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精细化管理讲求对管理对象的精确把握和对管理成效的细致检验,主张“以人为本”,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高校教学管理的精细化建设,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推进高校教育创新改革意义重大。本文在对精细化管理内涵及价值作出简述的基础上,重点就其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运用实践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精细化管理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生源数量急剧增长,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高校教学管理难度,对相关工作队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精细化管理作为理念与文化要素的双相融合,立足于学生本位,强调全面、细致地关注各项工作开展,对明确教师工作方向、缓解管理压力、具有莫大优势。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更高明的管理手段,其运用对提高高校教学管理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及价值
精细化概念的雏形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思想大家老子提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此后,精细化作为现代工业管理的一个概念而被社会所熟知。精细化是指根据一定规则,将事物从不同的特征、细节、要素、精准、精确、科学地进行分门别类,具体细分的一个过程或达到的一种状态。微观层次的释义,精是做精,精益求精;细是对象细化、内容细化、管理细化,特别强调执行流程细化;化是过程、程度或状态。本质上,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其服务的基本属性不变。精细化管理概念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渗透与运用,是促进高校教育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对提升高校教学实效具有显著作用。高校教学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要素参与,其构成相当复杂,而开展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各岗位职责的确立及执行,因而对提高教育工作者能力素养亦大有裨益。
二、 高校教学管理精细化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精细化管理讲求对管理对象的精确把握和对管理成效的细致检验,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运用到教学管理中来就是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管理人员为本,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对师生及管理人员各种不同“需求”的精确把握,改革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手段以满足其多样化需求,以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高校教学管理推行精细化改革具有极强的可行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从管理对象看,精细化管理贴合师生的需求,受广大师生员工的欢迎。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是“从上到下”,以行政性“指令”为主,管理一般都是从学校和部门的要求出发;精细化管理方式是“从下到上”,以“服务”为主,在充分调查和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管理的过程其实就是“服务”的过程。在精细化管理方式下,师生的多样性需求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因而高校教学管理精细化改革必然会受到广大师生员工的热烈欢迎。
从管理人员的角度看,精细化管理方式能够使其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明确职责分工和奖惩考核机制。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中普遍存在管理人员岗位调动随意性较强的问题,导致管理工作前后缺乏连贯性;在管理过程中,各个高校对岗位工作要求不尽相同,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缺乏规范性,并由此导致了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分工不明确,岗位考核评价机制缺失。精细化管理以“做精、做细、做实”为原则,引进到高校教学管理中来,其对于管理人员的岗位要求必然是:权、责、利、效的分配要落实到每一方面,每一个环节以及每一个人员,做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从学校的角度看,精细化管理方式注重“以人为本”,在管理过程中注重对管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以提升其综合管理素质和能力,这从长远来讲有利于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结构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因而也受到广大高校的欢迎。
三、 精细化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运用实践
新时期,教学管理精细化是高校教育创新改革的重要方向,應渗透实施到各环节。高校教学管理作为体系化运行工程,涵括了课程设置、保障机制、人才建设等诸多内容。基于上述分析,结合高校教学管理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精细化管理运用建议。
(一) 管理理念
高校教管理之所以存在诸多弊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其对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重视。高校要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尤其是作为分管教学的领导要带头更新观念、改进思想,学习和掌握精细化管理所蕴含的内容和要求。作为一种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学校层面所要做的更多的是从整体上进行布局,规划精细化管理方式的具体落实,统一安排人、财、物的职能分配。同时,作为管理领导者,要切实树立起“精细化”管理理念,做好表率和引领工作。每一位教学管理岗位上的员工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真正树立起精细化管理理念,用精细化管理理念指导自身的日常工作。
