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学生的家庭数字鸿沟与学科素养差距——基于PISA2018中国四省市数据的研究

来源 :中国电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chao25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领域的技术创新运用,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消弭城乡教育发展差距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学校场域之外的家庭ICT资源对其教育结果以及城乡教育差距具有重要影响。该文基于PISA2018中国四省市学生数据,探究城乡学生的家庭数字鸿沟与学科素养差距的关系。研究发现:城乡学生在各类家庭ICT资源和学科素养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教育软件、互联网两种ICT资源对学科素养存在正效应,但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两种ICT资源对学科素养存在负效应。对于家庭背景越好,或者学校ICT资源越充裕的学生而言,家庭ICT资源对学
其他文献
以美育为视角和切入点,探究“五育融合”背景下从美育出发的融合图景,探索基于美育的“五育融合”引发的价值转向与实践逻辑。在价值转向上,“五育融合”视域下的新美育体系带来育人转向、融合转向与共生转向;“五育融合”的“美育视角”,具有独特的价值逻辑、过程逻辑和评价逻辑;以美育为视角的“五育融合”实践路径,在工作思路上,既可以“从各育到美育”,也可以从“从美育到各育”;在工作路径上,以“融合取向”为中心,分为“融合之物”“融合之事”与“融合之人”等三大路径,它们最终通往“融合之境”。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已经广受重视,社会各界、特别是相关责任主体都在努力行动。此时,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如何以提升立德树人能力为新的突破点来构建新的格局,有效落实立德树人。为此,可以考虑:首先,以学生直接参与的教育活动为着力点,并以之为参照来考察各类相关行动的工作实效;其次,聚焦对责任主体负责的工作项目的管理,使其凝聚多方资源,在系统策划与有效推进中取得切实成效;最后,围绕项目管理,建设各级各类责任主体的能力系统。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风起云涌,人工智能不仅是驱动经济开启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主导性技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工业时代走向智能时代的决定性力量。智能时代不仅赋予了教育新使命,也为推动公平而有质量、个性化的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智能时代的背景下思考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研究未来教育的基本起点。该文在对智能时代进行界定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智能时代教育创新与变革具有十大趋势,即新技术重塑教育生态、新范式引领学习革命、新需求激发创新能力、新环境呼唤数字素养、新市场革新人力结构、新业态丰
计算思维是人工智能时代学习者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该文选取五省市2010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揭示小学生计算思维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