
为解决佳瑞煤业15101综放工作面过断层期间设备损耗严重、推进速渡慢等问题,通过对比分析有掏槽及无掏槽爆破方式的优缺点,最终确定采用两级斜孔掏槽爆破方式对断层围岩进行弱化。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松动爆破后,围岩得到充分破碎,且爆破后产生的破碎块体的块度较为均衡,大块率为12.6%,降低了爆破产生的飞矸,保障了爆破作业场所附近机电设备的安全性,15101综放工作面安全、高效通过了断层。
斜拉索人行天桥具有外形优美的特点,往往成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为了明确该种桥梁的受力特点,以朔黄春霖街天桥为研究对象,通过桥梁结构的设计要点和Midas Civil有限元计算分析,对朔黄春霖街天桥的主梁和吊杆进行了强度和稳定性分析,并考虑了吊杆失效对结构强度、刚度和内力的影响,通过现场实测的方法对桥梁的真实受力状态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斜拉索人行天桥整体刚度较大,跨越能力强;单根吊杆失效后,结构的应力和变形没有明显改变,表明该桥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单根吊杆失效后,导致相邻吊杆的内力增大,约增大了30%;频率
通过引入惯容器与杠杆元件,设计了一种新型含两放大机构的单层隔振系统。首先,建立柔性基础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推导出新型隔振系统的位移阻抗及力传递率、插入损失、振级落差与功率流设计公式。然后,探讨了惯质比和杠杆放大比对固有频率及反共振频率的影响,发现随着两放大比的增大,第一、二阶固有频率与反共振频率减小,拓宽了减振频带,进一步改善低频隔振性能。最后,采用某试验系统,发现初始数据相同时,模型在小于10 Hz的低频范围内能够更有效抑制振动的传递。
为更好预测预报王庄煤矿3号煤层自然发火进程,通过程序升温氧化实验并采用基于信息熵的C4.5决策树算法,分析煤自燃不同阶段标志气体及相关比值的信息增益率。结果表明:CO的信息增益率在整个升温氧化过程中都很高,而C2H4只有在进入高危险期时信息增益率才较高,因此CO应作为煤自燃低危险期—较高危险期的主要标志气体,C2H4作为进入高危险期的主要标志气体;同时φC2H4/φC
为保障伏岩煤业3202上分层工作面顺利推进通过F1断层区域,基于注浆加固机理及断层区域冒顶情况,设计工作面过断层控制技术为人工假顶和充填空洞+注浆加固+二次支护。结果表明:过断层控制方案实施后,工作面回采推进断层区域时无压架及冒顶现象出现,保障了工作面顺利通过F1断层区域。
介绍了端头液压支架在工作面的布置情况、主要技术特征、结构组成及基本特点,阐述了该端头液压支架的工作方法。已通过实际应用并取得的良好效果。
煤矿井下单轨吊运输巷道与架空人车巷道水平交叉时,因这两种运输系统均安装在巷道顶板上,猴车与单轨吊系统难免相互影响,如何保证两种运输系统正常运行就非常重要。文章介绍了漳村煤矿单轨吊与架空人车交叉系统的做法和应用成效,对其他煤矿类似情况下解决该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