(二)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高校系列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包括目标定位、内容划分、方法择取等。基于精细化管理的高校课程设置,应积极灌入素质教育理念,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在确立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目标下,根据专业方向、教学发展、学生个性的不同,进一步细化各阶段教学目标,以指导后续相关工作开展。基于此,各专业教师要树立精细化管理意识,以市场需求导向为本位,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及发展需求,结合教材,有针对性地延展教学内容,切实处理好知识灌输与素质培养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另外,教师还需富有创新意识,精准定位学生综合水平表现,细致研究专业教学特点,进以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情景引导法、合作探究法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力。
(三) 保障机制
教学管理作为一种事前管理服务,旨在更好地防患于未然,因而需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高校应逐步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明确各参与主体地位,量化其权利与职责,细化实施流程,有效避免不作为、互推诿等现象。同时,高校还应建立严谨的考核机制,对师生两大主体,设置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现多元化原则,及时跟踪审查其工作现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教学管理效力。 不同的考核评价反馈机制要与考核对象相对应,采取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结合的方式,放大其激励效能,鞭策师生自省自律,推动教学管理精细化发展。信息化技术支撑环境下,高校要善用网络管理平台,循序渐进地推动教务系统建设,集选课、查询、课排等服务于一体,创新教学管理发展。
(四) 人才建设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推动教育精细化发展的核心力量。教师作为主导,其综合能力素质表现,直接影响了高校教学管理实效。因此,精细化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运用,必须要依赖高质、专业的师资队伍。所以,高校应定期组织培训、教研等工作,及时更新教师思想理念,树立其良好的精细化管理意识,丰富他们的学识涵养,促进整体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及职业素养提高。在此过程中,高校还应以精细化管理概念为引导,理性处置教学管理反馈信息,客观分析教师能力素质,从而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工作,精细化各时段教研目标,如丰富知识、转变观念、提高能力等,如此在循序渐进的发生过程中,教师综合素质将实现明显改善。同时,精细化管理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要求高校尊重教师主观意愿,注重人文关怀渗入,以带动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在教育教学上也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为社会发展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教学管理的优良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新的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对于革除高校现有教学管理模式弊端、创新教学管理方式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应结合自身情况,不断推进教学管理精细化改革进程,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琳. 高校教学管理精细化模式的路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10:254-255.
[2]袁俊. 探析高校教学管理的精细化路径[J].亚太教育,2015,36:221.
作者简介:
焦旸,天津市,天津财经大学。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精细化管理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生源数量急剧增长,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高校教学管理难度,对相关工作队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精细化管理作为理念与文化要素的双相融合,立足于学生本位,强调全面、细致地关注各项工作开展,对明确教师工作方向、缓解管理压力、具有莫大优势。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更高明的管理手段,其运用对提高高校教学管理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及价值
精细化概念的雏形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思想大家老子提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此后,精细化作为现代工业管理的一个概念而被社会所熟知。精细化是指根据一定规则,将事物从不同的特征、细节、要素、精准、精确、科学地进行分门别类,具体细分的一个过程或达到的一种状态。微观层次的释义,精是做精,精益求精;细是对象细化、内容细化、管理细化,特别强调执行流程细化;化是过程、程度或状态。本质上,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其服务的基本属性不变。精细化管理概念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渗透与运用,是促进高校教育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对提升高校教学实效具有显著作用。高校教学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要素参与,其构成相当复杂,而开展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各岗位职责的确立及执行,因而对提高教育工作者能力素养亦大有裨益。
二、 高校教学管理精细化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精细化管理讲求对管理对象的精确把握和对管理成效的细致检验,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运用到教学管理中来就是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管理人员为本,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对师生及管理人员各种不同“需求”的精确把握,改革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手段以满足其多样化需求,以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高校教学管理推行精细化改革具有极强的可行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从管理对象看,精细化管理贴合师生的需求,受广大师生员工的欢迎。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是“从上到下”,以行政性“指令”为主,管理一般都是从学校和部门的要求出发;精细化管理方式是“从下到上”,以“服务”为主,在充分调查和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管理的过程其实就是“服务”的过程。在精细化管理方式下,师生的多样性需求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因而高校教学管理精细化改革必然会受到广大师生员工的热烈欢迎。
