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来源 :智慧医学·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li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护理精神科患者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1年2月期间精神科就诊的患者286例,其中男180例,女106例,年龄分布为35-72岁,平均年龄为(55.54±2.14)岁。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方式,主要为对患者进行及时的监测(意识、生命体征),药物治疗,对患者及其家属加强沟通交流。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为患者建立档案,实施风险评估病房安全的集中管理,告知患者治疗所产生的风险,告知疾病可能会产生的并发症,为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心理的建设;规范护理行为及方法(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相应护理时,护理人员要注意态度和方式,并保证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权,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注重患者的隐私,给予患者一定的尊重,在进行特殊护理时要及时和患者家属协商好);用药方面对药物的副作用进行评估,在进行服药后要注重观察患者的表现,若产生不良反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后,评测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在精神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精神科;护理管理;应用效果研究
  精神科类的患者的行为可能会对医院等基础的设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1-3],其中也包括对患者自身的身体伤害,因此做好护理管理的意义重大。护理风险管理是从风险的角度出发,以降低临床的护理风险,提升护理水平为目的的管理方法[4-7]。本次研究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护理精神科患者提供相应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1年2月期间精神科就诊的患者286例,其中男180例,女106例,年龄分布为35-72岁,平均年龄为(55.54±2.14)岁。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共143例,其中男90例,女53例,年龄分布为35-71岁,平均年龄为(55.66±2.44)岁;实验组:共93例,其中男90例,女53例,年龄分布为35-72岁,平均年龄为(55.74±5.53)岁。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方式,主要为对患者进行及时的监测(意识、生命体征),药物治疗,对患者及其家属加强沟通交流。
  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主要包括:
  ①为患者建立档案,实施风险评估。告知患者治疗所产生的风险,告知疾病可能会产生的并发症,为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心理的建设。为每个患者建立相应的档案,包括对患者采取的治疗措施以及护理方式,并及时对结果进行反馈。
  ②病房安全的集中管理: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检测,评估精神科患者的安全風险,保护病房内的设施安全,在病房的环境保护方面,要结合患者病情特点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有序。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康复培训,与患者的家属及时的沟通,加强患者家属的配合程度,做好病房安全的及时检测。定期对病房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上报,保证患者的病房安全,提升病房环境质量。
  ③规范护理行为及方法: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相应护理时,护理人员要注意态度和方式,并保证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权,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注重患者的隐私,给予患者一定的尊重,在进行特殊护理时要及时和患者家属协商好。另外可以查阅相关的参考文献:,协商指定出最为匹配的护理方法。
  ④用药方面:对药物的副作用进行评估,在进行治疗后要注重观察患者的表现,若产生不良反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要注意培养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⑤心理干预:为患者开设心理咨询平台,定期为患者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若患者想要进行心理方面的倾诉,应认真和患者进行及时沟通,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⑥生活方式干预:为患者个性化的制定相应的运动及饮食方案,在运动方面要从患者的自身出发,可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运动。饮食方面要保证客户的饮食全面均衡有营养,利于患者的康复,应多以鱼肉蛋奶为主,多吃蔬菜,保证患者的饮食安全、健康。
  1.3观察指标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后,评测患者护理满意度:显效为患者家属较为满意,对于护士的满意度较高;有效为患者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一般;无效为患者家属对护理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计量数据用“Mean±SD”表示,非正态数据采用Median(IQR),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精神类患者群体不断增多[9-11]。在临床中,精神科类的患者由于自身的部分行为不受控制加上精神科的护理工作风险性,因此在临床及时有效的护理意义重大。
  在本次实验中,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提示,实验组患者在接受风险管理护理后,相关的护理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原因分析,在临床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方式,主要为对患者进行及时的监测(意识、生命体征),药物治疗,对患者及其家属加强沟通交流。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不仅为患者建立档案,实施风险评估,更重要的是实施病房安全的集中管理、规范了护理行为及方法,并且在用药方面,护士加强了对药物的副作用进行评估,最大程度上提升了患者的满意程度。   实验组患者所接受的护理措施中最重要的是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检测,评估精神科患者的安全风险,保护病房内的设施安全,在病房的环境保护方面,要结合患者病情特点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有序。同时加强了对患者的康复培训,与患者的家属及时的沟通,加强了患者家属的配合程度,做好了病房安全的及时检测,综合措施下来使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得以提高。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在精神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倪约收,李继萍,张红鹰. 精神病患者静脉输液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探讨[J]. 养生大世界,2021(6):204.
