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焓湍流边界层壁面摩阻产生机制分析

来源 :力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waiyun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超飞行器在中低空以极高马赫数飞行时,飞行器表面会遇到湍流与高温非平衡效应耦合作用的新问题.这种高焓湍流边界层壁面摩阻产生机制是新型高超声速飞行器所关注的基础科学问题,厘清此产生机制可以为减阻方法的设计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本文选取高超声速飞行时楔形体头部斜激波后的高焓流动状态,开展了考虑高温非平衡效应的湍流边界层直接数值模拟研究,并设置同等边界层参数下的低焓完全气体湍流边界层流动作为对比,采用RD(Renard&Deck)分解技术研究了高焓湍流边界层摩阻的主要产生机制,对摩阻产生的主要贡献项积分函数分布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了高温非平衡效应对摩阻产生的影响规律;采用象限分析技术,研究了摩阻分解湍动能生成项的主导流动事件.计算结果表明,高温非平衡效应会使得壁面摩阻脉动条带的流向和展向尺寸均减小.分子黏性耗散项和湍动能生成项是高焓湍流边界层摩阻生成的主要流动过程.分子黏性耗散项主要作用在近壁区,高焓流动的分布与低焓流动存在差异.象限分析表明,上抛和下扫运动是影响摩阻分解中湍动能生成项的主导事件.
其他文献
利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中的500 hPa位势高度数据,基于振幅定义了冬季(12-2月)东亚大槽振幅指数IEAT,分析了东亚大槽与东亚冬季地面气温之间的联系.结果 表明,IEAT能够反映东亚大槽的强度变化.1948-2018年IEAT总体有微弱的增大趋势,表明东亚大槽强度增大.IEAT与东亚沿岸地区的冬季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当IEAT偏大(小)时,东亚沿岸地区冬季气温偏低(高).IEAT偏大的年份,地面西伯利亚高压偏强和850 hPa经向风异常偏大是东亚沿岸地区冬季地面气温异常偏低的主要原因.
Applying the transfer matrix and Green\'s function methods,we study the valley-resolved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zigzag graphene nanoribbon(ZGNR)junctions.The width of the left and right ZGNRs are NL and NR,and NL≥NR.The step/dip positions of the conduct
某些高层建筑的楼梯间外纵墙,是紧临建筑外部的高度很大的一字型剪力墙,在自身高度范围内,除了底部约束和顶部约束外,其他位置所受约束较弱,存在面外屈曲失稳的风险.建立了描写一字型剪力墙在自重作用下发生面外挠曲变形的微分方程,并求出了其解析解,解的数学形式与贝塞尔函数有关.针对4种边界约束形式(底端固支、顶端自由;底端固支、顶端简支;两端简支;两端固支),高精度地给出了一字型剪力墙发生面外失稳的屈曲临界条件,通过算例对屈曲临界条件的工程应用价值进行了简单评述.
The intrinsic ferromagnetism of CoBr2 bulk was investigated using DFT(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combined with the full potential linear augmented plane wave method and Monte Carlo simulations.The ground state of CoBr2 exhibits ferromagnetic behavior and a
通过分析超声流量计±0.809R/±0.309R四声道速度诊断参数,超声流量计初次校准与后续校准或现场安装使用中速度诊断参数的变化,使用相关的不确定度评估模型,估计可能的高斯风险校准传递不确定度.分别在安装和不安装整流器的条件下对超声流量计进行校准,分析不同条件下交叉四声道布置和单面四声道布置的诊断参数的变化,并对不同声道布置时的校准传递不确定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交叉四声道布置的超声流量计受安装条件的影响更明显.在实验基础上,对5种管道布置进行仿真模拟,获取不同安装条件下各声道的速度分布,计算不同条件下
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基于历史地面实况观测数据,构建随机森林1~6 h风场预报模型,并用2018年的地面实况观测数据对预报模型进行检验分析.结果 表明,随机森林算法在风场预报中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对地面10m风场有较好的预报水平,在1~6 h的预报中,预报风场与实况风场比较接近,各预报时效风速的年平均绝对误差为1.0 m/s,风向的年平均绝对误差为59°;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随机森林风场预报模型对较大风速和较大风速时风向的预报能力逐渐减弱;利用AInt检验方法对随机森林1~6 h风场预报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
基于2019年敦煌干旱绿洲区葡萄地实测数据对无核白葡萄冠层上下方叶片气孔导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冠层上方叶片气孔导度远高于冠层下方,出现这种差异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冠层上下方均受水汽压亏缺和温度的影响,冠层上方还主要受净辐射的影响,且叶片气孔导度与环境因子呈现迟滞回环关系.当叶水势极负时,为避免叶片严重缺水,气孔导度迅速降低;夜间冠层上下方叶片气孔导度大致相等但不为0,无核白葡萄在土壤水分不亏缺的情况下存在夜间蒸腾.
采用荷控和广义压控忆阻器模型设计了具有双忆阻器的四维混沌系统,建立了系统数学模型.利用常规动力学方法进行分析,发现该系统存在无限多个不稳定平衡点和较大的李雅普诺夫指数.通过分岔图、李雅普诺夫指数谱和相图研究了系统参数变化产生的影响,观察到该系统是一个大参数范围混沌系统,且在特定参数范围内存在混沌状态转移现象.采用集成运算放大器和常用电子器件实现了该双忆阻混沌系统的MULTISIM等效电子电路,电路实验结果与数值仿真结果吻合,证实了该系统的存在性和物理上的可实现性.
以MODIS数据反演得到的2000-2018年天山地区净初级生产力、地面湿度、水分利用效率、叶面积指数、植被覆盖度和陆地表面温度6项指标为基础,构建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利用SEN+Mann-Kendall、Hurst指数及标准差等方法对2000-2018年天山地区植被生态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可持续性及稳定性等进行分析,探索天山地区植被生态质量与气温降水等气候因子的关系及驱动分区.结果 表明,2000-2018年,天山植被生态质量优良区面积占38.2%,等级较差和差的区域面积占41.1%,大部分区域的植被生态
利用探空资料、0.25°ERA-Interim和0.25°FNL再分析资料以及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9年7月10日发生在四川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进一步结合中尺度天气预报数值模式进行数值模拟,对观测资料诊断结果进行验证和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四川上空500 hPa由“槽后脊前”转“槽前脊后”的环流形势有利于暴雨区的辐合上升运动;暴雨区及其上下游的冷层云结构强烈不稳定,在西风带作用下持续影响四川盆地;四川盆地充足的水汽和成都区域的水平风向垂直切变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发展,成为触发此次降水的影响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