从管理人员的角度看,精细化管理方式能够使其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明确职责分工和奖惩考核机制。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中普遍存在管理人员岗位调动随意性较强的问题,导致管理工作前后缺乏连贯性;在管理过程中,各个高校对岗位工作要求不尽相同,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缺乏规范性,并由此导致了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分工不明确,岗位考核评价机制缺失。精细化管理以“做精、做细、做实”为原则,引进到高校教学管理中来,其对于管理人员的岗位要求必然是:权、责、利、效的分配要落实到每一方面,每一个环节以及每一个人员,做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从学校的角度看,精细化管理方式注重“以人为本”,在管理过程中注重对管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以提升其综合管理素质和能力,这从长远来讲有利于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结构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因而也受到广大高校的欢迎。
三、 精细化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运用实践
新时期,教学管理精细化是高校教育创新改革的重要方向,應渗透实施到各环节。高校教学管理作为体系化运行工程,涵括了课程设置、保障机制、人才建设等诸多内容。基于上述分析,结合高校教学管理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精细化管理运用建议。
(一) 管理理念
高校教管理之所以存在诸多弊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其对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重视。高校要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尤其是作为分管教学的领导要带头更新观念、改进思想,学习和掌握精细化管理所蕴含的内容和要求。作为一种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学校层面所要做的更多的是从整体上进行布局,规划精细化管理方式的具体落实,统一安排人、财、物的职能分配。同时,作为管理领导者,要切实树立起“精细化”管理理念,做好表率和引领工作。每一位教学管理岗位上的员工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真正树立起精细化管理理念,用精细化管理理念指导自身的日常工作。
(二)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高校系列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包括目标定位、内容划分、方法择取等。基于精细化管理的高校课程设置,应积极灌入素质教育理念,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在确立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目标下,根据专业方向、教学发展、学生个性的不同,进一步细化各阶段教学目标,以指导后续相关工作开展。基于此,各专业教师要树立精细化管理意识,以市场需求导向为本位,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及发展需求,结合教材,有针对性地延展教学内容,切实处理好知识灌输与素质培养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另外,教师还需富有创新意识,精准定位学生综合水平表现,细致研究专业教学特点,进以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情景引导法、合作探究法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力。
(三) 保障机制
教学管理作为一种事前管理服务,旨在更好地防患于未然,因而需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高校应逐步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明确各参与主体地位,量化其权利与职责,细化实施流程,有效避免不作为、互推诿等现象。同时,高校还应建立严谨的考核机制,对师生两大主体,设置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现多元化原则,及时跟踪审查其工作现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教学管理效力。 不同的考核评价反馈机制要与考核对象相对应,采取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结合的方式,放大其激励效能,鞭策师生自省自律,推动教学管理精细化发展。信息化技术支撑环境下,高校要善用网络管理平台,循序渐进地推动教务系统建设,集选课、查询、课排等服务于一体,创新教学管理发展。
(四) 人才建设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推动教育精细化发展的核心力量。教师作为主导,其综合能力素质表现,直接影响了高校教学管理实效。因此,精细化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运用,必须要依赖高质、专业的师资队伍。所以,高校应定期组织培训、教研等工作,及时更新教师思想理念,树立其良好的精细化管理意识,丰富他们的学识涵养,促进整体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及职业素养提高。在此过程中,高校还应以精细化管理概念为引导,理性处置教学管理反馈信息,客观分析教师能力素质,从而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工作,精细化各时段教研目标,如丰富知识、转变观念、提高能力等,如此在循序渐进的发生过程中,教师综合素质将实现明显改善。同时,精细化管理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要求高校尊重教师主观意愿,注重人文关怀渗入,以带动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在教育教学上也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为社会发展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教学管理的优良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新的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对于革除高校现有教学管理模式弊端、创新教学管理方式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应结合自身情况,不断推进教学管理精细化改革进程,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琳. 高校教学管理精细化模式的路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10:254-255.
[2]袁俊. 探析高校教学管理的精细化路径[J].亚太教育,2015,36:221.
作者简介:
焦旸,天津市,天津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