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拯救的途中——《拯救》隐喻意义之解读

来源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mlo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拯救>是一篇富有心灵质量的小说,其丰富的隐喻性空间同时呈现了事实世界和价值世界的双重景象.它展示了人类两种最根本的"拯救"之路(世俗的革命拯救与神圣的灵魂拯救)在意义上的冲突,着力探寻"拯救"对苦难世界的真实的绝对的意义,从而确立历史及人自身的价值终极依据.
其他文献
不断发展的非智力因素研究,对创新教育是颇有启发的.动机、兴趣和情感共同构成创新的动力系统,意志和性格则是创新的可靠保证.学生应该有意识地锻炼强化非智力因素的优良品质
信息时代的来临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高校德育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高校德育教育应充分利用现有网络的技术优势,转换德育教育理念,创新德育
自爱是人的基础性美德,是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项内容,它关涉到对人的生命实体之爱和精神人格之爱。自爱与爱人是相互依存、共生共长的。自爱教育既是一种主体参与式
文章基于流固耦合理论,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采用FLUENT软件,分析搅拌反应器内部流场特性,研究了六直叶、六斜叶、45&#176;六斜叶涡轮、三斜叶型搅拌桨在有无挡板及不同转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