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印刷色彩课程教学体系的构架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ul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提高学生岗位胜任力 创新发展能力为目标,充分调研相关印刷包装企业人才需求,重构印刷色彩课程内容,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等方式进行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探索有利于印刷专业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新思路。
  关键词:印刷色彩;教学体系;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261-02
  作为高职院校印刷技术专业的学生,就业岗位主要是印前制作员、专色调墨师、印刷机操作员等岗位,企业要求学生具有正确辨色、改色、调色、配色、跟色的能力;具有分析、测试、改进、制作色彩的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课程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为宗旨,依托行业和企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以“岗位胜任力 创新发展能力”为目标的印刷色彩课程体系改革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是适应东莞印刷专业岗位群的需要,是为企业培养一线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一、印刷色彩教学现状
  印刷技术是以印刷、包装为基础的多学科交叉、综合性极强的边缘性学科。印刷技术在过去的20多年中,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许多差距。新形势下对印刷技术人才不论在质上还是量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印刷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就现在印刷专业的教学模式來讲,存在着一些弊端:
  1.课程教学内容脱节,实验内容多而散。教师所用的教材内容与印刷企业现在的技术脱节严重,讲授内容太过陈旧,完全跟不上印刷技术的发展。课程的实验也是按照专业课程分类开设,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相互独立,缺少有机联系,往往只针对某一个具体的测试内容。
  2.课程教学方法的模式单一。课程教学多以讲授和演示型实验,缺少独立设计、综合分析处理的训练过程,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影响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实验室的管理封闭。实验的开设一般依附于专业课程,学生实践的时间和机会有限,影响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训练。
  4.课程评定的方法陈旧。课程成绩的评定方法还是以记忆型的东西居多,理解型和创新型的东西少,缺乏科学合理的评定体系,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些问题制约着印刷教育改革的发展进程,不利于人才素质的培养,因此必须改革传统课程教学体系结构和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对印刷技术人才的需要。印刷色彩是印刷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也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印刷技术专业后续课程《印刷工艺》、《图文信息处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如何对该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对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二、印刷色彩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整体思路
  《色彩描述与复制》课程在认真学习高职教育相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遵循培养岗位胜任力和创新意识并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举,以典型的工作过程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增加学生实践时间,增加学生过程型的课程分值,能够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创意”能力的高技能印刷人才。
  三、印刷色彩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方案
  本项目紧密依托东莞市印刷特色产业资源,通过制订印刷色彩课程的整体结构框架、重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设计、采用客观的教学评价方法等措施,以提高印刷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向社会输出高质量的特色专业人才为宗旨,打造具有明显东莞特色的印刷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综合保障体系。
  1.依托企业岗位实际需求,构建课程整体框架。本课程在认真学习高职教育相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秉承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结合专业和课程的实际情况,通过多名老师深入企业一线相关岗位的实习调研,并与合作单位东莞新洲印刷有限公司、东莞利丰雅高包装印刷有限公司、东莞铭丰包装有限公司、东莞永发印务、深圳市科彩印务等单位领导和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并确定了印刷色彩的工作岗位及岗位的技能要求。通过学习、吸收和消化企业兼职教师的课程设计理念,明确了学习任务,确定学习内容,构建学习情境,开发了基于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课程的设计思路如下:
  2.根据实际生产项目,重构和序化教学内容。针对学院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广泛的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印刷包装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群,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确定课程培养目标。本课程从四个职业岗位(印前预检、色彩管理与改色、调墨、色彩测量)中选择的真实项目,以真实项目为载体,重构和序化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内容就是就业岗位的工作项目,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学院、专业和课程的培养目标一致,满足本专业职业岗位能力需要,并遵循高职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和能力形成特点。
  3.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满足课程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为丰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的目的,本课题组教师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真正做到了“教、学、做、评”四位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一,以实例分析实现模块式教学。印刷色彩是一门与诸多课程相互关联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将运用该门课程的实例进行选取,首先对要实例内容进行分析,分析该实例是如何得到,如何操作,并通过操作示范完成案例,然后学生模仿完成案例。让学生在学习案例的制作过程中,通过将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第二,以任务驱动提升实践技能。在每个项目下,都设计了相应的工作任务,明确任务目标,分析任务过程,每一个工作任务都是以小组形式独立完成。最后由教师对项目作业和整个小组进行评价。通过这种形式来让学生独立承担某一部分工作,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更进一步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实行角色互换的实践教学。为培养学生拥有更好的色彩判断、分色、色彩复制等能力,本课程的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采用了“角色互换”的实践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模拟进入岗位角色,并以公司的工作制度来要求学生完成任务,以订单的形式给学生安排任务并模拟公司的情境让学生尽快进入职员角色并按公司模式进行任务,最后,由学生代表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扮演客户对学生的任务进行验收并做出评价。通过这种模式的实践教学,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第四,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一门课的关键,教学中的鼓励与奖励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4.注重评价的多元性,强化过程性评价。改变过去一张试卷定优劣的状况,注重评价的多元性,强化过程性评价。在注重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侧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和学习过程中有效学习的引导,构建了集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过程(process)评价为一体的“立体考核法”。
  四、结论
  通过对印刷色彩课程的课程体系改革,学生不仅有了创新创业的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了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增强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高了相关岗位的胜任力和创新发展能力。当然,高职课程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综合的过程,知识再不断更新,技术在不断发展,都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顺应时代发展,更新教学理念、尝试多种教学模式,努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印刷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彦杰.以协同创新视角小高职课程改革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8).
  [2]任小娜,许新兵,等.基于工作过程的《现代分析技术》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的探究[J].广州化工,2015,(2).
其他文献
双硫仑(disulfiram,DS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戒酒药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抑制肿瘤干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抑制蛋白酶体、抑制肿瘤血管生
时代楷模是时代精神的载体,新时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仍需发挥时代楷模的引领作用。为此2014年中宣部开始推出时代楷模颁奖授予活动,是国家层面对时代楷模的认可与提倡,希望通过这一活动,展现时代楷模可贵品质,让他们从幕后走向台前,以展示更多的正能量、影响更多的社会公民。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觉悟,增强公民道德素质,鼓励公民追求崇高的精神品质。如此,与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正如苏霍姆林
讨论了分形图案构成的艺术形式和原理 ,介绍了计算机实现分形图案构成的 3种基本方法 ,并给出这些方法的算法模型和构图实例 .
批判性创新思维是一种合成式思维,它包含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两个维度,其中,批判性思维面向的是分析问题,而创造性思维面向的是解决问题。培养法学专业大学的批判性创新思维
目的:合成一系列芳烃钌(Ⅱ)配合物,进行结构优化,构效关系研究,旨在筛选得到一个高活性低毒性的候选化合物并研究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将生物素分子标记到多吡啶钌(Ⅱ)配合物上。
以CADDS5CAD/CAM系统为背景,在消化、分析Feature-BasedModeling模块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简捷、实用、功能强劲和形象化的建立三维参数化标准件库的新思想,同时给出具体实现技术.