  [2]蓝庆乐. 预见性护理在暴力行为精神病女性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 我和宝贝,2021,11(5):32-34.
  [3]彭柔吟,杜浩然,赖明慧,等. 抗精神病药物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和糖脂代谢异常的护理干预[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6):756-758. DOI:10.19435/j.1672-1721.2021.06.007.
  [4]姜烨. 舒适护理模式在老年精神病患者治疗期间的应用效果探讨[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6):795-796. DOI:10.19435/j.1672-1721.2021.06.024.
  [5]卢书艳. 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期心理变化特征以及护理要点进行分析[J]. 糖尿病天地,2021,18(4):259.
  [6]刘影. 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便秘的原因及中西医护理措施[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129-131.
  [7]任慶欣. 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及护理对策[J]. 母婴世界,2021(1):227.
  [8]李春. 预见性护理防范开放病房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J]. 中国保健食品,2021(3):86.
  [9]杜安平. 综合护理干预对封闭病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实施效果观察[J]. 健康大视野,2021(6):135.
  [10]孙亚楠. 强制医疗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防范措施[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9):169.
  [11]申娟. 服药护理指导对精神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积极作用探究[J]. 健康之友,2021(8):16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分析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在严重腹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以90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救治效果。结果 观察组抢救室停留时间、护理抢救时间、静脉通路建立时间及药物应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水平降低,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升高,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急救模式。观察组:首先
摘要:目的:探讨肝病科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及管理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度和2020年度我院收治的肝病科患者各40例,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和风险防范模式,比较这两种方法对肝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5),可以用于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
摘要:目的:评估ICU重癥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对76例本医院实施治疗的ICU重症予以项目研究,信息采集时间为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以奇偶法为分组方案,对照组(n=38常规护理)、观察组(n=38心理护理),统计及对比组间护理前后不良情绪分值、护理质量情况。结果:(1)ICU重症患者护理前不良情绪分值无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ICU重症患者对比对照组患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健康医疗护理的要求日益严格,特别是儿科。儿科存在着特殊性,小孩一旦发病,家属格外紧张、焦虑,在治疗过程中,家属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等要求更高,若产生疑问而不能得到及时满意的解答和沟通,常会引发医疗投诉甚至导致护患纠纷,备受社会关注。对护理投诉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护患关系明显好转,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儿科护理:改善:护患关系 
摘要:目的:将糖尿病健康教育在内分泌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为得到有效结果,本次选择2019.01月~2021.01月于本院就诊的86名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内分泌护理),观察组(糖尿病健康教育)。为探究联合护理效果,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最终的评价结果后发现,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影响下,患者饮食知识、发病机制、依从性、用药等方面的差异较大,观察组为(97.23±1.2
摘要:目的:根据我院收治的内分泌护理患者实际情况,临床研究在护理当中采取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120名内分泌护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的一组患者命名为一般组,采取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患者以下均称为干预组,一般组在对我院内分泌护理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对患者给予传统护理方式。干预组护士提前接受专业培训,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制定合
摘要:目的:总结12例胸部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血栓的处理方法,为胸部肿瘤PICC患者保留导管安全继续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08月确诊的PICC置管的胸部肿瘤12例患者采取溶栓、抗凝、悬吊臂、抓握等综合治疗。结果:患肢导管相关血栓有效的溶解、血管再通。结论:胸部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并发症导管相关性血栓,及时并有效处理能防止血栓的进一步展、满足患者治疗需要,提
摘要:目的:探究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CNS)患者意识状态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9年01月-2020年06月期间我院就诊确诊为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并合并意识障碍的患者48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4),其中对照组给予标准化治疗和专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摘要:目的 探析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病人伤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3月-2021年9月本院78例外科手术患者,采用平行对照法分为对照组(39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39例,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感染发生率和护理总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分别是2.56%与94.87%,对照组分别是17.95%与76.92%,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而护理总满意度较对照组高,
摘要:目的是为了探究创伤链式抢救流程,在急救护理过程之中的应用效果和分析。方法是选取某院2019~2020年9月所收治的30例重度创伤型患者作为参照组,并且在经过急救和一段时间的治疗过程之中,将此2019~2020年30例。重度患者作为实验组,并且也经过急救和一段时间的治疗,从而关注和计算这两组不同患者相应的抢救平均时间,抢救时间总计值和存活总计值。  关键词:创伤链式抢救流程;急救护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