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危机的背景及发展趋势

来源 :世界经济与政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sngmmsn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今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5个师地面部队在空军支援下,悍然入侵科威特,当日午后就控制了科威特全境,科威特王室逃往沙特。伊拉克先是扶植以阿拉·侯赛因·阿里上校为首的由几名军人组成的临时政府,几天后又干脆宣布吞并了科威特。目前伊拉克把近20万军队和1000辆坦克开进科威特,在科威特和沙特边境部署了装有化学弹头的中程导弹。伊拉克的侵略行径激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联合国安理会连续通过了5个谴责和制裁伊拉克的决议,到9月7日为止已有106个国家对伊拉克实施禁运。伊拉克这样一个地区性军事强国,公然吞并富裕而亲美的科威特,无疑是对美国霸权地位的严重挑战。美国利用伊拉克的错误,借保护沙特、阿联酋等国之名,搞“沙漠盾牌”行
其他文献
<正> 民主社会主义是一个庞杂的思想理论体系,其内部包含着各种不同的流派。奉行民主社会主义的各党,既有大致共同的思想理论基础,又有相当的自主性。他们立足于本国实际制定方针政策,而且往往因时因地而异,因而其纲领政策往往表现出不同的倾向和特点。我们在研究民主社会主义的时候,既要注意他们的共性,也要注意他们的个性和相互间的差别。择其要者,我们认为,在当代社会党(包括社会民主党、工党,下同)中,以下几种模式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正> 社会党国际成立于1951年,是当今国际政治舞台上一支有着广泛群众基础和重要影响的政治力量。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中经济最发达、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地区。7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党国际在意识形态上、组织上以及活动等方面在拉丁美洲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飞速发展。拉丁美洲成为仅次于欧洲的社会党国际的第二大支柱。与此同时,社会党国际还积极在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和地区问题上发挥其影响和作用。社会党国际在拉丁美洲这种全面的、富有成效的发展成为当今国际政治领域的重要现象之一。本文试图对这一现象及其前景作一论述。
<正> 去年,当东欧各国和苏联发生重大变化之后,美国的舆论确实沉浸在一片欣喜若狂之中。但在这种情绪和气氛之中,美国不乏有人警惕起来,他们担心美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担心美国重蹈历史上的霸权国家盛极而衰、否极泰来的覆辙。的确,当奥古斯都大帝把罗马帝国的疆域推到极点,吹嘘世界正处在“罗马统治下的和平”(Pax Romana)时,他的最精锐的军团被野蛮的日尔曼人全歼于莱茵河畔的黑森林中。就是在前不久美国的《时代》杂志刊登的一篇有关毒品的文章,还把今天的美国同19世纪40年代的中国做了生动的对比,文章指
<正> 第三世界“上流社会”既是贫富悬殊的产物,又是多种文化渗透交融的特殊文化层。追根溯源,它是殖民统治的遗留物,是西方殖民统治者同殖民地土著贵族和民族资本既相互矛盾又彼此妥协的结果。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包括官僚资产阶级、大地主、大商人、高级军官和高级僧侣在内的统治集团,具有“上流社会”特有的政治意识和文化意识。毫无疑问,第三世界“上流社会”的存在所造成的阶级鸿沟是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但问题的另一面是,经过长期执政和内部斗争,以及国际社会的影响,“上流社会”逐步发展成一个有较强政治包容
<正> 今年2月以来,尼泊尔国内接连发生了规模空前的反政府群众运动。迫于形势,尼王做出了妥协,先后解除两任首相的职务,取消党禁、解散无党派评议会,建立以大会党为首、包括尼共“左翼联合阵线”的多党派临时政府,负责修宪和在年内举行大选以产生新政府。这是30年来尼政局发生的最大变化。尼泊尔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动荡时期。
<正> 所谓亚太发展机制是指亚太地区所特有的经济发展规律、动力和相互因果关系的体系。本文试图说明该机制的物质动力、传导方式和特点,以及探索中国运用亚太发展机制的方略。一、亚太发展机制的特点亚太发展机制传导的物质手段是:日益加快和扩大的技术供给,日益扩大的资金供给,日益扩大的贸易。亚太发展机制的经济基础是各国的比较成本差异。一般认为,亚太地区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日美;第二层次是亚洲“四小”;第三层次是东盟;在其之下为第四层次。战后
<正> 在雅尔塔体制支配下,德国和欧洲一分为二,形成不同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出现了华约与北约两大军事集团,相互对峙了数十年。这一格局随着去年以来形势剧变而发生了根本动摇。举世关心的是,继而取代的将是怎样的新格局?近一时期,泛欧结构正被作为一种新格局,日益广泛地被议论、设计和塑造着。这是在欧洲和世界各种力量对比中,旧的平衡已被打破,新的组合开始形成,任何一种力量谁也消灭不了谁,采取战争手段未必能解决问题、也未必能达到各自目的,只有在和平、稳定中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才是现实条件下体现多种力量对比现状、
<正> “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帝国主义国家把他们针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除了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所给予的总称。在战后40余年世界斗争的风风雨雨里,“冷战”这一称谓以其特有的总体概括性,把握了20世纪下半叶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和科学技术领域中的最突出的社会矛盾特征。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世界政治的微妙作用,多年来建立起来的、曾经左右世界局势的全球冷战关系和结构,已经发生了某些引人注目的变化。一、美苏言和,冷战关系松动,世界政治缓和与军事缓和将取得重大进展。去年12月2日
<正> 苏联和东欧国家一年多来所发生的急剧变化,其影响是全球性的。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地缘政治的特点,这种影响就全球范围而言并不是均衡的。欧洲无疑是首当其冲的地区,其次就是亚洲大陆(包括东北亚、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和太平洋西岸。苏联、东欧的变化所造成的欧洲各种力量的大分化大组合,必然会对亚太地区战后形成的基本态势产生重大的影响。一、苏联东欧变化对亚太地区的影响1.亚太出现新的政治格局关于亚太的政治格局由原来的美苏中战略大三角演变成美苏中日四角格局的问题,现在大家的认识已趋于一致。这个新格局的出现
<正> 今年3月,美国总统布什向国会提交了他上台后的第一个《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在这份他自称为“开始一个超越遏制新时代,以进入下个世纪”指明了方向的报告中,布什对90年代国际安全环境作出了“充满更大的希望、同时也存在着更多不确定因素”的判断,确定了“维护美国安全,推进美国利益”的国家安全战略目标,提出了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种手段实现这一目标的国家安全政策。布什在说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继承性”和“连续性”的同时,更强调了美国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战略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